陳銀
2014年高考已塵埃落定,縱觀新課標卷1的試題,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課標卷1在繼續(xù)保持七年一貫的“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行了較前七年更大動作的“求變”嘗試,凸顯了語文學科的靈活性特點。比如文言文閱讀題首次考查了斷句題,名句名篇默寫出現(xiàn)了理解性識記的新題型,13題以選擇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語辨析,17題以新的形式考查圖文轉換等。下面僅對新課標卷1的文言文閱讀部分加以解析。
2014年新課標卷1的文言文閱讀總體特點為穩(wěn)中漸變,穩(wěn)中出新。穩(wěn)定體現(xiàn)在分值仍然是19分,題數(shù)仍然是4道小題,可是在試題難度、命題形式上卻體現(xiàn)出變化和新意。
一、“變”
首先在試題難度上閱讀難度降低,試題難度增加。從選文的出處看,2013年的文言文選自《明史》,2014年的文言文選自《舊唐書》,就其成書年份看,2014年的文言文比2013年更易懂。而且2014年的文言文閱讀字數(shù)較少,篇幅短小,便于學生讀懂。
其次在命題形式上題型有了一定的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第4、5題出新求變,第6、7題平和穩(wěn)定。
如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幼好學,善屬文 屬文:撰寫文章。
B.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 踐祚:帝王即位。
C.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 勵精:專心致志。
D.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 蕩覆:動蕩傾覆。
答案:C。
解析:本題雖然仍然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難度沒有加大,在形式上卻由單音節(jié)詞的考查變成了雙音節(jié)詞的考查,對考生的心理可能會有影響。從內容上看,雙音節(jié)詞比單音節(jié)詞更容易理解,難度是有所降低的。而且前兩項作為重要實詞學生平時已經(jīng)掌握,C項通過聯(lián)想成語法應該能做出判斷,D項即使不熟,通過語境分析法代入應該也能準確做出判斷,本題雖然形式上有所變化,但對學生的影響應該不大。
又如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全卷四處大的變化之一,由篩選傳主某方面品質的題型換成重要文句斷句題,表面上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句讀能力,實際考查的是理解及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題目看起來面貌較新,但就其解決問題所用到的知識和能力說,沒有超出考生所熟悉的范圍,萬變不離其宗。與篩選傳主某方面品質的題型相比,雖然難度有所增加,但是以選擇的形式出現(xiàn)降低學生的壓力,學生進行對照比較會得出正確選項。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有扎實的文言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運用能力。
二、“穩(wěn)”
從題型上看,第6、7題沿用了7年課標卷一貫的考查形式,沒有出現(xiàn)變化。
如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
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jīng)戰(zhàn)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
答案:A。
解析:此題繼承了七年課標卷的傳統(tǒng),命題形式和內容都很穩(wěn)定,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形式上每個選項首先用一句話作概括,并用句號與后面的句子斷開;接著緊扣這一句概括語陳述原文中的相關信息,體現(xiàn)概括語與相關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語是從相關信息抽取的,相關信息是用來說明概括的。命題的重點仍然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關系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學生仔細對讀原文不難做出選擇。
又如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
答案: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
(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答案: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體現(xiàn)了以往高考翻譯題的特點,句子長度適中,以實詞(興、規(guī)、推轂)、虛詞(焉、雖、曾)、古今異義詞(大慶、后進)、詞類活用(罪、賢、下)、句式(曾無……)為得分點進行命制。其中既有常見的學生都會的,又有不太常見的,如“規(guī)過”“推轂”,需要聯(lián)想所學或用語境分析法結合語境疏通文義;既立足于課本,如“不勝”源自“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曾”源自“而天地曾不能一瞬”,又考查學生的實際分析應用能力,如“親賢下士”“位崇年高”,可以通過分析語法快速譯出。但是從句子的本身特點看,往年需要翻譯的句子以記敘為主,2014年的句子則偏向于議論,從一定程度上講,議論的句子會比記敘的句子難度大。尤其在學生讀不太懂又不了解史實之時,翻譯議論性的句子會更難。endprint
三、備考建議
縱觀2007年至2014年高考新課標卷試題,文言文閱讀分值固定19分,題目數(shù)量固定,所考文章全部選自正史,體裁比較穩(wěn)定,以人物傳記、寫人敘事為主。具體內容見下表:
近三年課標卷文言文閱讀對比
雖然試題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但是學生得分不會受太大影響。因為一般來說新出來的東西難度都不會太大,命題者一定會給考生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遇到新的題型、新的考查角度時只要冷靜、沉著地應對,看清楚要求是什么,問的問題是什么,再作答就肯定沒有問題。高考,是一場心理戰(zhàn)的拼搏,誰心態(tài)好誰就是黑馬。
