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州 貴陽 550004
彩色多普勒超聲、磁共振及其聯(lián)合檢測在小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沈晨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州 貴陽 550004
目的探討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US)、磁共振(MRI)及聯(lián)合診斷對小乳腺癌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取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的8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US及MRI的圖像特點,比較US、MRI及兩者聯(lián)合應用的診斷準確率。結果US檢測腫塊直徑≤1cm者26個(78.79%),在1~2cm間者44個(91.67%);MRI檢測腫塊直徑≤1cm者27個(81.82%),在1~2cm間者45個(93.75%);聯(lián)合應用檢測腫塊直徑≤1cm者33個(93.93%),在1~2cm間者47個(97.91%)。聯(lián)合應用檢出率及敏感度顯著高于US及MRI,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lián)合使用US與MRI方案,能夠顯著提高小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依據(jù)。
彩色多普勒超聲;磁共振;聯(lián)合檢測;小乳腺癌
近幾年來,隨著醫(yī)療儀器的迅速更新與完善,人們的保健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乳腺癌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深入人心,臨床上對小乳腺癌(直徑<1cm)的診斷也成為了醫(yī)療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1]。在影像學檢查中,彩色多普勒超聲(US)及磁共振(MRI)屬于較為常見的檢查方法,臨床上對兩者診斷小乳腺癌的準確率尚且存在爭議[2]。為分析US、MRI及其聯(lián)合應用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我院對8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于我院診療并經(jīng)病理證實為小乳腺癌的8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32~59歲之間,平均年齡(42.3±5.6)歲;其中黏液腺癌5例,乳頭狀癌7例,浸潤性小葉癌12例,導管內(nèi)癌7例,浸潤性導管癌49例,髓樣癌1例。所有患者在實施手術治療前均已分別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及磁共振檢查。
1.2 一般方法 ①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美國Philips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診斷頻率為7~13HZ?;颊呷⊙雠P體位,雙臂上舉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窩。選擇乳腺檢查條件行灰階US掃查,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掃描患者乳腺,發(fā)現(xiàn)病灶后,觀察乳腺病灶的形態(tài)、邊界、邊緣、內(nèi)部回聲、后方回聲及內(nèi)部有無鈣化、鈣化灶的粗細、有無側方聲影、縱橫比等特征,同時依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觀察病灶內(nèi)部及周邊血管的具體形態(tài)及其走向,測定血流阻力值。②磁共振檢查:采用美國Philips公司Achieva 1.5T磁共振,取患者俯臥體位,保持雙側乳腺自然懸垂,首先行平掃,快速反轉恢復磁化準備自旋回波序列行橫斷面脂肪抑制T2加權掃描,設定矢狀位為T1WI。而后實施多時相增強磁共振掃描,同時靜脈推注血池對比劑(軋噴酸葡胺注射液),控制推注速度為2.0ml/s,完成注射后,進行連續(xù)性無間斷掃描,共計8次,分析其圖像表現(xiàn)。③聯(lián)合檢查遵照平行實驗原理,兩項檢查任一結果為陽性,則視為檢出。
結果表明,81例納入研究的小乳腺癌患者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81個病灶,其中腫塊直徑≤1cm者33個,1~2cm者48個。US檢測腫塊直徑≤1cm者26個(26/33,78.79%),1~2cm者44個(44/48,91.67%);MRI檢測腫塊直徑≤1cm者27個(27/33,81.82%),在1~2cm間者45個(45/48,93.75%);聯(lián)合應用檢測腫塊直徑≤1cm者31個(31/33,93.93%),在1~2cm間者47個(47/48,97.92%)。聯(lián)合應用檢出率敏感度顯著高于超聲及MRI檢查,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式對小乳腺癌患者診斷敏感性[例(%)]
注:與彩超檢查,磁共振檢查比較,*P<0.05。
當前在乳腺癌的多種影像學檢查方法中,多普勒超聲與磁共振均已得到普及與推廣[3]。US檢查具有簡便易行、費用較低及適用于初篩等優(yōu)點;MRI不受病灶位置、大小和周圍腺體致密程度的影響,對小葉癌和小葉原位癌有很高的檢出率,與鉬靶和US比較,能更清楚、準確的顯示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和邊緣[4]。且大量研究證實,兩者在小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中有其積極的意義。
在本組研究中,多普勒超聲檢測腫塊直徑≤1cm者26個(78.79%),在1~2cm間者44個(91.67%),且能夠清晰顯示小乳腺癌病灶特征及邊界表現(xiàn),與近期相關研究報告內(nèi)容一致[5],對小乳腺癌診斷敏感性較強,檢出率相對來說比較高,主要是針對惡性腫瘤的檢測而言。但對良性腫瘤來說,敏感性相對比較低,需經(jīng)過多角度、反復掃描檢查[6]。MRI技術雖然對比超聲檢測而言,檢出率較高,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鈣化檢出率并不明顯[7-8]。
彩色多普勒超聲查與磁共振檢測均為臨床上診斷小乳腺癌的重要方法,兩者均有其自我的優(yōu)勢與局限[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者在診斷1~2cm之間腫塊時敏感度較高,無顯著差異(P>0.05),但相較來說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明確≤1cm腫塊病灶方面則相對比較敏感,但對非曲型病灶特點的顯示有其局限性。MRI雖然成像特點比較明確,但對腫塊鈣化的敏感度低于超聲檢測。
綜上,臨床上對早期小乳腺癌患者的病灶檢查應首選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案,它有其經(jīng)濟、簡單的特征及優(yōu)勢,同時可將MRI檢測作為評估患者術前病情的主要依據(jù),對惡性腫瘤患者來說,為提高其診斷符合率,則應聯(lián)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磁共振檢查方案。
[1]陳雁威,何翠菊,羅婭紅.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MRI診斷小乳腺癌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1:39-41.
[2]許穎,張建年.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R鉬靶X線攝影聯(lián)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244-245.
[3]夏長虹.超聲彈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
[4]盧向軍.乳腺癌全數(shù)字化X線攝影表現(xiàn)與病理、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1.
[5]李金娥.直接與間接超聲征象對小乳腺癌診斷價值的分析[D].山東大學,2012.
[6]Bauerle T,Bartling S,Berger M,et al.Imaging anti-angiogenic tracement response with DCE-VCT,DCE-MRI and DWI in an animal model of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J].Eur J Radiol,2010,73(2):280-287.
[7]趙亞娥,胡靜,汪登斌,等.MRI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16(2):166-170.
[8]林小鴛.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2,18(13):30-31.
[9]郭春燕.小乳腺癌應用高頻彩超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2,18(9):1264-1266.
沈晨(1984-),女,漢族,貴州省貴陽市人,住院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胎兒篩查、婦科及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與研究。
R737.9
A
1007-8517(2014)18-0089-02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