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慶蓮
摘 要:本文是一篇建立在調查基礎上的有關“流行音樂與中學生”的探討性研究。并從學生心理出發(fā),分析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以及現今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利與弊的影響。從而尋求能正確引導中學對待流行音樂,使流行音樂給中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帶更多的鼓勵和幫助的途徑。
關鍵詞:流行音樂;中學生;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56-01
現今的流行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的風格多元化;節(jié)奏富有動感;充滿時代氣息,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能夠滿足各個階層人們的需要,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也已經和中學生密不可分,特別是近些年,流行音樂無處不在,電視、電影屏幕、專輯唱片屢見不鮮。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幻想,使中學生迅速成為追捧流行音樂的一員。
一、流行樂的概念
根據《牛津簡明音樂詞典》流行音樂一詞特指非古典音樂,通常稱有甲殼蟲,滾石,阿巴等音樂的表演者們所唱的歌曲。
二、從中學生心理方面看
1、滿足了中學生的心理需求。此時的中學生還處于發(fā)育階段,各個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辨別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卻很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流行音樂已經形成一種大眾的商業(yè)藝術形式。通過媒體、電視、廣播網絡的廣泛傳播,中學生便被這些無孔不如的流行音樂不斷的充斥他們的大腦。于是他們學會了唱流行歌曲,并樹立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甚至模仿他們。
2、是由于受到環(huán)境及身邊人影響。據調查所知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中學生衡量時尚的標準,也是中學生談論最多的話題,甚至成為中學生溝通的橋梁。也有一小部分中學生他們不是真正喜歡流行音樂,但又怕被同學們笑話他落伍,跟不上時代,很沒面子,便也開始喜歡流行音樂。
三、流行音樂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現代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性、廣泛性、大眾娛樂性的特征。曲風多元化很容易滿足人們的需要,音樂內容豐富,能抒發(fā)親情、友情和愛情,節(jié)奏輕快,旋律比起古典嚴肅音樂更簡單。流行音樂具有的流通性。迅速發(fā)展的網絡,傳媒,使音樂的流通性更強隨著MP3、MP4,它的價格便宜、功能齊全、攜帶方便、容量大、音響效果好等特點迅速得到人們的吹捧,大街上隨處可見戴耳機聽歌的人,特別是中學生,幾乎人手一個,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提高中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興趣
絕大部分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應思考如何以流行音樂為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提高學校音樂教育的成效。我們應盡可能把重心放在學生欣賞能力及音樂趣味的培養(yǎng)上。為此,我認為可在音樂教育中要注意幾點。
1、音樂教育必須對中學生加強審美引導
從中學生欣賞音樂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來看,音樂教育因對他們進行有關流行音樂特點的講解以及強化其鑒賞能力的訓練。在同一時期的流行歌曲中,學生更愿意聽娛樂性的流行歌曲,而對一些藝術性相對較強的流行歌曲則表露出冷淡甚至反感的情緒,認為這些歌曲“老土”。當然,這種偏激的看法和情緒與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有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們必須在音樂教育中加強審美引導。
(1)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在思想情感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的復雜性,提高他們的分析、鑒別、選擇等能力,是之自覺地排斥流行音樂中的糟粕及其負面影響的歌曲。
(2)我們因加強對流行音樂特點、演唱風格、表演形式及技巧等方面的綜合分析,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
(3)我們還應通過古典音樂、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作比較介紹,讓學生了解人類音樂文化的豐厚與博大,引導著他們熱愛高雅音樂,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和音樂審美情趣。
2、流行音樂進入課堂要遵循適度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審美興趣,才是關鍵
當審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會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對流行音樂進行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吸收養(yǎng)分,陶冶情操。其中存在一些糟粕及負面影響的,我們也不應該簡單地把流行音樂一概拒之門外,而應以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把流行音樂引入學校音樂教育中。
引入一些流行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并不意味著可以拋開音樂教育自身的傳統(tǒng)和完整性。我們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音樂中,應遵循適度的原則,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古典音樂及民間音樂的教學。因讓學生懂得,古典、民族、音樂代表了人類音樂文化報苦中最核心的精華部分,就有最高的文化和審美價值,因此應該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而流行音樂雖然貼近時代和當代的情感,而且也有不少優(yōu)秀作品,但它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畢竟無法與古典音樂、民間音樂相比。因此,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教師應始終堅持音樂內容的系統(tǒng)性、有序性、和邏輯性。
六、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藝術氛圍;社會各界也應予以重視
中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高低,與他們所處家庭的藝術氛圍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家長應當注重對孩子進行審美陶冶,引導孩子多選擇一些健康、優(yōu)美、藝術性較高的音樂進行欣賞,加強孩子的音樂修養(yǎng)。社會應予重視。流行音樂的商業(yè)性使其存在的許多劣制的以及負面影響的作品應予以制止,避免其對學生的危害,大眾傳媒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主動抵制那些侵蝕中學生質量不高的流行音樂,禁止不健康的流行音樂流入社會;同時,也應努力改善流行音樂多以情歌為主的局面,多創(chuàng)造出題材豐富、內容清新、積極的作品,讓中學生真正受到流行音樂的熏陶,為他們更健康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我們要正確對待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這一社會普遍現象。既然流行音樂對中學生有利也有弊,我們就要去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音樂審美。我要讓中學生明白,流行音樂不是音樂的全部或唯一,在世界豐富的音樂中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其它所有的音樂都是人類的音樂,都應該成為人們學習的對象,這樣去理解音樂,才能實現多種音樂形式與現實音樂生活相結合,促進中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