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超
識字教學歷來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難點?!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為此,筆者從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了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及規(guī)律,提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注重漢字形義結合的建議,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教師應學習掌握漢字的構形特點及規(guī)律
教師在教學時出現(xiàn)上述的問題,是因為對漢字的構形特點及規(guī)律了解不夠。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加強對漢字知識的學習及掌握,學習漢字學和相關知識。
有些教師雖然初步了解一些“六書”的知識,知道有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但是講不清前三種表意字的區(qū)別,只大概知道這幾種字是可以從字形了解字義,至于每個字是怎么表示字義的,依據(jù)是什么就說不清楚了,只能靠胡亂猜測。還有的教師根本就說不出這三種構字法的名稱,只有大概的模糊印象。對于形聲字,教師還是比較了解的,知道形聲字是由形旁和聲旁構成,也有以一些構成形聲字常用的偏旁部首,但是由于對漢字學的知識掌握不夠,常把表意字和形聲字混淆。如“沙”字,應該是會意字,從水從少,意為水少沙現(xiàn),有些教師卻說這是形聲字。也有些教師對一些常用的形旁意義并不清楚。如“熱、煮、烹、烈”等字下的四點底應是表示“火”,一些教師卻不知道,甚至說成“四點水”,講“煮”字時說煮東西時鍋里要放水,所以下面是“四點水”。這樣的水平對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顯然是不利的。
所以,教師應運用漢字科學理論來指導漢字的教學,并掌握“漢字學”的基礎知識。師范院校的相關專業(yè)應開設“漢字學”,教師繼續(xù)培訓也應該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學習的內容大致包括:漢字的產生和性質、漢字的構字原理和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代漢字的特點與教學等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201個部首的解析以及在構字中的作用,小學識字目標3000個漢字字形分析,漢字的幾個主要系統(tǒng),以及與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二、主要掌握基本漢字和常用的部首形義教學
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低年級應學習的1000多個漢字無需一個個進行字形分析。在教學中,教師主要應對其中的基本漢字進行字形分析,如“山”“水”“日”“月”“火”“口”等一些常用的象形字,讓學生知其本義。這些字都是構成漢字的基礎元素,只要掌握了這些字,那么對于認識其他的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就會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漢字是由一塊一塊的部件構成的,這些部件稱為偏旁。同一偏旁且位置也相同的漢字歸納到一起為一部字,這個偏旁稱為部首。部首是供人們檢字歸納出來的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偏旁。部首和偏旁一樣也是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它的取用,一般多用于形旁,是基本的常用象形字,常用來表示漢字的意義范疇和屬類。一般來說,掌握了常用部首的意義,也就基本掌握了漢字的意義。
三、充分利用字書進行識字教學
傳統(tǒng)的字書如《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源》等,是前人對漢字文化進行科學研究的總結,是后人分析、學習、識記、漢字的寶貴資源。教師應該“古為今用”,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避免不必要的探究。
四、教學漢字時可用的方法
(1)單字教學。
①可用圖畫、實物進行教學。用圖畫、實物提供感性材料,把要形成的概念形象化,這種方法形式生動有趣,有利于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如教師出示“網(wǎng)”字:
教師:這個字你們認識嗎?
學生:網(wǎng)結網(wǎng),蜘蛛房前結網(wǎng)忙。(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教師:蜘蛛結的網(wǎng)叫蜘蛛網(wǎng),咱們班有小畫家嗎?誰能到黑板上簡單地為我們畫張蜘蛛網(wǎng)?(一名學生上臺畫。)
教師在圖畫上寫“網(wǎng)”,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網(wǎng)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wǎng),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圖和字的比較中,立即發(fā)現(xiàn)了“網(wǎng)”字象形的構字特點,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網(wǎng)”字的記憶。
在低年級的小學課本中,有些地方就有和生字相關的圖畫,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幫助學生記憶。
②可用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一些動詞的教學,如“拿”“采”“滅”等字。比如教“滅”字時,教師可以用一塊木板蓋在火上,使火熄滅,學生就能通過這種演示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③可用描述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先啟發(fā)學生依據(jù)字形想想這個字的意思,再解說。比如教學“休”時,可以告訴學生,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棵樹,人在樹旁休息。這樣,學生以后一看到“休”字就能知道它的意思了。
④可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教學“家”字時,教師可以結合故事來介紹人類的祖先游獵的生活習慣和養(yǎng)豬定居為家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家”字的起源,還懂得了人類進化的文明史。
⑤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教學“水”字時,都是可以先演示水流動的畫面,再把水流動的畫面變化成“水”字的線條圖,最后把線條圖演變成“水”字楷體的模樣。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他們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2)聯(lián)系相關字教學。
①形近字比較教學。如將“大、太”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并講解:大像人展開四肢的樣子,太是在大下面加一點,強調比“大”還要大一點。這樣講解后,學生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這兩個字字形和字義的區(qū)別。
②基本字帶字法教學。如以“交”做基本字,添加不同的偏旁,學習“膠”“絞”“餃”“皎”等字。先講“膠”字,告訴學生,我們現(xiàn)在用的膠水多是用化學原料制作成的,但是在古代,“膠”多是用動物的皮骨熬制的,所以膠水的“膠”是肉月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在分析絞索的“絞”、餃子的“餃”和皎潔的“皎”時,把生活中的事物和所學的漢字聯(lián)系起來:絞索是繩子做的,所以“絞”是絞絲旁;餃子是食物的一種,所以“餃”是食字旁;月光潔白明亮,所以“皎”是白字旁。
教師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并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xiàn)小學識字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達到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的目的。
(江蘇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