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柱 劉艷芳
[摘 要] 大學英語采用PBL模式符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規(guī)定和英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大學英語PBL模式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情境和問題的設計。
[關鍵詞] 大學英語;PBL
一、大學英語教學應用PBL的必要性
首先,PBL高度吻合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中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評估的規(guī)定?!兑蟆氛J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新的教學模式應……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薄皩W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币罁BL的要素、流程和主要特征,它與《要求》高度吻合。其次,PBL符合英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Spolsky (1989) 在他的《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中提到,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第二語言的習得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PBL通過設計實際或接近實際的情境,發(fā)現問題,小組交流討論提出假設,通過自學搜集資料和解決問題,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既有理想的環(huán)境,也有較高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同時把英語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來。因此,PBL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
二、大學英語PBL模式設計
1、教學內容設計
大學英語PBL模式的教學內容有兩個,一是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和保持,包括詞匯、語法和英語國家文化;二是能力的學習和掌握,這些能力主要有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我國有不少學者試圖把PBL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但閱讀一些文章后發(fā)現大學英語PBL模式設計上還存在需要澄清的地方。一是問題設置不正確,表現在教師就課文主題進行提問。PBL問題必須是非結構化的問題,主要考察學生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考察文章的主題。二是重視學生課前自學,表現在有些教師讓學生課前帶著問題自學。PBL自學是學生帶著課上小組討論后分配到的問題進行資料的搜集和解決,問題蘊含在教師所展現的情境中,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接觸到,并由學生自己發(fā)現。三是過度強調全程使用英語,導致小組合作不順利。PBL強調個體學習,學生新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是基于舊體系上的,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情況,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四是教師予以英語語言指導。PBL語言知識的學習和錯誤的糾正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能予以指導。
2、情境和問題設計
PBL中的情境是英語語言運用的真實情境或接近真實的情境,從這個情境中發(fā)現非結構化問題。第一種情況:教學內容是某個語法點,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這個語法點,教師設置的情境可以是“編寫教材中涉及該語法點的內容”,但提供的編寫材料是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學生需要仔細閱讀和分析這些材料,找到不完整和不準確的地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編寫試卷、教案、分析文章結構、就某個語言點、詞匯或習語提供例子等。第二種情況:教學內容是跨文化知識,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這種跨文化知識并能熟練應用。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課本為例,第二冊第三單元由兩篇文章構成,第一篇文章講的是黑人和白人多經歷的跨文化婚姻,第二篇講的是一個外國小伙見中國丈母娘的故事。第二篇比第一篇更符合PBL要求,情境可以設計成“外國人里奇在拜見未來中國丈母娘”,問題可以是在準備以及拜見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由于文化差異產生的失誤。第三種情況:教學內容是英語詞匯或者用語,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改詞匯和用語的知識和用法。例如商務英語教學中,PBL教師設計出一個實際商務情景,某個人物在商務活動時出現了一系列英語用語或其他方面的失誤,情境中的問題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發(fā)現、確定和解決。
3、現有教材在PBL模式中的使用
在大學英語教學應用PBL模式時會有如何利用現有教材的問題?,F在的教材一般有三部分:課文、單詞和聯(lián)系,教師教學流程是:備課、講解課文結構、單詞和語法,最后練習鞏固。在PBL模式中,教材中的課文可以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材料: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用到課文中的內容和信息,或者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語篇閱讀能力、某個語言點的含義和用法時,課文可以作為分析和實際應用的例子。教材中的練習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
BPL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挖潛其潛力,但教師不能隨意依據自己理解來改變PBL的要素和流程。在學生尚不適應的前期階段,可以采取部分課程采用PBL,部分課程采用教師講授的辦法來過渡。
參考文獻:
[1]阮佳莉.田京.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學法在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中的應用和思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6.
基金項目:本文章系河北省教育廳2013年課題《PBL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項目號:SZ132060。
作者簡介:王金柱(197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劉艷芳(1975—),女,河北保定人,河北保定第二中學,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區(qū)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