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
摘 要:美術鑒賞課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為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職美術鑒賞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闡述了美術鑒賞課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對教學思路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促進中職美術鑒賞課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中職;美術鑒賞;教學思路
0 引言
中職美術鑒賞課是中職美術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著重讓學生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力,提升全面素養(yǎng)。但是,傳統(tǒng)的中職美術鑒賞課普遍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等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美術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中職美術鑒賞課在教學思路方面應做出適當的革新,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1 美術鑒賞課在中職教學的重要性
美術鑒賞課是指,在課堂中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賞析,從而提升學生美術鑒賞水平和審美素養(yǎng)的一門美育課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美術鑒賞課在這一方面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美術鑒賞課對中職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美術鑒賞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它是表現(xiàn)美、觀察美、賞析美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本來就是一次視覺的享受。美的事物學生自然都喜歡,所以不用任何外力的強加,就會有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欣賞作品時教師會結合作品內容講講作者的趣聞軼事,如同聽故事一樣,課堂氛圍輕松而愉快,學生的聽課效率自然會提高。同時,學生也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第二,增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美術鑒賞課上,教師自然會講到中國的美術作品。嫻靜的山水畫、淡雅的水墨畫、絢麗的水粉畫,加之流暢的線條、完美的構圖、獨特的視角還有蘊含其中的深層內涵,都會引起學生對于中國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有利于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第三,提高學生對美的情感。美術欣賞課把中外美術精品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欣賞作品的意境、線條、色彩、構圖、肌理、以及其中蘊含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時,不僅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更凈化了心靈,升華了道德情操。第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好的美術作品,是可以激發(fā)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的。美術鑒賞課通過對作品的鑒賞,提高了學生視覺的感知能力,對各種色彩的象征義和引申義的理解也會更加敏銳。從而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智慧、培養(yǎng)了審美力,更加鍛煉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第五,加強了學生身心素質的鍛煉。美術鑒賞課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很多美術作品如米開朗琪羅的《大衛(wèi)》和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都體現(xiàn)了力與美的結合,使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督促自身加強鍛煉體魄。美術鑒賞課同樣有利于學生健全心理,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還透過深層次的內涵熏陶了學生的心靈,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中職美術鑒賞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全面素養(yǎng)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是中職美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因此,對中職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適當調整和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
2 中職美術鑒賞課教學思路探討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素質教育逐漸被提上了日程。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提升素養(yǎng)、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協(xié)調地發(fā)展。面對新的形勢,中職美術鑒賞課在教學思路方面也應做出適當調整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筆者提出了幾條建議,在下文將進行詳細闡述:
(1)提高素質,加強自身專業(yè)修養(yǎng)。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美術鑒賞課的認識。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加強學習,不要讓思想停留在繪畫技能教學的經驗層次上,對美術教育應有更深刻的認識,讓美術鑒賞課真正成為審美素質教育。其次,精心備課,目的明確。教師備課不僅要全面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還要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從學生能力和認知結構出發(fā),精心設計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不僅要考慮學生是否能掌握這些知識,還要考慮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能力。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素質不高這是客觀事實,這就決定了美術鑒賞課一定要緊扣本校學生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在內容和深度上不宜做過高的要求。根據各級各類職業(yè)學校的性質,專業(yè)特點,美術鑒賞課的內容應當有所不同,或有所側重。再次,廣泛涉獵,擴大知識面。美術鑒賞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課程,需要美學、文學、歷史、音樂和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識,美術教師不僅要把握學科特點,還要觸類旁通,掌握多方面的知識。
(2)為學生營造輕松學習氛圍,將被動變?yōu)橹鲃訉W習。傳統(tǒng)的中職美術鑒賞課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課堂枯燥、沉悶,學生也不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種教學思路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和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它最能激發(fā)學生探索事物奧秘的愿望,與學生智能的發(fā)展緊密相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這“人”就是學生,而學生的學習又恰恰是與老師的教育教學分不開的。學生只有在愉悅的交往氛圍中才能擁有一個自由的空間和環(huán)境,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中職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樂于參與課堂活動。所以筆者認為,在中職開展美術鑒賞課時,教師應盡量避免使用呆板、空洞的語言陳述,而是多結合現(xiàn)實,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表達出來,更多地使用口語化語言,把講授內容以生動幽默的方式傳達出來,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同時,還可以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堂活動。例如,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讓學生結成小組進行觀察、賞析并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除此之外,美術鑒賞課的場所也不必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觀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館等,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實際生活中的美術作品,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
