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光
(海南省臨高縣南寶鎮(zhèn)南寶中心學校,海南 臨高 571800)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劉 光
(海南省臨高縣南寶鎮(zhèn)南寶中心學校,海南 臨高 571800)
眾所周知,教育乃國之根本。小學教育是學生教學的啟蒙階段,其影響力不可忽視。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不容樂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莫過于老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完全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變成了“被學習”的人。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努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
新課改要求廣大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變成新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F在的小學生有個性、有思想,不愿受到束縛,更不愿享受“被安排”的學習。因此,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夠再滿足于當代小學生的需求了,如果教師只關注自己如何教,單純的把知識硬塞給學生,必然無法得到學生的共鳴,甚至還會遭到學生的排斥,使得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1.主體教育思想內涵。所謂主體教育思想,即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認識主體,他們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思考、有想法的獨立個體,教師不能再將教學當成是一項任務,而是要將其視為幫助學生去認知客觀世界的過程,進而將這種認知發(fā)展成為社會適應性的能動的反應過程。新課標明確提出,在教學中,學生才是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這種主體性,并且給予學生表現其“主體性”的機會。
2.主體教育思想要求。學生的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由教師來安排的。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我們硬是將學生拉近一個學習的條條框框中,不僅不會讓學生真正的學會知識,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厭惡。因此,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不能一味的強調知識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努力去獲取知識。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學生接受我們所講授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索,探究這其中的本質,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這些知識消化,深深地映入腦海。所以,教師要充分認清自己的職業(yè)特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思想?!肮噍斒健钡慕虒W模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可以說是阻礙了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因為在這種條條框框的模式之下,學生已經將這種教師教授理論,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得習以為常了,如果一時間讓他們自己開拓思維,自己發(fā)揮想象,反而會讓她們難以接受。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為主體。
1.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對于學好語文來說非常重要。一旦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帶著強烈的熱情去學習語文,那么學生就會主動積極的開動腦筋,自主學習,配合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一來,語文教學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握好對學生情緒的調動,適當創(chuàng)設一種學習情境。實踐證明,巧妙設置情境是提高學生興趣的一個有效方式。此外,導入教學對語文教學來說非常重要,然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卻常常被語文教師所忽視,她們認為導入教學是沒必要的,只需把課堂時間利用好,盡量的在課堂上教授完課本的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即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通過一個有效的導課環(huán)節(jié)就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總而言之,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情導學,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實行開放式語文教學。語文知識就像是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浩瀚無垠。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將教學課堂僅僅局限于教室之內,我們還應該拓展第二課堂,讓學生走進生活,去體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知識。在課堂教學內,教室也應該多多的滲透生活上的知識,嘗試生活化教學,讓語文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比如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如春游、公益活動、參觀名人故居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帶領學生出游,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在游覽歷史景點之后,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養(yǎng)。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寫一篇觀后感,或者是出游日記,將這次出行的收獲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3.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很悠閑,我們可以拓展教學空間,利用兒童文學來教學,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從小學開始,教師就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途徑。語文知識無限寬廣,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的進行課外閱讀,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能夠運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知識進行自學的兒童文學作品,例如《小王子》、《愛的教育》、《格林童話》等,都是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著作。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新時代小學生的要求。在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用“素質教育”去代替“應試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參與,這樣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1]黃雪梅.關于初中語文開放性課堂的思考田 [J].成才之路,2012,(12).
[2]王榮生,李林海.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徐燕.關于升放性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08,(08).
G622.0
A
1674-9324(2014)17-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