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詩歌閱讀試題中鑒賞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較大,表現(xiàn)出命題者重視詩歌的審美價值,追求以古代詩歌閱讀鑒賞來考查考生的審美能力。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階段,詩歌的考查依據(j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考試大綱》。就近幾年山東省高考卷的古詩詞命題趨勢而言,對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占有較大比例。古詩詞閱讀試題實現(xiàn)了考查由單純的閱讀、表達走向高度綜合的目的。山東卷在古詩詞的試題賦分方面,一直都保持在8分,題量為2個,以簡答題形式進行考查??疾榉绞揭勒照n改要求與《考試大綱》,并沒有明顯變化。以下將分析2010年到2013年四年山東卷在古詩詞方面的考查態(tài)勢。
2010年山東卷第14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
【注】①商風:秋風。②愴悢(liàng):悲傷。
從詩歌測試材料來看,本詩屬于魏晉詩,題材為“述志感懷”,且有注釋。命題者給古代詩歌鑒賞材料加注,內(nèi)容通常涉及作品創(chuàng)作的相關(guān)背景、生疏的作者、生僻的字詞、特點稱謂用語等。
第一小題考查: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鳳凰”怎樣的品性?分值分配為3分。從題目內(nèi)容可知,此題的考查內(nèi)容為“反思評價”,評價文本中提供的特點信息。命題者給出考查限定的信息,要求考生從內(nèi)容或形式方面分析限定信息,最終為限定信息作出評價。這類題目給了考生很大的空間,難度也相對高,考生需要綜合作品中的多項信息,在全面理解作品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評價。最終得出結(jié)論。第二小題考查: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分值分配為5分,表達技巧及情感態(tài)度,是古代詩歌鑒賞中常見的考查方式。第一問考查表達技巧。首先考生頭腦中要有作品表現(xiàn)形式的知識框架,然后通過閱讀品味詩句,辨析該詩屬于哪一種表現(xiàn)形式,并運用相應(yīng)知識具體分析作品的內(nèi)容。第二問考查情感態(tài)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就要探尋隱藏于詩句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考生應(yīng)細細品讀、由表及里,分析出作者的意圖。
2011年山東卷第14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2011年的詩歌測試材料為唐詩。唐宋詩詞為每年18套高考語文試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測試材料來源。題材為“詠物言志”。
第一小題考查: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本題考查考生的鑒賞評價能力?!拌b賞評價能力”是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chǔ),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能力層級。本題要求考生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某一方面來鑒賞詩歌。本題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這兩句與前兩句先抑后揚,為詩歌最后兩句贊美山泉做了鋪墊。第二小題考查: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此題第一問以一個意象為考查對象,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詩的基礎(chǔ)上,完成題目要求。第二問則是通過對全詩的理解,評價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2年山東卷第14題: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2012年考查了一首宋詩,題材為“羈旅思鄉(xiāng)”,包含有注釋。此類題材的詩歌是歷年高考詩歌考查的重點。
第一小題考查: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賦分3分。詩歌開頭兩句寫了詩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趕路的情形。天剛破曉,船又啟航,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兼以風聲蕭蕭,江南水鄉(xiāng)便滿天飄舞樹葉。營造了冷清蕭條的氛圍,后文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做了鋪墊。本詩重點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E(鑒賞評價);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E(鑒賞評價)。
2013年山東卷第14題: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2013年考查了一首清詩,題材為“羈旅行愁”。當時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獨一人,對月思鄉(xiāng),感慨身世浮沉。第一小題考查: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本題賦分4分。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的是物象——煙。煙,即霧氣、云氣,詩中有三個句子來表現(xiàn)。第二句重在作鋪墊作映襯,第三句運用比喻,抓住云氣的顏色來寫,第四句寫云氣的動態(tài)?;卮饡r,除了要解釋句意之外,還要回答運用了哪種修辭,刻畫了“煙”怎樣的特點,并與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鄉(xiāng)保持內(nèi)在的一致。第二小題考查: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本題賦分4分。本題考查考生對該詩思想內(nèi)容及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綜合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顯集中在文中最后兩句,但題干要求“結(jié)合全詩”,故答題時要對文章的整體加以分析說明。回答要點:翻譯最后兩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寫出詩歌的情感。
從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山東高考古詩詞測試內(nèi)容可見,以古詩考查為主,四年中未出現(xiàn)詞、曲、賦的考查,但并不排除今后不會考到。古代詩歌閱讀試題中鑒賞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較大,表現(xiàn)出命題者重視詩歌的審美價值,追求以古代詩歌閱讀鑒賞來考查考生的審美能力。
作者簡介:夏崇青,女,1969年生,漢族,山東省泰安人,本科,中學一級職稱,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