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尚書》非“照寫口語”

        2014-09-04 03:52:40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孔穎達史官尚書

        陳 桐 生

        《尚書》的難讀是人所共知的。早在戰(zhàn)國初年,十六歲的孔子之孫子思到宋國游學,宋大夫樂朔就對子思抱怨《尚書》“故作難知之辭”①舊題孔鮒:《孔叢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2—23頁。,年輕氣盛的子思不去正面解答《尚書》語言為何難知,反而當面諷刺樂朔是“委巷之人”(棚戶區(qū)居民)。樂朔無辜受辱,率眾圍攻子思,幸有宋君出面,才救下子思一命。子思的命雖然保下來了,但樂朔提出的《尚書》為何“故作難知之辭”的問題,當時無人能夠解答,此后歷兩千多年仍然沒有合理的答案。盡管歷代經(jīng)師耗盡了腦力,但仍然沒有人敢說完全讀懂了《尚書》二十八篇文章②本文所論限于二十八篇今文《尚書》,不包括《偽古文尚書》,也不含清華簡《尚書》。。連近代博學如王國維者也聲稱:“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雹弁鯂S:《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載氏著,彭林整理:《觀堂集林(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0頁?!渡袝氛Z言為什么如此難懂呢?魯迅、劉大杰對此有一個解釋:《尚書》的難懂是由于用當時口語寫成的,這些口語隨著時代變遷而走向僵化,所以原本淺易的商周口語成了后人的語言難題。劉大杰在談到《尚書·商書》難懂時說:“難懂的原因,不是太文言,而是太白話。因為用的大都是當時的口語,時間過久了,后代讀起來就難懂了。魯迅說:‘《書經(jīng)》有那么難讀,似乎正可以作為照寫口語的證據(jù)?!?《門外文談》)?!痹谡劦健渡袝ぶ軙窌r,劉大杰又說:“《周誥》佶屈聱牙,不容易懂,其實并非此中有奧妙的道理,也并非作者的文章特別高深;原因是《周誥》中的文辭,全是用當時的口語記錄的文告和講演。記錄以后,一直沒有什么變動,于是那種言語漸漸隨時代而僵化了?!?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8—19、68頁。商周口語方言究竟是什么樣的語言,由于古代沒有錄音設備,所以誰也說不清這個問題。一方面人們無法了解商周口語的情形,另一方面《尚書》語言又確實佶屈聱牙,再加上魯迅地位特殊,劉大杰是著名文學史專家,其他人也沒有更好的解釋,于是《尚書》“照寫口語”的說法就成為現(xiàn)當代學術界流行的觀點。

        盡管《尚書》留下了若干口語方言的印記,但從總體上說,這些口語方言在《尚書》語言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絕不能說《尚書》完全是“照寫口語”,《尚書》語言艱深問題絕不是“太白話”或“照寫口語”那樣簡單。下面讓我們逐層對此剖析。

        第一,從時間來看,人類語言是與時俱進的,無論是口語方言還是書面語,都處于持續(xù)的變化發(fā)展之中,不可能處于凝固、靜止狀態(tài)?!渡袝酚杏荨⑾?、商、周四個部分,其中《虞書》、《夏書》應該是出于商周史官的追記,《商書·湯誓》為《尚書》中最早的文章,故事大約發(fā)生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最晚的是《秦誓》,作于公元前627年,前后歷時近千年。雖然《尚書》中也有幾篇語言相對淺易的篇章*《尚書》之中,語言最淺易的是《金縢》,《禹貢》、《洪范》、《無逸》語言也相對容易。,而且商周兩朝文誥各有深淺不一的情形*以《商書》為例,《盤庚》語言最難,《微子》次之,其他三篇稍微容易一些。,但從總體上說,商周絕大多數(shù)文章語言風貌基本沒有大的變化,“周誥”的語言難度不會比“殷盤”更小。以“誓”這一文體為例,《湯誓》是公元前16世紀商湯伐桀的誓詞,《牧誓》是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的誓詞,《費誓》是西周初年魯侯伯禽征伐淮夷、徐戎的誓詞,《秦誓》作于公元前627年,記載秦穆公襲鄭失敗之后的談話。四篇誓詞相隔近千年,記錄者如果是“照寫口語”,這四篇文章語言肯定會體現(xiàn)不同時代的差異。而在事實上,我們將這四篇誓詞對照閱讀,卻看不出多少語言風貌的時代變化。

