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美術鑒賞是引導學生開展審美活動的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等方面起著重要要的作用。高中美術鑒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51-01
一、引言
美術鑒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它也是美術教育教學的一項重大決策,與其他學科體系相比,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現(xiàn)階段美術鑒賞和其他基礎教學一樣,存在著嚴重的重視基礎而忽視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與生活嚴重脫離,再加上其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教師探索的地方。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地美術鑒賞教育
社會的發(fā)展引起了人們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深刻變化,當代文化環(huán)境下的高中生在他們的審美觀念上也表現(xiàn)出強烈的時代特征。這表現(xiàn)在潛意識里,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文化對當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采取如下適當?shù)姆椒ǎ?/p>
在文化情境中實施美術鑒賞。如在教學中強化學生鑒賞美術作品中的傳統(tǒng)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從中國美術作品中的語言入手,引領學生結合中國書法來賞析繪畫中的“線”的功力、情感、個性、格調(diào),以及與中國書法的關系,還可以從傳統(tǒng)審美觀念對“意境”的追求出發(fā),來賞析傳統(tǒng)繪畫中的“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道風與意境的關系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美術中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說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學會鑒賞。
使用更多的教學形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對傳統(tǒng)美術作品的興趣和鑒賞能力。首先,可以用鑒賞原作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帶學生進入美術館、博物館。其次,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從聲音、圖像、視頻等多角度刺激學生,使其接受更多的傳統(tǒng)美術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圍。
2、利用網(wǎng)絡進行有效的美術鑒賞教學
隨著網(wǎng)絡文化的普及,課程資源變得越來越豐富,學生們不僅可以通過網(wǎng)絡自主尋找教學所需資源,還可以以網(wǎng)絡為平臺進行觀點的交流。
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師生互動。在計算機與網(wǎng)絡普及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單一性:由教師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后果是:學生的學習變成了被動的接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在內(nèi)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電腦網(wǎng)絡社會提倡的是人機互動,甚至是人與網(wǎng)絡上的其他人的互動。
實施美術鑒賞教學的媒體手段獲得了拓展。自從在多媒體教室上過美術鑒賞課后,學生們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課。無疑,良好的教學設備是美術鑒賞學習的必要保證,學生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獲得更美的審美體驗。特別是網(wǎng)絡教學興起之后,學生們可以在網(wǎng)絡教室里直接通過點擊鼠標、敲動鍵盤來任意選擇、放大美術作品,并在網(wǎng)絡上實現(xiàn)與教師、同學交流鑒賞體會,這樣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美術鑒賞教學更具有成效。
3、利用“百家論壇”在鑒賞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欣賞和鑒賞各種藝術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價值,形成自己寬容的開放性的審美心態(tài)。美術鑒賞中,學生的真實體驗最為寶貴,我們應在理性的分析與理解作品價值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設置“百家論壇”,開展“百家”爭“鳴”,倡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又富有個性特征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態(tài)度。例如:鑒賞《蒙娜麗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從微笑中看出他的莊重、嫻雅;有人從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測,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體驗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樂觀自信:悲觀的人覺得她的微笑帶點傷感;快樂的人覺得她的微笑中帶有甜蜜。通過交流,讓學生意識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個空間,讓觀眾用想象去填補,形成精神上的愉悅。
4、利用比較教學方法增強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果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側重于比較學的鑒賞方法也是常用的鑒賞方法之一??梢允强v向的比較,也可以是橫向的比較,可以是同類比較,也可以是異類作品之間的比較。在確定了比較的對象之后,可以選擇各種方法進行具體鑒賞。例如,選擇比較鑒賞的對象為:《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和《大公爵圣母》。《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這幅畫顯得比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臘藝術引以為榮、古羅馬時代固守不變的那種表現(xiàn)人物動作和表情的絕技。按文藝復興時藝術家們的觀點,這件作品缺乏“人性”的。而在中世紀時期的肖像畫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這件作品同《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拉斐爾筆下的作品中洋溢著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隱沒在陰影中的方式,溫柔的母親懷抱著可愛的圣嬰的和諧,充滿著人間的溫情,是那么的真實、可信。通過上述比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紀繪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區(qū)別之所在。同時,這些方法也可以借用到中國美術的鑒賞上來。此外,在對中國美術作品進行分析時,還可以依據(jù)中國文化中的“審美觀念”原則來進行解讀。以此給予學生更多的審美體驗,從而增強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讓“美術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溝通,從而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獲得對他們終身發(fā)展有益的美術鑒賞能力,從而達到人格的完善。讓我們攜手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而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