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虎
經典的力量是無窮的?!稅蹚泝骸肪途哂羞@樣的作用。最近讀了法國教育家盧梭的《愛彌兒》,深為他根據(jù)愛彌兒的年齡而提出的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而受到啟發(fā)。盧梭說:“只有愛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愛;只有宜人的性情,才能收獲幸福;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使人服從;只有自我尊重,才值得別人給的尊重?!边@全然是對教師乃至人類提出的美好目標、做人的準則,它閃耀著盧梭的真知灼見之光彩。就教師這個職業(yè)來說,愛護學生,心胸開朗,品格高尚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yōu)槿说谋仨殹?/p>
在《愛彌兒》中,盧梭塑造的愛彌兒既有不受習俗和偏見支配的人性,又有人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純樸、良知和善。愛彌兒作為一個自然主義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模特,顯然是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的理想形象。
讀罷,我自然對號入座,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些事情,想起了幼兒園老師教我們識字。采用的是編故事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兒童的注意力不但持久、穩(wěn)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因此,編故事識漢字的效果往往超過1+1大于2的效果。記得老師講解“名”字,要求我們先寫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給“名”字編故事:“名”可分解為“夕”和“口”二字。這二字組合起來意思就是夜晚漆黑,見有來者不知是誰,須張口聞其名,故“夕”與“口”會意為“名”。幾十年過去了,老師有趣的解釋如今還歷歷在目。真佩服幼兒園老師的智慧?,F(xiàn)在,我仍教初中生、教高中生,學生碰到字形辨析題、成語使用判斷題往往不知如何是好。作為老師我仍不妨借鑒幼兒園老師的形象教學方法。先讓學生知其然,然后才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其實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盧梭提倡的教育原則。盧梭說:“促使小孩去做某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想辦法讓小孩產生做這件事的欲望。小孩天性活潑快樂,對許多事情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些都是很大的優(yōu)點,使小孩產生興趣,他仍才有熱情去做某事?!薄皢栴}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研究學問的方法”。盧梭認為,兒童必須在活動中,在生活經驗中學知識,發(fā)展能力。這與今天新課改的要求就是不謀而合。一個漢字的認知能讓人幾十年后還記憶猶新,不得不感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就是“一切好的教育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盧梭時代適用,今天仍適用。
《愛彌兒》又一閃光之處,在于回歸教育自然、貼近教育本真。盧梭認為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作為教育家,盧梭提倡“自然教育”,要培養(yǎng)自由、平等、獨立的自然人,這種自然人不是自然狀態(tài)中的野蠻人,而是社會狀態(tài)中的自然人,他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為實現(xiàn)自由、平等的社會而奮斗。盧梭說:“要教育你的學生愛所有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并不因此感激他的人”。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讓他們自由的奔放,盡情的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由愛彌兒我想到了魯迅筆下的少年兒童形象。《社戲》中的那群栩栩如生的農村少年,他仍生活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由天地之中,他仍是十一、二歲,但論起行輩來,他仍有的是叔子,有的是太公。然而他仍都是朋友,即使偶爾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也絕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雖然有時我也免不了受到“嘲笑”,那也是表現(xiàn)出人際關系的平等和真誠的友情?!拔摇蓖ㄟ^在家鄉(xiāng)與同齡人的接觸學到了家鄉(xiāng)同齡人那種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品質。《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后園嬉戲,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的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表現(xiàn)出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魯迅讓其筆下的少年兒童自由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他仍在打鬧中長見識、增才干。這與新課標的理念相吻合。新課標明確指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自己去做,老師只是適當?shù)闹笇А1R梭說:“你只需讓他做他自己,關心他自己關心的事情,很快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學會了觀察記憶甚至能夠推理。這才是大自然的順序”。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與盧梭強調的教育遵循自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此,我想起了作文教學。我仍一再要求學生寫作文要寫出自己的情感要帶著情感去解讀人和事,可惜的是,每閱讀完一個班的學生習作發(fā)現(xiàn)能真正發(fā)自內心世界聲音的篇章不多,這不得不讓人反思各種原因恐怕與平時忽略回歸教育自然有關,因為學生求功利之心太急以至于寫出的文章抒發(fā)的情感不能打動人。盧梭說:“我仍能夠抵達年輕人的心里激發(fā)他最初的自然情感?!薄叭说男氖潜旧砭褪欠▌t,若你想讓它盲目,你就失去了他;若你讓它自由,反倒得到他。”愛學生鼓勵學生,哪怕是一個拍拍肩膀的小動作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一旦你的學生開始明白你給與的關愛對他的價值。即使你未挑明這種價值,他仍舊一定會有感激之情。”作為教師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自然情感,那么他寫出的人,寫出的事一定能感人,一定能讓人動情。學生的習作《爸爸的煙緣》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在作者筆下,一支小小的香煙,浸透了父女親情,浸透了世事滄桑,訴說著人世的甘苦與悲歡離合。習作善于點染細節(jié),令人反復玩味,感嘆唏噓?!边@就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一篇動人的文章,它一定是作者流露出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情感。作文抒發(fā)摹寫上進之感,應該是一個人的本真。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盧梭提出“人的教育”的核心是自然主義教育??磥斫逃姨岢龅乃枷胧鞘馔就瑲w的: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