        第二,從空間上看,商朝的活動中心在今天的河南,而周朝自稱為西土之人,他們的活動中心是在今天的陜西。虞、夏雖為傳說中的王朝,但后代史官既然根據(jù)傳說追記虞、夏帝王言論事跡,他們應該顧及虞、夏語言的地域特色。堯、舜的中心活動區(qū)域大約在今天山西的南部,夏朝的中心活動區(qū)域大約在今天河南登封一帶?!渡袝范似恼滤婕暗目臻g地域大約在今天的陜西、河南、山西、山東一帶。地域差異是口語方言一大特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隔一座山或隔一條河,人們就會說不同的方言,如果《尚書》果真是“照寫口語”,那么虞、夏、商、周四書語言肯定存在很大的地域區(qū)別。但這種方言口語的地域區(qū)別并未在《尚書》中反映出來。如果《尚書》真的是記錄虞、夏、商、周方言口語,那么讓山西方言學者研究《虞書》語言,讓河南方言學者研究《夏書》和《商書》語言,讓陜西方言學者去研究《周書》語言,讓山東方言學者去研究《費誓》語言,他們應該具有得天獨厚的語言條件,應該能夠揭示出某些《尚書》方言口語的奧秘。但事實上兩千多年來,陜西、河南、山西、山東方言學者并沒有也不可能寫出一部揭示《尚書》口語方言奧秘的學術著作。

        第三,同一歷史人物的誥辭語言在不同文章中深淺不一,這是“照寫口語”觀點強有力的反證。同一歷史人物在不同文章中的誥辭語言應該在句式、用詞難易等方面保持一致,因為一個人的方言口語在形成之后是很難改變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最明顯的例子是《周書》?!吨軙肥珍浟宋髦艹跄甏笳渭抑芄a辭:《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君奭》、《多方》、《立政》。在這十二篇誥辭中,語言最淺顯的是《金縢》,其次是《無逸》,剩下的十篇誥辭語言都非?;逎艎W。這十二篇誥辭都是出于周公一人之口,周公的口語方言在定型之后應該不會有什么變化,如果是“照寫口語”,那么周公誥辭的語言難易程度應該是均等的,使用的語匯也會有規(guī)律可循,可是《周書》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同出周公之口的十二篇誥辭,其語言難易程度真有天壤之別!讓我們分別摘錄《金縢》和《大誥》的一段文字,讀者可以從中看到兩者之間的語言差異: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敝芄烁娑唬骸拔抑ケ?,我無以告我先王?!敝芄訓|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后,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誚公。*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337,346、347頁。(《金縢》)

        肆予沖人永思艱,曰:嗚呼!允蠢鰥寡,哀哉!予造天役,遺大投艱于朕身。越予沖人,不卬自恤。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士御事,綏予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雹诳装矅鴤鳎追f達疏:《尚書正義》,第337,346、347頁。(《大誥》)

