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巧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主任;良好
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7—0031—01
班級管理,尤其是低年級的班級管理,是一項既辛苦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長。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必要保證和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認清本年級段自己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下面,筆者就談談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用通俗易懂的口令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一旦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想要糾正過來是很困難的。“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目的地與學生對口令,“一二三,不講話”、“小小手,抱端正”、“小眼睛,看老師”等,當學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時,這些口令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甚至比教師喊破嗓子、敲破桌子的效果還要好。在強調寫字姿勢時,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手離筆尖一寸。一年級學生往往喜歡發(fā)言,教師的問題一出,他們就高舉小手,甚至會從座位上站起來。對此,教師可以教學生如何正確舉手:左手放胸前,右手舉旁邊?,F在的學生普遍好動,做操或放學排隊總是打打鬧鬧、說說笑笑,教師可以通過口令要求學生在三個方面做到“快靜齊”,讓學生一邊走,一邊說:“好朋友,手牽手,手牽手,跟著走,不牽手,不許走?!卑嘀魅我M量利用晨會、早讀和課下時間,向學生反復強調紀律、安全、衛(wèi)生等等,一定要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形成條件反射。
二、用言傳身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的言傳,更需要教師的身教。也就是說,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處處做學生的表率。比如,班主任要求學生早晨不能遲到,那班主任首先自己應該做到。班主任應該堅持每天早晨提前進課堂,把講臺整理干凈,把教學用具歸類放好,督促學生及時交作業(yè),組織學生早讀。這樣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班主任來得比自己早,班主任也熱愛勞動,長此以往,一定會培養(yǎng)出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依靠班干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僅依靠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班干部的協(xié)作。比如,收發(fā)作業(yè)這樣的瑣事,如果都由班主任一人承擔,無形中會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班干部的組織和領導才能也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師應將收發(fā)作業(yè)等權利下放給班干部,讓班干部協(xié)同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再如,從上課鈴響到教師進教室這段時間,班上的紀律往往比較差,對此,教師可以讓班長和各小組長負責整頓班級紀律。班長在講臺上全面負責,小組長負責本組紀律,或者讓學習委員組織全班學生在這段時間背誦古詩。實踐證明,班干部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功不可沒。
四、制定獎懲制度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還需要制定一些適宜的獎懲制度,來鼓勵或約束學生的行為。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可以用紅色硬紙板剪出許多五角星,作為獎勵頒發(fā)給那些早讀表現好、上課發(fā)言積極、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每個學生累計達到十顆星,就可以去班主任那里換取獎品。當然,有獎就該有罰,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也應該給予其相應的處罰。如,教師應要求學生不許亂丟廢紙,誰的桌下有廢紙,誰就要主動拾起來,不能主動撿廢紙的學生,就要被罰掃地,以此讓學生明白,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不珍惜班級榮譽就要受到處罰。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能知道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能做。
總之,要做好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是很困難的,教師要從各方面盡力操心。但是付出了就會有收獲,通過教師的辛勤工作,低年級學生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能使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