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立鳳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因材施教,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94-01
實踐證明,要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關鍵是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如何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心理發(fā)育、家庭因素、以及學校條件等考慮,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語文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所以當前的教育教學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教師再不能按部就班地教學,必須在教法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是勢在必行的事了。否則學生學無所得,教師教而無果。這時,“分層教學”模式被廣泛的運用和研究,分層次教學就是“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分層次施教。分層教學強調(diào)在備課時分層次備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根據(jù)不同層次進行評價,實現(xiàn)教育、學習、發(fā)展協(xié)調(diào)進行。
一、以人為本,合理分層
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差異。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等都各自不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必須把他們以分層方式地契區(qū)分開來,根據(jù)他們各自的學習基礎,心理素質(zhì),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并結合教材的要求把他們分成若干組、若干層面分別上課,分別指導,以促使每一個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我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xiàn)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始終注意這些變化,及時地進行調(diào)整。我們必須要提高對分層教育、教學的認識,把它作為一種理念,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層備課
教師要在課嘗堂分層教學中,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課前必須分層備課。除了要把握好“教材”還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對本班的每一個學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學手段,如何虛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并如何地加以引導。這都需要教師所必須精心準備的。那么,在備課時,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要考慮第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基礎,要最大限度地設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還要備好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生動,愉快。要徹底廢除設置“線路”,給學生“劃圈子”,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轉的“填鴨式”的備課方式。
三、以學定教,分層提問和作業(yè)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說教,而是師生“問”―“答”的互動。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一是與老師思想的交流;二是從老師那里得到肯定,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老師對他的表揚,就是他認識自己、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而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太容易的問題無法刺激思維的活躍,不利于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來講,過難的問題讓他備受壓力,從而產(chǎn)生對自己智力的質(zhì)疑,產(chǎn)生自卑心理,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要分層練習。課堂提問的設計可針對同樣的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問題,也可針對同一問題,要求學生在答題的深淺度上有所區(qū)別。
作業(yè)是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鞏固所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講練結合。作業(yè)要有一定的密度,也要適度。拋開沒必要的反復練習,應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梢詾閮?yōu)等生設計2~3題,中等生適當減少為1~2題,困難生再減少為1題;難度上也要體現(xiàn)階梯式,優(yōu)等生最難,中等生降低一些,學困生較易,以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像作文教學,在每次的作文教學中以不同的要求去對待學生,
四、重視基礎,分層輔導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僅靠課堂是不夠的,還應加大課后的第二課堂活動,加大閱讀量,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培優(yōu)的目的,根據(jù)學生語文基礎,讓一部分有余力的愛好語文的一層學生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語文有困難的一層學生扶他一把,通過課后個別輔導及時補課,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學困生的輔導,要防止把著眼點只放在知識缺陷補救上,要注意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取得好的成績。
五、因人而異 分層評價
每個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還是文化知識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標準,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即文化知識考試成績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績差,那就一文不值。結果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量的學生被迫厭學、棄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給社會帶來了極為消極的負面影響。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客觀存在的著差異,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釀成惡果。課程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與當今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局面??梢?,評價學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 劉麗娜.小學語文分層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2(06).
[2] 龍泉.分層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12).
[3] 崔宏偉,韓賢克.語文分層教學的探討與嘗試[J].文學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