        《金縢》語言明白如話,幾乎比《國語》、《左傳》還要容易,不用借助注釋就可以讀懂*有人說,《金縢》、《無逸》語言的淺易是由于后代經(jīng)師在傳習過程中將其改過來的。這個說法有一定合理性,經(jīng)師在傳習過程中擅自改變個別文字,這是經(jīng)典傳播過程中的常有現(xiàn)象。但它遠不是問題的全部答案,因為《尚書》所有文章都經(jīng)過后代經(jīng)師傳習,每篇文章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改動,經(jīng)師改字的現(xiàn)象并不是單純出現(xiàn)在《金縢》、《無逸》等少數(shù)篇章之中。?!洞笳a》這一節(jié)除了“嗚呼”、“鰥寡”、“哀哉”幾個詞匯可以理解以外,其他句子如果不查閱專門的訓詁書籍,讀者簡直如讀天書。為什么同出周公一人之口,卻會出現(xiàn)語言難易不一的情形?難道周公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方言口語說話嗎?對此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它們出自不同的記錄者——史官之手。史官語言文化素養(yǎng)包括掌握典誥文體的水平造詣、運用語言的能力,文化素養(yǎng)高深的史官會選擇難度高的詞匯,而文化素養(yǎng)低的史官則傾向于選擇淺易的詞匯。史官本人也有不同的文字風格,有的史官傾向于選擇典雅高深的詞匯,有的史官則愛好平易的語言。《金縢》語言平易,這是因為它的記錄者受殷商典誥文風影響不深,對典誥這一文體素養(yǎng)不夠,不擅長運用殷商以來形成的典誥語言,只能運用西周初年的普通書面語——一種在當時民眾生活口語基礎之上提煉的書面語言。而《大誥》語言之所以深奧,乃是因為它的記錄者應該是一個諳熟殷商典誥公文語言的史官,這位老辣的刀筆吏其實對周公的口語進行了艱深化改造,用殷商形成的典誥語言來改寫周公的口語,他能夠把周公鮮活的口語誥辭寫成與《盤庚》一樣的古奧語言。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周公的“口語”,而是記錄者的文字素養(yǎng),是史官將口語改寫為書面語的能力。從現(xiàn)存《尚書》來看,商周史官們語言文化素養(yǎng)差異是很大的*西周初年史官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究竟有多深,對此我們只要讀一下《周書·洛誥》就知道了,這是《尚書》二十八篇中唯一留下記錄者名字的文章,它的記錄者是史逸(佚),他是由商奔周的史官,對殷商典誥文體造詣尤深,應該代表了商周之際史官較高的語言文化水平。不過,并不是每一個西周史官都能達到史逸的文字水平。。于是,文字素養(yǎng)深厚的史官筆下的文章晦澀深奧,而文字根基淺薄的史官自然只能用當時普通的書面語言從事記錄。

