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松 史豐
【摘 要】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類專業(yè)最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隨著各省“中小學教師國家培訓計劃” (以下簡稱“國培計劃”)工作的推進,用教育實習生置換參加“國培計劃”的中小學教師(以下簡稱置換實習)成為教育實習的一種新模式。本文通過三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概括了置換實習的優(yōu)勢,提出了置換實習的具體措施、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教育實習 國培計劃 置換實習
教育實習是高等院校對教師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 是教師教育類專業(yè)學生極其重要的綜合實踐課程。通過教育實習,使教師教育類專業(yè)學生將學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逐步深化學生對教育教學本質的理解, 促進教育教學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培訓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nóng)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國培計劃的實施,為各高校教師教育類專業(yè)教育實習提供一種新的嘗試。如何將高校的教育實習與國培計劃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教師教育類專業(yè)教育實習的一個新的課題。我校2012年開始嘗試用教育實習生置換參加國培計劃項目的中小學教師(以下簡稱置換實習),2012-2013年分別有268和358名實習生參加了置換實習,經(jīng)過兩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置換實習的優(yōu)勢
1.置換實習成為教育實習運行模式的一種補充。教育實習一般有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在教育實習基地開展教育實習的稱之為集中實習,由學生自己聯(lián)系實習單位開展教育實習的稱之為自主實習。置換實習是高校教育實習的一種新模式,是目前教育實習模式的一種補充。
2. 解決了中小學教師因參加國培計劃導致師資缺員問題。目前,各中小學特別是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其教學任務重,一旦參加國培計劃,導致其所承擔的課程師資缺員。部分學校因此不得不讓教師放棄參加國培計劃項目。置換實習恰好能較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為國培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定的保障。
3.為置換實習學生提供更多地鍛煉機會。同其他教育實習模式而言,置換實習學生有更多的上課、參與學生管理、參與教研室活動、參與教學管理的機會。調查表明,學生在多數(shù)學校,特別是重點中小學的集中實習中,獨立上課的次數(shù)很少,多數(shù)為4-8節(jié);而置換實習中,學生在經(jīng)過短暫的一周聽課和教案編寫訓練后,開始獨立承擔教學任務,實現(xiàn)由實習學生到主講教師的快速角色轉變,上課的次數(shù)大大增加,平均70-80節(jié),最多達96節(jié)??梢姡脫Q實習使教育實習生獲得更多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鍛煉機會。
4.緩解教育實習經(jīng)費短缺問題。置換實習中生均實習費明顯低于集中實習,多數(shù)學校還免費提供實習學生食宿,從而緩解了我校教育實習經(jīng)費短缺問題。
置換實習既有利于國培計劃的開展,也有利于中小學教學工作,更有利于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多方共贏。
二、置換實習具體實施
置換實習作為教育實習的一種運行模式,具有集中實習和自主實習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如何對置換實習進行運行管理,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調整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使教育實習時間與國培計劃時間相吻合。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根據(jù)文件精神,我校自2012年起將教育實習時長由原來的8周調整至12周,起始時間調整至10月至12月,在時間安排上和國培計劃相一致。
2.積極主動同市縣教育局聯(lián)系,掌握各縣區(qū)國培計劃置換需求指標。在教育實習工作準備階段,主動與市縣教育局聯(lián)系溝通,了解國培計劃置換需求信息,完成置換實習學生的分配方案。根據(jù)學生情況,一般采用2名實習生置換1名參加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根據(jù)學生專業(yè)安排在相應教研室并配備教學指導教師和班務指導教師。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2名實習生能針對教學、班務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相互協(xié)商,相互聽評課,共同提高。
3.加強對置換實習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加強學生實習前的動員工作,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同時為實習學生配發(fā)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的《教育實習學科指導書》;按實習生人數(shù)一般每縣配備1-2名管理經(jīng)驗豐富的實習帶隊教師,由帶隊教師負責將學生帶到各縣教育局,和各中小學負責人一起在教育局完成二次分配;由雙方學校、實習帶隊教師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共同對置換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和實習指導。
三、置換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1.置換實習學生較為分散,每個實習點約2-4人,大多集中在各鄉(xiāng)鎮(zhèn),實習管理、實習指導工作難度加大。
2.置換實習要求實習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學基本功,能夠實現(xiàn)角色的快速轉變。否則,勢必影響實習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四、解決方法與思路
置換實習是近年來剛剛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實習模式。置換實習學生較為分散,對實習管理和指導提出了挑戰(zhàn)。一是要加強實習的準備工作管理。要與市縣教育局保持密切聯(lián)系,提前制定周密的置換實習方案,以縣區(qū)為單元成立實習小組,并安排經(jīng)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帶隊;要專門召開實習動員大會,明確實習的時間、目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對實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強調和討論[1]。二是要加強實習的過程化管理。要求各實習小組專門建立實習QQ交流群,由實習帶隊教師進行管理,并安排一名學科教學論教師加入,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要求帶隊教師在實習期間至少對各實習點訪問一次,每周必須和實習生保持通話一次,每天在QQ群詢問一次。對實習點相對集中的區(qū)域,安排實習中期檢查,了解學生實習進展情況和學校對實習學生的評價,聽取各中小學對師范生培養(yǎng)的建議和意見,解決實習中的各類問題。
置換實習不僅僅涉及高校師范類專業(yè)實習生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也涉及相關中小學教學質量能不能得到保證。因此,首先要加強教師教育類專業(yè)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高度重視教師教育類專業(y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搭建教學能力訓練平臺,構建實踐教學模塊,開展教師口語訓練、課件制作訓練、板書訓練、教案編寫訓練、教學法訓練、微格教學訓練等;在學生中開展聽課評課活動,落實教育實習前的學生試講工作,注重幫助學生養(yǎng)成研究自己教學習慣和能力,提高反思自身教學和研究教學情境的能力[2]。其次,要充分認識初等教育規(guī)律和教學特點,加強高校與中小學之間的互動,如邀請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舉辦講座、聘任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擔任某些課程的輔導教師, 既提高了中小學教師參與高等教育的熱情,也增進了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的聯(lián)系與相互了解[3]。
【參考文獻】
[1]林浩亮,楊少卿.現(xiàn)階段高等師范院校分散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26(5).
[2]洪菊云,朱樂紅.我國高師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23(6).
[3]李衛(wèi)斌, 李宗領, 劉冰.構建新型教育實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