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馬寅初的人口問題論爭真相
20世紀50年代后期,毛澤東與馬寅初之間有過一場關于人口問題的學術論爭。
毛澤東是主張計劃生育的。1956年10月12日,毛澤東在同南斯拉夫婦女代表團談話時,明確提出了“計劃生育”的問題。他說:“社會的生產已經計劃化了,而人類本身的生產還是處于一種無政府和無計劃的狀態(tài)中。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詫θ祟惐旧淼纳a也實行計劃化呢?我想是可以的。”
在特定歷史時期,毛澤東曾在特定場合提出過有關中國人口眾多是好事等觀點。有人據此認為毛澤東主張人口越多越好,卻忽視他講這些話的歷史背景。其實,毛澤東說這一席話,側重講的是人的歷史作用,體現了他推崇人的價值的思想。
馬寅初的人口主張曾受到毛澤東的肯定。后來,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和“大躍進”運動的開展,毛澤東對人口問題的認識逐步發(fā)生了變化,他認為“人多好還是人少好?我說現在還是人多好,恐怕還要發(fā)展一點”。而馬寅初則提出了“平衡論的新人口論”,并尖銳地指出了“大躍進”運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由此引發(fā)了馬寅初與毛澤東關于人口問題的學術論爭。由于受到康生等人的利用,學術論爭變成了政治問題。馬寅初也因此受到長期的錯誤批判。
1979年8月5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一封讀者來信,信中提出了所謂“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觀點。從1958年公開批判馬寅初開始,到1979年為他徹底平反,前后21年。其間,中國總人口增加了3億1548萬。信中說,“如果二十多年前,就按他(馬寅初)的意見辦,現在人口也只有六億多人口”,而我國在21年間,總共才增加了3億1548萬人,如果減去“誤增”的三億人,人口則仍為六億,幾乎等于零增長,這完全不符合事實。
(阡陌摘自《黨的文獻》年第期,賴林嵩文)
“炸館事件”后我逼克林頓寫“檢討”
在我擔任駐美大使的三年里,最難的日子莫過于1999年處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這一重大事件。
那天下午我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看到這個消息后,馬上召開會議,分析形勢,研擬對策,就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包括成立應急小組、收集各方面信息。
克林頓為表示誠意,決定在白宮會見中國大使。5月13日,我和劉曉明公使、何亞非公參一起去白宮。出發(fā)前,我們帶了一本吊唁簿。
一坐下來,克林頓就鄭重地要求我轉達其對遇難者家屬的道歉和慰問。我允予轉達,但又明確表示:總統(tǒng)先生還應該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道歉。我還說:“中國人特別重視白紙黑字,所以請總統(tǒng)先生將道歉寫下來。”
克林頓沉默片刻,在吊唁簿上寫下了一句話:“對死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對其家屬和中國人民表示真誠的歉意?!?/p>
這件事不知怎的被美國報紙知曉并予以報道。報道說,克林頓在吊唁簿上寫了道歉詞,且附有照片為證。有家報紙?zhí)碛图哟?,評論說李肇星逼克林頓寫“檢討”,美國總統(tǒng)像個犯了錯誤的小學生在老師面前寫檢討。另有一家小報則批評克林頓對中國太軟,軟得連中國人都認為他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評論調侃道,克林頓給中方寫的不是道歉信,而是入黨申請書。
(甲由摘自《國家人文歷史》年第期,李肇星文)
秦基偉:鄧小平治軍“一絲不茍”
在解放軍的高級領導人中,鄧小平治軍嚴厲是人所共知的,獎罰分明,一絲不茍。我在鄭州擔任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期間,有兩件事,對我教育很大。
第一件事,是因為看戲。我比較喜歡河南的豫劇,覺得豫劇唱腔七拐八拐,很有韻味。一年四季都是作戰(zhàn),難得有個進城消閑的時候。沒想到看一場戲闖了一場禍。
那天晚上安排好值班,我換上便衣,掖好手槍,悄悄地尋到一家劇院門口,自己掏錢買了一張票進去了。
偏巧這天晚上鄧小平政委打電話找我,一聽說我不在,就火了。司令部的值班參謀如實向鄧政委作了報告:“秦司令員看戲去了?!苯Y果我被通報全中原野戰(zhàn)軍批評。
第二件事是縱隊后勤部長楊以山惹起的。鄭州打下后,我們首先補充的是武器彈藥,其他裝備還未改善。縱隊首長外出開會,要么騎馬,要么步行,這樣的交通方式確有不便。楊以山見鐵路局有幾部小汽車,就去向人家借。這件事反映到鄧小平政委那里,一個命令下來,撤了楊以山的職。
楊以山就因為借一部車子被撤職,是不是處理重了點呢?小平同志不這樣認為。他說:什么借?鄭州是你打下來的,你是勝利之師,鐵路局雖不是黨政軍機關,但也是國民黨的辦事機構,那些人本來就對共產黨心存疑懼,你明借暗要,不是搶也是搶,違犯了我黨我軍的城市政策,該撤職。
小平同志這一手很厲害,矯枉必過正,敲山可震虎。在非常時期,尤其需要這樣,所以,我和楊以山都口服心服。
(曉政摘自《秦基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年月第版,秦基偉著)
南水北調工程資金的籌措和管理