        第四,《尚書》語言高度濃縮精煉,與口語方言詳盡易懂的表達方式明顯不同?!渡袝返哪承┭哉撘蚱溥^于精煉而導致理解困難。如《盤庚上》“起信險膚”*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229,228,244,237,244頁。,這四個字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起信”,意為“興造言論”;第二層意思是“險膚”,意為“進行險惡的傳播”。史官將這兩層意思濃縮為“起信險膚”四個字,用詞是如此的古老,又省去了“險膚”的謂語,由此造成理解的障礙。為了追求精煉效果,史官往往不惜將幾句話濃縮為一句話。如《盤庚上》“無傲從康”③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229,228,244,237,244頁。,今人將四個字不加停頓一氣讀下,讀后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無傲從康”絕不會是盤庚當年發(fā)表誥誡時的原話,盤庚說的應該是“你們不要驕傲,不要放縱,不要貪圖安逸”這一類的口語,史官本應該寫成“無傲,無從,無康”,但他省略了后兩個“無”,僅抓住了“傲”、“從”、“康”幾個關鍵字眼,使“無傲,無從,無康”縮減成為“無傲從康”。今人可以運用頓號來表明這是三層意思,寫成“無傲、從、康”,但是在文不加點的古代,這樣濃縮的句子確實難懂。同樣的例子又見于《盤庚下》“予其懋簡相爾”④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229,228,244,237,244頁。,“懋”意為“勉勵”,“簡”意為“挑選”,“相”意為“視才而用”。這一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就是:“我將會勉勵你們,從你們當中挑選人才,視你們的才能而加以任用?!薄绊?、“簡”、“相”,本為三層意思,卻被記錄者濃縮為一句。又如《盤庚中》“予迓續(xù)乃命于天”⑤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229,228,244,237,244頁。,“迓”意為“迎接”,“續(xù)”意為“延續(xù)”,“乃命”是指那些聽盤庚訓誡的民眾的生命。此句擴展開來就是:我要把你們的生命從天帝那里迎接回來,讓你們的生命延續(xù)下去。這兩層意思,本應該寫成“予迓乃命于天,予續(xù)乃命于天”。負責記錄的史官將兩句話濃縮為一句,此句因此變成難句。再如《盤庚下》“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⑥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229,228,244,237,244頁。,從漢代鄭玄到宋代蔡沈《書集傳》,都未能把此句講清楚,直到近人戴鈞衡《書傳補商》,才算把這一句話意思講通?!熬稀币鉃椤梆B(yǎng)育”,“謀”意為“謀劃”,“?!币鉃椤鞍簿印保皵ⅰ币鉃椤叭斡谩?,“欽”意為“尊敬”。這一句意思是說,凡是那些能夠養(yǎng)育民眾以及為民眾安居謀劃的人,我都會任用他們,尊敬他們。記錄者用了九個字概括盤庚這么多的意思,給后人造成很大的理解困難。《周書》在語言濃縮精煉方面不遜于《商書》。例如《梓材》“肆亦見厥君事戕人宥”,據(jù)孫詒讓《尚書駢枝》的解釋,“肆”是語氣詞,“事”意為任用,“戕人”是指戕害他人者,“宥”意為“寬宥其罪”。此句意謂:“臣下看到君主任用戕害人者,且寬宥其罪。”記錄者將兩句話凝煉為一句話,第二句簡化為一個“宥”字。又如《酒誥》“引養(yǎng)、引恬”,《釋詁》:“引,長也?!别B(yǎng),養(yǎng)育?!墩f文解字》:“恬,安也?!薄耙B(yǎng)、引恬”,譯為白話就是:“養(yǎng)育人民,安定人民。”史官將這兩層意思濃縮成四個字,令人不知所云。再如《多士》“上帝引逸”,據(jù)俞樾《群經(jīng)平議》的解釋,此句意思是說:“上帝不會放縱人們逸樂,如果有人逸樂,上帝就會讓他收斂,不讓他犯大錯。”如此豐富的意思,卻只用“上帝引逸”四個字表達,真是惜墨如金。從這些例句來看,《尚書》記錄者對談話者口語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濃縮提煉,這種高度濃縮提煉的表達方式與口語明顯不同*《尚書》語言高度濃縮凝煉,可能與記錄者速記方法有關,記錄的速度總是無法趕上說話的速度,于是記錄者只能快速捕捉幾個關鍵詞語,整理成文誥之后,又未能將速記文稿還原為談話原貌,于是出現(xiàn)縮減字句的現(xiàn)象。。