實際上,不管題型怎樣變化都在考試大綱規(guī)定范圍之內,沒有偏題怪題,只是在歷年題型模式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考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考查力度,題型上靈活變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避免死記硬背,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增加對文言文句讀的考查,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力度,所以語文基礎扎實、語文應用意識強的考生會比較占優(yōu)勢。這既彰顯了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和實用性,又給語文教學和復習備考指明了方向。
總體來講,雖然2014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1的題型出現(xiàn)了變化,但是穩(wěn)中漸變,穩(wěn)中出新,是在平穩(wěn)中過渡。所以,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命題變化特點,以此指導高三教學和備考。我認為雖然高三一年時間短暫,但以下兩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重基礎提能力,萬變不會離其宗。
(1)堅持立足課本:梳理教材,掌握重點文言知識,實詞的一詞多義、多義一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偏義復詞、同義復詞等,一些重點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還應進一步關注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
(2)堅持立足考綱:認真研讀考綱、題型示例、近年課標卷的高考真題。
(3)堅持練習日日清:見多才能識廣,練后鞏固才能掌握,掌握才能應用。
2.看變化明動向,高考改革是趨勢。
(1)關注題型的變化,在復習中要有所側重。文言文訓練要以“斷句”“翻譯”作為重點?!皵嗑洹薄ⅰ胺g”都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可為學生提供專項的“斷句”和“翻譯”訓練。
(2)關注其他省份的題,因為此變化是對其他省份題的借鑒??梢哉f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題是一種考查文言文理解能力很好的命題形式。廣東卷、湖南卷以選擇的形式考查文言斷句,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重慶卷以主觀題的形式直接讓考生斷句。
(3)關注高考改革,關注考試動向,與時俱進。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日臻完善,高考試題會與時俱進,不斷適應高考改革,題型必然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語文學科的考試最終還是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備考中既應發(fā)現(xiàn)變化,關注變化,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重視學生基本功的夯實,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萬丈高樓平地起,“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基本功扎實了,自會有良好的語文能力,學生自然能得心應手地應對千變萬化的考試。endprint
三、備考建議
縱觀2007年至2014年高考新課標卷試題,文言文閱讀分值固定19分,題目數(shù)量固定,所考文章全部選自正史,體裁比較穩(wěn)定,以人物傳記、寫人敘事為主。具體內容見下表:
近三年課標卷文言文閱讀對比
雖然試題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但是學生得分不會受太大影響。因為一般來說新出來的東西難度都不會太大,命題者一定會給考生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遇到新的題型、新的考查角度時只要冷靜、沉著地應對,看清楚要求是什么,問的問題是什么,再作答就肯定沒有問題。高考,是一場心理戰(zhàn)的拼搏,誰心態(tài)好誰就是黑馬。
實際上,不管題型怎樣變化都在考試大綱規(guī)定范圍之內,沒有偏題怪題,只是在歷年題型模式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考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考查力度,題型上靈活變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避免死記硬背,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增加對文言文句讀的考查,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力度,所以語文基礎扎實、語文應用意識強的考生會比較占優(yōu)勢。這既彰顯了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和實用性,又給語文教學和復習備考指明了方向。
總體來講,雖然2014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1的題型出現(xiàn)了變化,但是穩(wěn)中漸變,穩(wěn)中出新,是在平穩(wěn)中過渡。所以,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命題變化特點,以此指導高三教學和備考。我認為雖然高三一年時間短暫,但以下兩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重基礎提能力,萬變不會離其宗。
(1)堅持立足課本:梳理教材,掌握重點文言知識,實詞的一詞多義、多義一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偏義復詞、同義復詞等,一些重點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還應進一步關注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
