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初
語文教育與人格教育是緊密聯(lián)系的,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古詩文博大精深,意境深遠,飽含哲理,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性情,加強道德修養(yǎng),塑造高尚人格,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這一契機,讓古詩文的美穿越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
一、增強民族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古詩文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只要用心體會,情感就會受到感染?!短砌虏蝗枋姑分械奶砌?,他為了維護國家主權(quán),拒絕與秦國換地,大義凜然,不畏強暴,敢于犧牲,與秦國作了針鋒相對的辯論,并準備拼死刺殺秦王,直至同歸于盡。他的大智大勇和寧死不屈的行為,終于折服了秦王,最終勝利地完成使命。唐雎這種維護國家領土的尊嚴,必然會感染到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激起民族的責任感,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貴品質(zhì)。這種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有著不朽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至今鼓舞著多少志士仁人。諸葛亮在《出師表》流露出為了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效忠心愿,他在準備北伐曹魏出兵之前,給劉禪寫下了這篇奏疏。諸葛亮為了統(tǒng)一中國,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最后病死于軍中,年僅五十四歲,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這種愛國熱情,一定會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珍惜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对狸枠怯洝芬宰鳌坝洝睘槊?,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队^滄?!吩⑶橛诰埃瑲鈩莅蹴?,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冻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詩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奔放豪邁,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蕩滌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崔顥的《黃鶴樓》中“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開闊的視野,生機勃勃的明媚風光,作為遠景襯托出黃鶴樓遠眺漢陽、俯瞰長江的挺拔氣勢?!叭漳亨l(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與思鄉(xiāng)的幽怨交織在一起。黃昏的霧靄悄悄地在江心聚集,鄉(xiāng)愁也在詩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氣氤氳,鄉(xiāng)愁依附在縹緲的煙波中,形成一個悠遠渺茫的意境,蕩滌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摒棄那些曾經(jī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麻木,找回那份純美質(zhì)樸的情感。親情便是那絲絲縷縷的牽掛。《岳陽樓記》描寫了洞庭湖廣闊浩渺,氣象千變?nèi)f化?!般曔h山,吞長江,浩浩湯湯”,表現(xiàn)了大自然雄渾的氣勢和偉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皓月千里,靜影沉璧”,則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恬靜明麗、寬闊安逸。
古詩文的美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親情美、風景美,愛情也很美。《詩經(jīng)》中的《蒹葭》描寫的就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個清秋的早晨,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可伊人卻若隱若現(xiàn),給人一種隔霧觀花、朦朧縹緲之感,愛卻因為這“朦朧”和“距離”更顯得動人?,F(xiàn)代的中學生,個性張揚,容易浮躁,古詩文的文化精髓,可以撥動他們的心靈之弦,有了這種真、善、美的心靈,他們的心理才會更健康。
三、激發(fā)學生的奮斗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
古詩文有很多都是積極向上、關注現(xiàn)實的篇章,對中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曹操《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詩人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睹┪轂榍镲L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句,讓我們了解詩人寧愿自己受苦,都希望天下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他的崇高品質(zhì)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李白《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不畏挫折的堅強,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的氣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它將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傊?,古詩文很多名篇名句確實可以激勵我們的學生,所以應該引起教學的重視。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