        第五,口語的特點之一,是對同一事物往往用某一個相對固定的詞語來表達,如稱“我”的人不會換稱“俺”或“咱”,而在《尚書》之中,往往同一個意思,記錄者會選用不同詞語加以表達。例如,在《湯誓》中,第一人稱就用了五個不同的詞語,如“臺小子”(“非臺小子”)、“我”(“我后不恤我眾”)、“朕”(“今朕必往”)、“予”(“予其大賚汝”)、“予一人”(“爾尚輔予一人”)?!稖摹分械牡诙朔Q,交替運用“汝”和“爾”字,如“今汝其曰”、“爾無不信”*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渡袝分械摹安弧保芏嗲闆r下寫作“弗”,如“弗知”、“弗告”、“弗靖”、“弗率”、“弗念”、“弗濟”、“弗或”、“弗出”等等,“弗”的書面語色彩顯然要比“不”更濃一些。記錄者有時將“不”與“罔”對用,“罔”的書面語意味比“弗”更為濃厚,如《盤庚上》:“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斷命。”上句用“不”,下句用“罔”,所表達的其實是同一意思?!渡袝分羞€可以舉出很多詞異而意同的例子,如《盤庚上》載“猷黜乃心”、“汝克黜乃心”,“猷黜”與“克黜”是意思相同;“罔有逸言”、“其發(fā)有逸口”,“逸言”與“逸口”都是指過失的言論;“格汝眾”、“則惟爾眾自作弗靖”,“汝眾”意即“爾眾”;“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爾祖其從與享之”,“乃祖”與“爾祖”意義相同;“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爾”和“乃”都是第二人稱領格②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又如《盤庚中》有“高后丕乃崇降罪疾”、“先后丕降與汝罪疾”、“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③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崇降”與“丕降”都是指“重重地降下”,它們與《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④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中的“毒降”意義相近。在對先王的稱呼上,《盤庚上》稱“先王”、“先神后”,《盤庚中》稱“前后”、“古后”,名稱不同,所指則一。以上諸例說明,商周史官在記錄君王講話時,有意識地運用不同詞匯表達同一意思而造成生澀化,避免用語的雷同,這應該是將口語轉(zhuǎn)化為書面語的努力。

