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禹城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山東 禹城 251200
綜合護理干預在3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
陳志榮
山東省禹城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山東 禹城 251200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配合方法。方法將我院近期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充分的術前準備及綜合護理干預,術中與主治醫(yī)生的密切配合能大大縮減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患者痛苦。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綜合護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消化系統(tǒng)疾患越來越多,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技術,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方向,外科醫(yī)生及家屬在不斷要求微創(chuàng)的同時,能達到美容效果,具有切口小,痛苦輕、手術時間短、對臟器干擾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傳統(tǒng)開腹術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是一種較理想的手術方式。但要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術中配合必不可少,這為腹部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目標。經(jīng)臍入路內鏡手術是利用臍部這一人體的自然疤痕,進行臍單孔腹腔鏡手術,該術式具有路徑短、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1],在臨床上開展大大降低手術等的風險性,備受患者及家屬的青睞。為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手術室護士的手術配合至關重要,我院選擇自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次入選的60例患者,經(jīng)B超確診或CT檢查診斷,提示膽囊輪廓清晰,無萎縮,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18~69歲,平均(43±6)歲;膽囊結石4例,慢性膽囊炎10例,急性膽囊炎10例,膽囊息肉6例。臨床表現(xiàn):寒戰(zhàn)5例,右上腹痛15例,發(fā)熱5例,黃疸5例。對照組:年齡19~70歲,平均(45±5)歲;膽囊結石5例,慢性膽囊炎8例,急性膽囊炎9例,膽囊息肉8例。臨床表現(xiàn):寒戰(zhàn)4例,右上腹痛11例,發(fā)熱7例,黃疸8例。兩組患者均為膽囊良性病變,排除合并膽管結石,均給予氣管內插管控制呼吸的全身麻醉,近期無膽囊急性發(fā)作,肝功能指標正常,經(jīng)系統(tǒng)化的手術配合及護理,手術均順利完成,未發(fā)生大血管損傷、膽漏、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無內科禁忌證,無中轉開腹手術患者,術后無感染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未出現(xiàn)上腹不適及其他消化道癥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60例患者均靜吸復合式全身麻醉,采用單孔腹腔鏡在傳統(tǒng)腹腔鏡的基礎上,通過使用防漏裝置,建立氣腹,用腹腔鏡器械分離顯露膽囊三角區(qū),剝離膽囊,將標本拉至切口處吸盡膽汁,切除膽囊,用標本鉗順利取出膽囊,處理肝床創(chuàng)面,使膽汁不污染切口,解除氣腹,縫合切口。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做好物品準備、儀器準備、按工作流程做好術中配合,給予這些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舒適護理干預、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整理等,給予這些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 心理護理干預 巡回護士在術前1天到達病房對術者進行訪視,主動介紹自己,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取得相互間的信任配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認真閱讀病例資料,向患者介紹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操作流程即:術前準備、術前注意事項及麻醉、手術過程,以及該手術的優(yōu)點,對患者提出的疑問應積極為患者解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度,同時,仔細講解麻醉時的體位及相關事宜,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打消患者顧慮,著重介紹臍孔清潔的重要性和方法,讓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手術。術前囑患者禁食、禁水,避免術中誤吸,導致意外的發(fā)生。囑患者術前排空膀胱,留置導尿管,避免術中誤傷膀胱。
1.3.2 舒適護理干預 特別關注患者手術前中后的舒適度,使病人始終在生理上感受到舒適,調動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既能減輕手術前和手術中恐懼和焦慮,也能減輕手術后的不良反應[2],從而使手術順利進行。
1.3.3 術前準備 由于腹腔鏡手術所用器械相對較多,因此,應安排一體化手術間,巡回護士術前檢查腹腔鏡器械的性能以及密閉功能是否完好,保證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tài),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準備好相關的搶救藥物。保持室溫適宜,一般溫度控制在22~24℃,濕度40~60%。保持手術室空氣純凈度,連接好輸液三通管,建立靜脈通路,確保術中麻醉藥的順利應用及輸液的通暢,并告知患者取頭高腳低位,密切留意監(jiān)視器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及清晰度,必要時用絡合碘棉球擦試鏡頭,保持手術野清晰,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遵醫(yī)囑用藥、調節(jié)輸液滴速,做好手術護理記錄,協(xié)助醫(yī)生及時進行有關麻醉的配合工作。
1.3.4 術中配合 器械護士于術前20min進行刷手,鋪好無菌器械臺,患者入室后,巡回護士應熱情接待并鼓勵患者,安慰患者,保持心情舒暢,緩解緊張情緒,使其產(chǎn)生安全感,再次觀察靜脈通路,確保輸液通暢無滲漏,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認真清點核對紗布、器械、縫針等,為方便手術觀察,巡回護士應將顯示屏放置于主刀醫(yī)生對側,傳遞器械時可做到準確及時,根據(jù)醫(yī)生要求調節(jié)好氣腹機壓力,一般維持在12~13 mmHg,使用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碰撞,將術中使用的電刀、超聲刀、電凝鉤等儀器連接測試,注意光纖避免打折,并隨時保持電凝鉤清潔。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1.3.5 術后整理 機器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手術質量的好壞,因此定期進行器械維修、保養(yǎng),手術結束后,認真清洗,將器械所有關節(jié)打開,螺旋帽擰下,使用流動水進行徹底反復刷洗,尤其是對有管腔的器械要用小毛刷刷洗,避免血液和黏液干涸后凝固清洗不徹底。對不易清洗的物品,可采用酶洗液浸泡10min,再用流水沖洗,也可采用高壓水槍沖洗管腔,漂洗,放在低溫等離子滅菌器進行滅菌,留下次使用。清洗過程密切觀察器械各關節(jié)部位,防止小配件丟失。嚴密觀察患者腹部情況,患者手術清醒后,應告知患者先進性深而慢的呼吸,減輕CO2氣體對膈神經(jīng)的刺激,搖床置患者于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造成誤吸。與麻醉醫(yī)師共同送患者回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工作。術后應特別注意充分吸氧,待胃腸功能恢復后,可進食半流質飲食。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每個病人的手術時間,從醫(yī)生切皮開始到手術結束縫合完切口;通過稱量血紗布重量的方法測定手術中出血量。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平均為(50.6±10.3)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30.6±5.4)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平均為(69.4±15.8)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50.2±8.5)ml。術后均無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醫(yī)務人員的要求甚高,手術室護士應嚴格按照手術步驟,準確、迅速地傳遞合適器械,本文研究顯示,在護理人員的良好配合護理下,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50.6±10.3)min,大大低于對照組(69.4±15.8)min,觀察組術中平均出血量為(30.6±5.4)ml,少于對照組(50.2±8.5)ml。由此可見,護理人員術中與主刀醫(yī)生默契的配合,可促進手術的順利完成,大大減少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手術配合護士應加強相關的理論學習和操作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作用以及對器械的正確處置。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同時避免并發(fā)癥等手術風險,減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1]李麗梅,劉承利,陳江敏,等。舒適護理在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20(1):92-94.
[2]嚴守菊.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4):154-155.
R473.6
A
1007-8517(2014)18-0120-02
201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