南水北調工程浩大,需要巨額資金作支撐。2002年12月國務院批復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guī)劃,計劃投資5000億元,工期50年。其中,東中線一期工程1240億元,分別是東線320億元、中線920億元。然而,隨著工作的深入,由于征地移民和稅收政策的變化、建筑材料和人工費的上漲、水污染治理和文物保護項目的納入、工期推遲導致的利息增加等等,到2005年東中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時,資金總量比總體規(guī)劃翻了一番,高達2546億元。
南水北調工程被定性為準公益性工程。根據這一定性,東中線一期工程資金當初確定從中央財政、南水北調基金和銀行貸款三個方面籌集。資金增加到2546億元以后,資金結構隨之發(fā)生巨大變化:中央投資部分414億元,占16%;南水北調基金290億元,占11%;貸款558億元,占21%;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1241億,占49%;地方籌資43億,占2%。由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是由中央統(tǒng)一收取的,屬于中央投資。這樣一來,中央投資1656億元,占到65%,地方負擔大大減輕。
這里有必要說明的是:南水北調基金從山東、江蘇、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籌資。資金分配根據需供水量和供水距離制訂統(tǒng)一的政策,指明資金來源,各省市分擔一定數額,由各地方政府組織收取。
因為資金巨大,籌措渠道和資金結構復雜,資金管理尤顯關鍵。截至目前,國家對南水北調工程的大規(guī)模審計共有三次,都沒發(fā)現什么重大問題。
(維之摘自《百年潮》年第期,張基堯口述,李樹泉、謝文雄、文世芳整理)
皖南事變與延安整風運動
1941年毛澤東發(fā)動整風運動,與皖南事變有密切關系。
1941年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總結皖南事變教訓時指出:項英過去的路線是錯誤的,不執(zhí)行獨立自主政策,沒有反摩擦斗爭的思想準備??箲?zhàn)以來一部分領導同志的機會主義,只知片面地聯合而不要斗爭。有些同志沒有把具有普遍真理的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聯系起來,項英同志就沒有了解中國革命的實際。
5月,毛澤東發(fā)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演講,指出研究理論有兩種對立的態(tài)度:一種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態(tài)度,也就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一種是理論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態(tài)度。他特別強調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尖銳地批評了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指出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列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表現。
這個報告在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思想震動。但是當時負責理論宣傳的領導人沒有理解它的深刻意義,對其沒有予以重視,在延安報刊上沒作宣傳報道,似乎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領導層的這種無動于衷的反應使毛澤東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使他決心要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
(融冰摘自《中共黨史研究》年第期,石仲泉文)
抗戰(zhàn)初期國共合作在玉門打“發(fā)現井”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石油急缺。國民政府在漢口成立甘肅油礦籌備處,負責玉門油礦的各項籌備事務?;I備處一成立,首先要在玉門打幾口“發(fā)現井”,以確定是否具有開采價值。而要打“發(fā)現井”就需要有鉆機。幾經思索,資源委員會決定拆運由中共控制的陜北延長油礦的鉆機設備。
1938年6月,時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的翁文灝找到周恩來。他說明了開發(fā)玉門油礦對于抗戰(zhàn)的意義,希望能得到共產黨及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支持。周恩來聽后大力支持,當即派錢之光負責辦理這件事。為了防止出現意外,他還給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和延安發(fā)了電報,請有關人員協(xié)助資源委員會調運鉆機。
得到周恩來的支持后,甘肅油礦籌備處代主任張心田隨即趕赴陜北。在延安,高崗、蕭勁光等人先后會見了他。邊區(qū)政府第三局和八路軍后勤部軍工局派出熟練技工陪同張心田趕赴延長油礦,協(xié)同拆裝機器設備。在拆遷過程中,邊區(qū)政府幫助解決了很多具體困難,使之一到玉門即可安裝開鉆。兩臺鉆機準備好以后,國民政府派不出汽車,張心田請求中共派車幫助運輸。盡管當時邊區(qū)的車輛十分緊張,但八路軍總部還是先后派出13輛汽車,把兩臺鉆機及其配件運到了玉門。
兩臺鉆機運到玉門后,油礦籌備處用它們一連試打了6眼“發(fā)現井”,井井見油,證明玉門油礦具有工業(yè)開采價值,從而開始了玉門油礦的大規(guī)模開采。
(筱蕾摘自《文史精華》年第期上,宋連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