        第六,《尚書》中很多詞匯和語句又見于商周銅器銘文以及《詩經(jīng)》等文獻之中。商周銘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這是一種高度書面化的文體?!对娊?jīng)》中的《商頌》、《周頌》、《大雅》為廟堂文獻,語言高貴典雅,是典型的書面用語?!缎⊙拧芬詴嬲Z居多,有時也會運用口語?!秶L》則因為要“觀風”而有意保留口語化。《尚書》與銘文、《詩經(jīng)》雅頌共用某些語匯,說明《尚書》不是“照寫口語”。這種情況首先體現(xiàn)在成語之上,王國維指出:“古人頗用成語,其成語之意義,與其中單語分別之意義又不同?!?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載氏著,彭林整理:《觀堂集林(外二種)》,第40頁。認為這是導致《尚書》難懂的原因之一。王國維列舉了《尚書》中運用成語的若干例子,諸如“陟降(又作‘陟恪’、‘登假’、‘登遐’、‘昭登’)”、“作求”、“由哲(又作‘迪哲’)”、“迪知”、“厥若”等等。繼王國維之后,楊樹達、楊筠如、劉節(jié)、 屈萬里 、姜昆武、于省吾、劉起釪等人又相繼發(fā)掘出《尚書》中一大批商周成語,諸如“罔知”、“致告(指告)”、“勿褻”、“承保(又作‘應?!?、‘膺?!?、‘容?!?、‘懷?!?”、“在上”、“爽德”、“協(xié)比(又作‘洽比’)”、“小大”、“將食”、“初基(又作‘肇其’、‘啟其’)”、“祗威(又作‘祗畏’)”、“顯民”、“保乂(又作‘俾乂’)”、“要囚”、“速由(又作‘率由’、‘率從’)”、“敬忌”、“丕則”、“經(jīng)德”、“昧旦(又作‘昧爽’)”、“昏棄(又作‘泯棄’、‘蔑棄’)”、“誕以”、“丕顯”、“冒聞”、“迪屢”、“弘孝(又作‘追孝’)”、 “監(jiān)茲”、“王人”、“新造”、“庸釋”、“敷心”、“敬德”、“丕時(又作‘丕承’)”、“靈承”、“訓德”、“萬姓”、“答揚(又作‘對揚’)”、“奸宄”、“降格”、“厎績”、“敷佑(又作‘普有’、‘匍有’)”、“棐忱”等等。這些成語以雙音節(jié)居多,在當時或前后文獻中出現(xiàn)兩次或者兩次以上,它們不僅見于《尚書》,也見于其他文獻。在文字尚未統(tǒng)一的商周時代,同一成語可能會以通假字、假借字等形式出現(xiàn)。除了成語之外,《尚書》中還有很多語匯又見于商周銘文、《詩經(jīng)》及其他先秦文獻。茲舉數(shù)例?!督鹂g》:“敷佑四方?!雹蘅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秦公鐘》:“匍有四方?!?馬承源:《商用青銅器銘文選》(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606頁?!秹ΡP》:“匍有上下。”*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4,316,316,174,316頁。“匍有”意為“撫有”,這是周人的習慣用語?!稛o逸》:“治民祗懼,不敢荒寧?!雹峥装矅鴤鳎追f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睹Α罚骸芭?汝)母(毋)敢妄(荒)寧?!雹怦R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4,316,316,174,316頁。“荒寧”意為“荒廢怠惰”?!段暮钪罚骸伴h予小子嗣,造天丕愆?!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对娊?jīng)·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1344,730、737頁?!睹Α罚骸坝嘈∽诱坑趪?艱)?!瘪R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4,316,316,174,316頁?!伴h予小子”是周王慨嘆自痛之詞,與“懼余小子”意義相近?!抖嗍俊罚骸皶F天大降喪于殷?!笨装矅鴤鳎追f達疏:《尚書正義》,第189—194,223—234,235—241,263,334,430,557,422頁?!对娊?jīng)·小雅·雨無正》和《小旻》中均有“旻天疾威”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1344,730、737頁。的詩句?!稁熢凅罚骸敖耜惶?疾)畏(威)降喪?!瘪R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4,316,316,174,316頁。《毛公鼎》:“(旻)天疾畏?!瘪R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4,316,316,174,316頁?!皶F天”是指仁慈的上天?!敖祮省币鉃椤敖迪聠释觥薄!顿M誓》:“徂茲淮夷、徐戎并興?!?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抖嘤讯Α罚骸坝脟?)(狁)放(方)(興)?!?馬承源:《先秦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83,228,224,215,166頁?!安⑴d”、“方興”意義相近,都是指并起作亂?!洞笳a》:“弼我丕丕基?!薄读⒄罚骸耙圆⑹艽素жЩ!薄侗L方彝》:“天子不叚(遐)不(丕)其(基)?!雹垴R承源:《先秦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83,228,224,215,166頁。“丕丕基”意為“偉大的基業(yè)”,是西周典誥公文中的常見用語?!侗L方彝》“不其”就是“丕基”或“丕丕基”。《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薄坝型蹼m小,元子哉!”④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此處“元子”指嫡子。《番匊生壺》:“番匊生鑄賸壺,用賸(媵)氒元子。”⑤馬承源:《先秦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83,228,224,215,166頁。此處“元子”指長女。《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雹蘅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曶壺蓋銘》:“永令多福?!雹唏R承源:《先秦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83,228,224,215,166頁。商周銘文的“命”多寫作“令”,“永令”即“永命”,意為“受天長命”。《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⑧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拔娜恕笔侵艽婪Q,商周銘文中多用“前文人”稱呼前人祖宗,如《昊生鼎》:“用喜侃前文人。”⑨馬承源:《先秦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83,228,224,215,166頁?!毒龏]》:“在讓,后人于丕時。”⑩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大雅·文王》:“帝命不時。”*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王國維指出,“不時”、“丕時”當是同一成語*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載氏著,彭林整理:《觀堂集林(外二種)》,第45,42頁。?!安弧奔础柏А保蜥尀闊o義語氣詞,或釋為“大”?!皶r”者,是也?!柏r”為意動詞,意為“偉大而正確”。《君奭》:“天難諶,乃其墜命?!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大雅·大明》:“天難忱斯,不易維王?!泵鄠?,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疤祀y諶”即“天難忱”,意謂天不可信,這是西周初年上層統(tǒng)治階級對上天的新認識?!毒龏]》:“我則鳴鳥不聞?!笨装矅鴤鳎追f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斗ツ尽芬曾B鳴求友比喻求得友聲,周公以“鳴鳥不聞”喻自己聽不到諍言。《君奭》:“丕冒海隅日出,罔不率俾?!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魯頌·閟宮》:“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泵鄠?,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昂S纭币饧础昂0睢?,“罔不”意同“莫不”,“率俾”與“率從”意義相近?!犊嫡a》:“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泵鄠?,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扒蟆笔恰俺稹钡募俳枳?,“作求”意為作匹、作配?!啊犊嫡a》言與殷先王之德能安治民者為仇匹,《大雅》言與先世之有德者為仇匹,故同用此語。”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載氏著,彭林整理:《觀堂集林(外二種)》,第45,42頁。《洪范》:“恭作肅,從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圣?!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小雅·小旻》:“國雖靡止,或圣或否。民雖靡,或哲或謀,或肅或艾。”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這兩處都提出“圣”、“哲”、“謀”、“肅”、“艾”概念,應該不是偶然的巧合。《洪范》:“無虐煢獨而畏高明?!笨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对娊?jīng)·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泵鄠鳎嵭{,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第957,966,576,1421,1046,740,1222頁?!盁o虐煢獨”意思與“不侮矜寡”相通。以上諸例表明,《尚書》與商周銘文、《詩經(jīng)》雅頌的語言詞匯有著相通之處,沒有人說商周銘文“照寫口語”,也沒有人說《詩經(jīng)》雅頌“照寫口語”,為什么偏偏認定《尚書》“照寫口語”呢?