(2)堅持立足考綱:認真研讀考綱、題型示例、近年課標卷的高考真題。
(3)堅持練習日日清:見多才能識廣,練后鞏固才能掌握,掌握才能應用。
2.看變化明動向,高考改革是趨勢。
(1)關注題型的變化,在復習中要有所側重。文言文訓練要以“斷句”“翻譯”作為重點?!皵嗑洹?、“翻譯”都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可為學生提供專項的“斷句”和“翻譯”訓練。
(2)關注其他省份的題,因為此變化是對其他省份題的借鑒。可以說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題是一種考查文言文理解能力很好的命題形式。廣東卷、湖南卷以選擇的形式考查文言斷句,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重慶卷以主觀題的形式直接讓考生斷句。
(3)關注高考改革,關注考試動向,與時俱進。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日臻完善,高考試題會與時俱進,不斷適應高考改革,題型必然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語文學科的考試最終還是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備考中既應發(fā)現(xiàn)變化,關注變化,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重視學生基本功的夯實,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萬丈高樓平地起,“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基本功扎實了,自會有良好的語文能力,學生自然能得心應手地應對千變萬化的考試。endprint
三、備考建議
縱觀2007年至2014年高考新課標卷試題,文言文閱讀分值固定19分,題目數(shù)量固定,所考文章全部選自正史,體裁比較穩(wěn)定,以人物傳記、寫人敘事為主。具體內容見下表:
近三年課標卷文言文閱讀對比
雖然試題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但是學生得分不會受太大影響。因為一般來說新出來的東西難度都不會太大,命題者一定會給考生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遇到新的題型、新的考查角度時只要冷靜、沉著地應對,看清楚要求是什么,問的問題是什么,再作答就肯定沒有問題。高考,是一場心理戰(zhàn)的拼搏,誰心態(tài)好誰就是黑馬。
實際上,不管題型怎樣變化都在考試大綱規(guī)定范圍之內,沒有偏題怪題,只是在歷年題型模式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考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考查力度,題型上靈活變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避免死記硬背,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增加對文言文句讀的考查,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力度,所以語文基礎扎實、語文應用意識強的考生會比較占優(yōu)勢。這既彰顯了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和實用性,又給語文教學和復習備考指明了方向。
總體來講,雖然2014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1的題型出現(xiàn)了變化,但是穩(wěn)中漸變,穩(wěn)中出新,是在平穩(wěn)中過渡。所以,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命題變化特點,以此指導高三教學和備考。我認為雖然高三一年時間短暫,但以下兩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重基礎提能力,萬變不會離其宗。
(1)堅持立足課本:梳理教材,掌握重點文言知識,實詞的一詞多義、多義一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偏義復詞、同義復詞等,一些重點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還應進一步關注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
(2)堅持立足考綱:認真研讀考綱、題型示例、近年課標卷的高考真題。
(3)堅持練習日日清:見多才能識廣,練后鞏固才能掌握,掌握才能應用。
2.看變化明動向,高考改革是趨勢。
(1)關注題型的變化,在復習中要有所側重。文言文訓練要以“斷句”“翻譯”作為重點?!皵嗑洹?、“翻譯”都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可為學生提供專項的“斷句”和“翻譯”訓練。
(2)關注其他省份的題,因為此變化是對其他省份題的借鑒??梢哉f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題是一種考查文言文理解能力很好的命題形式。廣東卷、湖南卷以選擇的形式考查文言斷句,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重慶卷以主觀題的形式直接讓考生斷句。
(3)關注高考改革,關注考試動向,與時俱進。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日臻完善,高考試題會與時俱進,不斷適應高考改革,題型必然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語文學科的考試最終還是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備考中既應發(fā)現(xiàn)變化,關注變化,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重視學生基本功的夯實,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萬丈高樓平地起,“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基本功扎實了,自會有良好的語文能力,學生自然能得心應手地應對千變萬化的考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