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卉
素質教育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決定人才素質品格。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標志,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F今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避免以往課堂教學中落后、呆板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在趣味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趣味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1.增強課堂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為了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guī)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回”字時,一些學生老是喜歡先封口后寫里面的部分。課上,我按照學生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
2.刻意求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新事物的好奇是每個人共同的心理。學生對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教學是最厭煩的,尤其是每次語文課上一些教師總是先作者介紹,再介紹時代背景,后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模式,讓學生不厭其煩。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必須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覺有新意。一位教育專家曾說:“要讓你的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新東西——即使只是一個新詞匯?!痹谡n堂教學中,迎合小學生的求新心理,不斷給學生展示燦爛而又鮮活的知識新天地,這樣的教學行為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上課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深刻明白他們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顯,思維是語言的內在,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須將思維能力的訓練置于重要地位,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有機結合。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萌生強烈的動力,學習上更加執(zhí)著,更能不斷探索,勇于思考。因此,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方法的設計,應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他們的經驗水平,力所能及地激發(fā)學生對新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在語文課堂上興趣盎然,不斷閃現智慧的火花。
2.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如《荷花》的第三自然段,教學這一段時可先讓學生朗讀全段,然后讓學生發(fā)散思維,看還能想象出哪些樣子的荷花,加以描述。再把自己描述的和課文比較,看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思維的天地,引導他們學會多向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能力
創(chuàng)造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沒有創(chuàng)造,人類就不會進步。愛因斯坦說:“沒有想象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臺?!苯處煕]有理由將文本看死,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蘊涵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結尾,或是在中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開啟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由暢想,自由發(fā)揮,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濃厚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在這樣的訓練中得以迅猛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創(chuàng)新。只有具有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學生才會勇于突破常規(guī),敢于挑戰(zhàn)權威,最終有所創(chuàng)新。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促使學生勇于發(fā)表意見,大膽說“不”,敢于挑戰(zhàn)教材,對學生的這些表現、精神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學生的觀點,教師要充分給予尊重。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發(fā)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師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就如同雞蛋孵化成小雞,一旦溫度達到一定的條件,創(chuàng)新的小雞就會破殼而出。
3.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就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固有的獨創(chuàng)性和新穎性。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于表現得與眾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聽講、被動回答問題的局面,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guī)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真正進入到“創(chuàng)造”的世界。我們要充分利用《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等教材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與培養(yǎng)。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因素多種多樣,為了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在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反思,勤于總結,進而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