        第七,《尚書》語言究竟是“照寫口語”,還是一種仿古文字,還可以與同時代其他文獻的語言進行比較。在同一時代,“照寫口語”的作品語言應該比當時書面語言更容易理解。下面將兩篇同時代的作品進行比較:一篇是《周書·秦誓》,這是公元前627年的作品;另一篇是《國語·周語中》中的“王孫滿觀秦師”,是公元前627年東周史官的記言散文。

        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發(fā),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装矅鴤?,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562,394、396,402,558,449,440,447,449,370,303,308,569—572頁。(《周書·秦誓》)

        二十四年,秦師將襲鄭,過周北門。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觀之,言于王曰:“秦師必有謫?!蓖踉唬骸昂喂剩俊睂υ唬骸皫熭p而驕,輕則寡謀,驕則無禮。無禮則脫,寡謀自陷。入險而脫,能無敗乎?秦師無謫,是道廢也?!笔切幸?,秦師還,晉人敗諸崤,獲其三帥丙、術、視。*《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0—61頁。(《國語·周語中》)

        兩者比較,《秦誓》語言的難度顯然要遠超《國語》。如果《秦誓》是“照寫口語”,那就等于說公元前627年的口語比《國語》的書面語還要艱深得多,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為什么“照寫口語”的《秦誓》語言變得僵化而讓人看不懂了,運用書面語的《國語》反而沒有僵化?如果說虞、夏、商和西周初年的口語因年代久遠而僵化,那么像《秦誓》這樣年代較晚的作品語言是不應該走向僵化的,為什么《秦誓》的語言也那樣艱深呢?實際情況是,《秦誓》并非“照寫口語”,它們所使用的是一種屬于前代的仿古語言?!肚厥摹氛Z言是如此,《尚書》其他篇章的語言也是如此。

