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蘭
摘要: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競爭日益激烈,口語交際更顯現(xiàn)其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弊鳛橐幻L期工作在語文教學一線的農(nóng)村教師現(xiàn)就小學口語交際教學談幾點粗淺看法。
關鍵詞:口語交際;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21-02
一、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長期只重視書面語言的訓練,忽視口語交際教學,導致教師缺少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當前口語交際課訓練形式單一乏味,內(nèi)容枯燥,一帶而過,課堂效果差,甚至挪做他用的亦有之;農(nóng)村學生知識面不如城鎮(zhèn)學生,接受的口語訓練少,不會說、不敢說的現(xiàn)象普遍??傊?,農(nóng)村口語交際教學委實不容樂觀。
1.缺少交互性。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蹦壳?,很多教師尚未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內(nèi)涵——口語交際作為一種言語行為,是能動的,涉及聽說雙方,是一個始終互動的、充滿變數(shù)和應對技巧的過程。是否“成功地實現(xiàn)了交際意圖”是衡量口語交際教學效果的標準。當下,農(nóng)村口語交際課堂,師生往往停留在一問一答式的簡短對話上,教師沒有關注學生應對能力、情感態(tài)度及人生觀的養(yǎng)成教育等綜合訓練。有位教師執(zhí)教六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民風民俗”這一獨白性話題時,學生講完后即脫口而問“一提到閩南地區(qū)民風民俗,你們想到些什么?”緊接著,示意另外一些學生回答問題。該師刻意把雙邊關系變成多邊關系,單向行動變?yōu)槎嘞蚧?,并著力追求統(tǒng)一,以求得口語交際課堂的熱鬧氛圍。殊不知,教師無效的主導無形中剝奪了學生主體地位,本應是學生面向大家,將全班同學作為表達對象,卻轉(zhuǎn)將老師作為交際對象,讓學生講給他一人聽,把口語交際變成一問一答式的語言訓練,迷失了口語交際的真正目的。即便有一些表面的雙向交流,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人問一句,那人答一言等。但由于學生沒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語言沒有內(nèi)在的必然聯(lián)系,并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
2.缺乏真實性。人教版教材中,雖然許多口語交際的話題已經(jīng)考慮到城市與農(nóng)村的差別,但仍存在著有些話題適合城市學生,有些話題適合農(nóng)村學生的情況。如《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說清好與不好的理由。通過交際,能更全面地看問題。但是,農(nóng)村孩子很少過生日,更談不上請客吃飯。這樣的話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整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不盡人意,不是根據(jù)老師以前灌輸?shù)乃枷朊銖娬f幾句,就是無話可說,喪失口語交際課堂的生機和活力。
3.缺失全體性。當前口語交際課堂,幾個學生獨撐門面,多數(shù)學生充當陪客已是不爭的事實。由于傳統(tǒng)教學長期偏重書面語言培養(yǎng),忽視口頭表達訓練,很多學生說話不規(guī)范或根本不會說話;教師的課堂評價隨意,一聽學生發(fā)言,就忙下結論,扼殺了正想發(fā)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不愿說,或想說卻不敢說。此時,學生往往出現(xiàn)“心中縱有千言萬語”,但“嘴上卻啞口無言”的尷尬局面。
二、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應采取的對策
1.整合教材,注意話題的交互性。口語交際的關鍵在于交際,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交際。好的交際話題是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條件?!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要“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如人教版五年級口語交際課《學會勸阻》,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或資料的規(guī)定,只設定單一的交際話題——“有人亂扔垃圾,你要如何勸阻當事人”,則很有可能出現(xiàn)甲乙丙丁各說各話的情境??此拼蠹覄褡璧恼Z言有所差別,但都在同一層面上,訓練形式、層次易陷入單一化的泥沼,三四個學生發(fā)言后,其他學生就會厭煩,不愿意聽,更不愿意說,課堂效果當然不好。
2.創(chuàng)設情境,重視活動的真實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應當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這里的“日??谡Z交際”就是要求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等真實的生活中進行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在這些真實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的學生在學校不愿表達,在家里卻無話不說。教師可以安排口語交際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后,跟父母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碰到的開心事、煩心事、新鮮事;發(fā)表對事情的看法等;也可結合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母親節(jié)等有特殊意義的節(jié)日,開展感恩父母活動,把自己對父母的愛面對面說出來。反之,也可以把家里的事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另外,可以開展社區(qū)實踐活動,讓孩子走進社區(qū)、走進社會,在最真實的環(huán)境中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3.分層實施,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學生個性的差異,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是有差異??谡Z交際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發(fā)展。因此,實施分層教學是良策,即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交際任務。教師課前可以按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課堂上重點關注、輔導比較弱的組。如“自我介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求講出自己的特點,并且要有具體事例,講得比較生動,而對基礎弱的學生只要用三五句話講清自己的愛好、特長就行了。全班交流的時候,教師要多關注基礎弱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展示的機會,有點滴進步,就給予肯定。當一個人說話時,有教師關注的目光,有幾十個同學在傾聽,說錯了不會被老師批評,說得不好不會被同學笑話,一定能激發(fā)起強烈的表達欲望,說出他們最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
從教學大綱“聽說訓練”修訂為課標“口語交際”,是教學觀念本質(zhì)的飛躍,教師更要從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生活、工作的高度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家庭和自然,積累生活素材,讓口語交際切實回歸生活——世界的本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