(3)巧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F(xiàn)代心理學表明,中職生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fā)育處于高峰期,其主要表現(xiàn)為成人感強,自尊心好勝心和榮譽感強,興趣廣泛,有很強的求知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已不再像初中生那么膚淺,他們更喜歡尋根問底,弄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探究精神的表現(xiàn)。因此,作為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要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育現(xiàn)代化不僅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適當地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喚起學生的審美直覺,從而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深化審美感受。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欣賞作品的種類、歷史、作用和藝術價值,調動學生的視覺經驗,形成初步的審美感受,也可以展示學生平常喜歡的東西如動物、植物、人物、藝術品和日用品等,在此基礎上同自由想象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不同樣式的作品,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講解圖案,利用動漫方式全方位演示學生的寫生變化,這些都可以豐富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加強傳統(tǒng)文化鑒賞教育水平,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中國繪畫不同于西方美學,更多是以寫意、抒情為主,屬于藝術美學。其特點是多點透視,山前山后,屋里屋外,四時之景,皆可同時入畫。教師在讓學生欣賞中國繪畫的時候,需要與當時的文化背景相結合。舉例來說,唐代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欣賞重點是人物的神韻,但是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飛天的姿態(tài)及其長裙飄帶的形狀,那是漢代石刻演變的痕跡,同時飛天洋溢的悠然飄揚之感,是我國古人神仙臆想的表現(xiàn)。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藝術內涵,同時還培養(yǎng)了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提升了對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力。
(5)緊密結合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與興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中職課堂,在開展美術鑒賞課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技術。授課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照片進行整合,配上輕音樂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在講解印象派繪畫時,學生很難理解什么是印象派,更不要說掌握印象派的色彩、筆觸和畫家的激情。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并配上印象派音樂家德彪西的鋼琴名曲《月光曲》,然后進行解說。這樣,學生就以直觀的方式感受印象派,提高對美術鑒賞課的整體興趣。
(6)依托美術作品深度品味生活,引起心靈共鳴。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并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只要學生認真品味,就會引起心靈的共鳴,對生活也會有更多體悟。例如,在欣賞羅中立先生的油畫作品《父親》時,學生都會被畫面中這個蒼老、樸素,目光雖然呆滯卻充滿堅忍的父親所深深震撼。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親,而當他們將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概況與自己的處境進行對比時,會產生一種觸景生情、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會更熱愛生活、更珍惜幸福、更尊敬父母,這都是教師無法用語言傳達的。
(7)走出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美術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生活中處處有美術。活潑好動、熱衷新鮮事物是中職生的最大特點,美術鑒賞課教學場所如果老是照本宣科,往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進行一些體驗活動,更能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鑒賞和寫生是美術的基本內容,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兩者兼顧,才能既提高畫技,又提高審美能力。美術欣賞課,則可以根據條件,組織學生參觀一些畫展,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美術課上所學的知識指導欣賞活動、如此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學生的審美能力將大大提高。
(8)結合學生心理開展想象空間,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素質教育的著眼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中職開設美術鑒賞課時要激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美術作為一種藝術是需要不斷超越、創(chuàng)新的。例如,現(xiàn)代派作家蒙克的《吶喊》所表現(xiàn)出的恐懼、變形就是對以往作品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同時,美術鑒賞是視覺觀察的過程,也是欣賞者審美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對作品的觀察和對背景知識的講解,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想象,不僅能對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 結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中職開展美術鑒賞課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感的豐富以及高尚品味的養(yǎng)成都大有裨益。但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中職美術鑒賞課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變革,從而促進中職學生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中職美術鑒賞課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 凌霄.通過美術欣賞課激發(fā)學生對人文學科的熱情[J].基礎教育研究,2007(7).
[2] 李玲.論職業(yè)教育環(huán)境下德育在美術教育中的滲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5).
[3] 吳良泉.淺談中職美術鑒賞課教學[J].群文天地,2012(4).
[4] 屈曉靜.如何上好美術欣賞課[J].科技信息,2009(22).
[5] 王曉芬.美術欣賞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淺議[J].新校園(下旬刊),2010(1).
[6] 錢雋.中等職業(yè)學校美術教育實踐筒論[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