        第八,《尚書》語言有一個重要的參照系,這就是西周銘文。商代銘文篇幅簡短,與《尚書》語言可比性不大,西周銘文比殷商銘文要長,特別是到西周中后期,百字以上的銘文大量涌現(xiàn)。銘文中載有很多周王誥辭和冊命之辭,其語言難度及格式與《周書》相當,可以看做是鑄在西周青銅器上的“尚書”,而且是沒有經(jīng)過傳習者改動的原汁原味的“尚書”。西周銘文中的誥命文章在用語、格式、文體上都與《周書》相通?!洞笳a》、《康誥》、《酒誥》記載周王誥辭,第一次用“王若曰”,以下各段用“王曰”,這種格式與《大盂鼎》等銘文所載周王誥辭形式相同。《召誥》、《洛誥》、《立政》等篇禮儀稱揚辭“拜手稽首”,廣泛見于西周銘文,一般寫作“拜手旨頁首”、“拜首旨頁首”、“拜旨頁首”?!洞笥鄱Α贰ⅰ缎∮鄱Α?、《矢鼎》等都是以“惟王幾祀”置于銘文之末,《洛誥》也是以“惟七年”置于末尾?!洞笥鄱Α贰ⅰ稁熡象?、《班簋》、《師虎簋》等記載冊命的銘文,其中表彰功德、冊命賞賜、勉勵期望等內(nèi)容,都可以與《文侯之命》相互印證。西周銘文語句也可以與《周書》互證,如1963年在陜西寶雞出土的《何尊》,其上鑄有周王誥辭:“昔才(在)爾考公氏克遠(弼)玟王,肆玟王受茲□□(大命)。隹珷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辭(乂)民?!?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第20頁。按“隹”應為“惟”。銘文大意是說:“從前你的父親能夠輔弼文王,文王受此大命,武王消滅殷商,于是敬告于天說,我居于天下中央,從這里來治理人民。”這一節(jié)文字不僅證明了《尚書·洛誥》、《逸周書·度邑》內(nèi)容的真實性,在語意上也與《洛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其自時中乂,萬邦咸休”*孔安國傳,孔穎達疏:《尚書正義》,第415頁。等語相近。西周銘文從側(cè)面表明,當時應用性公文的語言是書面化、程式化而不是口語化,銘文如此,《尚書》也是如此。

        《尚書》語言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上古語言,它經(jīng)歷了創(chuàng)造—定型—模仿—凝固的過程。我國的信史是從殷商開始算起的,因此我們暫把《尚書》這種公文語言的成型定于殷商早期。在文字沒有發(fā)明之前,商王政令應該是通過口頭傳播;而在文字發(fā)明之后,史官們運用當時有限的文字,將商王夾雜方言的口語盡快記錄下來,盡可能地將口語轉(zhuǎn)換為當時的書面語,使口頭的政令文誥變成簡帛文獻。早期殷商文誥就是這樣誕生的。一種文體在形成之后,就會獲得相對的穩(wěn)定性,并對后人產(chǎn)生一種長期的示范作用。商周史官都是世襲,后人會忠實地恪守先人的文字技法,因此當早期典誥作品問世以后,這些作品就作為一種用語典范在史官家族內(nèi)部世代傳習。早期典誥作品的佶屈、稚嫩、樸拙、艱澀、古奧、不準確等特點,都被后世史官作為一種神圣范式刻意加以模仿,由此最終凝固、定型為《尚書》晦澀古奧的語言系統(tǒng)。周革殷命,雖然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但在公文語言方面卻一直沿襲殷商語言。要揭開《尚書》語言之謎,需要將《尚書》語言放在商周語言發(fā)展大背景之下,做艱苦、縝密的論證工作,而絕不是一句簡單的“照寫口語”就可以解決的。

        猜你喜歡
        孔穎達史官尚書
        紀曉嵐巧懟人
        唐 孔穎達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孔穎達論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人文天下(2019年23期)2019-12-22 22:20:49
        近代學人對古代“史官”之闡釋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36
        碩師鴻儒孔穎達傳略
        時代人物(2019年4期)2019-06-14 05:41:37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衡水歷史名人孔穎達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
        甚是為難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16
        亚洲成av人片极品少妇|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AV综合A∨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视频一|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亚洲av不卡电影在线网址最新|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 日本a在线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久久久久久久98亚洲精品|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8|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 黄色av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神马影院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2020|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杨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国产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国产女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91精品福利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涩|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 欧美日韩国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