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權(quán)
摘 要: 寫好每一個作文片斷,是使作文訓練快速見成效的一種方式。作文片斷練習具體做法分四步:積累、吸收、消化和應用。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教會學生寫好每一個作文片斷,就能夠讓學生輕松找到打開寫作大門的金鑰匙。
關(guān)鍵詞: 初中作文 片斷練習 消化和應用
很多學生都害怕寫作文,如何幫助學生寫好作文是語文老師的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作文訓練到底從何入手,訓練哪些內(nèi)容,按怎樣的序列訓練,這些問題成為廣大語文教師多年來一直苦苦探索的課題。正如《學習的革命》一書中說的:“最偉大的真理是也是最簡單的。”我們撩起籠罩在作文訓練上的撲朔迷霧,就會發(fā)現(xiàn):寫好每一個作文片斷,就是使作文訓練快速見成效的一種快捷方式。
作文片斷練習,在整篇作文中,猶如建筑師建造一座大樓一樣,一層一層的建筑,才能最終成為摩天大樓。
作文片斷練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有意性練習,另一種是隨意性練習。第一種練習目的性較強;第二種練習自由、靈便。很明顯,這兩種片斷練習,對學生積累寫作知識與寫作經(jīng)驗都很有益處。
一、具體做法
在多年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在指導學生作文片斷練習方面作了一些大膽嘗試。具體做法分四步:積累、吸收、消化和應用。
1.積累。
個別喜歡寫作的同學,在小學高年級老師的指導下,已開始了這方面的訓練。升入初中后我進一步強調(diào):平常學習中要注重知識積累,因為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肮P墨不輟,文筆常新”,我經(jīng)常要求學生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練筆,堅持不懈,就能不斷充實寫作知識倉庫。
2.吸收。
積累的目的是吸收。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可先通讀現(xiàn)行教材,看看本冊安排了哪些寫作內(nèi)容,熟悉后對積累的知識進行篩選、分類,對重點再提煉、加工和完善,以備己用。
3.消化。
消化就是把積累、吸收來的知識在“消化系統(tǒng)”中“消化”了,不夠“消化”和暫時“消化”不動的內(nèi)容先擱下不管。精心“挑揀”出來的東西,終究會在以后片斷練習中派上用場。
4.應用。
應用實際上是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過程。這個步驟講究“恰到好處”,就像《登徒子好色賦》里描寫“東家之子”的一段話:“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睎|家之子再高、再矮、再白、再紅一點都沒有現(xiàn)在這樣美,真可謂“恰到好處”。我要求學生在寫作應用中也應如此,切忌生搬硬套。
二、片斷練習的應用情況
下面結(jié)合作文教學實際,舉例談談片斷練習在學生寫作中的應用情況:
初一語文教材第一次作文是讓學生寫一只小動物。一位學生開頭寫道:“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蹦蹦跳跳真可愛?!泵慨斅牭竭@首充滿稚拙的童謠,我便會想起我家那只可愛的小白兔。作文開頭片斷引用兒歌形式,生動有趣。
寫《說說我這個人》時,一個姓范的學生寫道:“我與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同姓,名叫范寶中。”這個作文開頭片斷運用“聯(lián)想式”,引人入勝。
寫《爺爺?shù)淖兓窌r,一位學生寫道:“在人生漫長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有誰不是在風風雨雨的生活中變化著?!边@個開頭片斷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寫《難忘師恩》時,一位學生寫道:“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間六年小學學習生活就這樣過去了。我站在校門前,回憶著教過我的老師,一張張熟悉、和藹的面孔又閃現(xiàn)在我的眼前。其中最清楚、最使我難忘的是教我的小學……”這是學了第四單元后,要求學生用倒敘開頭法寫一位記憶深刻的小學教師的作文。
學生在作文中間應用的片斷:
一個學生在介紹“愛書”特點時寫道:我愛書。因為它給了我無窮的知識和樂趣。尤其是童話、寓言、小說、科幻類的書。每當我捧起書,就好像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游覽壯麗的名山,觀賞奔騰的江河。從干旱的沙漠,到富饒的水鄉(xiāng),從地球之巔到海底的寶藏……讀書既能開闊眼界,又能獲取知識。
另一個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班,一時感到孤單無助,作文中寫道:記得我第一次踏進初一年級的門檻時,便覺得這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種孤獨的感覺充滿了我的心。這時,一個約莫二、三十歲的女教師微笑著走上講臺,用親切的語氣說:“從現(xiàn)在起,我就是你們的語文老師,并擔任本班的班主任,以后我們將會快樂地生活在一個集體里。”老師親切的話語,友善的眼神,頓時驅(qū)散了我原來的孤獨和陌生,好像自己的媽媽站在講臺上向我招手、微笑……
作文結(jié)尾時有的片斷很精彩,像總結(jié)性結(jié)尾、篇末點題等就不再舉例。這里只舉《觀〈背起爸爸上學去〉有感》中一個富有哲理性的結(jié)尾:
“是??!再高的山,雄鷹也能飛過去;再寬的河溝,健康也能跳過去;再寒冷的冬天,紅梅也能挺過去;再急的河流,船兒也能劃過去。人生是一條充滿荊棘,坎坷的路,只有勇氣和困難挑戰(zhàn)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踩過一條金光大道來。《背起爸爸上學去》的主人公石娃就是歷經(jīng)生活和學習的艱辛走出來的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中學生,家境和學習條件都比他好,怎么就不能同樣‘走出來呢?”
總之,這些片斷學習,盡管個別有“襲”來之嫌,但作為初一學生,能“有鋼使在刀刃上”也是不錯的。我認為,只要學生能持之以恒地堅持積累,通過吸收、消化、應用,就能逐漸把學來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寫作能力。
如果語文教師能夠教會學生寫好每一個作文片段,就能夠讓學生輕松找到打開寫作大門的金鑰匙,老師將成為學生成長中的真正“貴人”。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學習,2012(02).
[2]現(xiàn)代教育教研,2012(03).
[3]新作文,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