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
中學的作文教學一直都困擾著每一位語文教師,下了功夫,費了時間,效果卻不理想,且寫好作文沒有現(xiàn)有的路可尋,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F(xiàn)在,課堂改革的春風吹遍大地,作文教學也在發(fā)生著變化。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際,經(jīng)過多年的嘗試和努力,總結(jié)一些方法和經(jīng)驗與廣大同仁共勉。
一、書海酣暢游,下筆如有神
很多學生說話頭頭是道,寫起作文卻像“茶壺里煮餃子” ,就算絞盡腦汁,作文還是三言兩語、平淡如水,究其原因是詞匯匱乏。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都道出了積累的重要性。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沒有一定數(shù)量的美句名篇儲備,腹中空空,毫無寫作素材而硬要擠出幾百字的作文來,那只能是緣木求魚了。我們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平時我要求學生每天擠出半個小時的時間閱讀課外文章, 并做讀書筆記,摘抄優(yōu)美句子或?qū)憣懽x后的感受。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抄寫一句名言或一句優(yōu)美的句子,班里每個學期舉行一次名言背誦比賽。長此以往,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
二、尋源頭活水,喚寫作欲望
葉圣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學生寫作文感到“無米可炊”,其實是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留心。尋找生活的源頭,才會找到真實的水源。我在教學中也隨時引導(dǎo)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生活,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在生活中體會作文的樂趣,喚起寫作的欲望。學生也只有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思,情之所感”自然地流露,才能撥動寫作的心弦,提高寫作水平。
如有一天,我漫步在操場上,無意間瞥見操場南邊的白玉蘭花已經(jīng)含苞欲放,當時又驚又喜,感嘆春天不經(jīng)意間已悄然而至。于是因勢利導(dǎo),鼓勵學生尋找“眼中的春天在哪里”,寫一篇小日記。放學后學生紛紛跑去觀察,有的興奮地圍著柳樹叫著跳著,有的聚集在草坪上三五成群地討論,對此很感興趣。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文出乎我的意料——寫得特別好:不但描寫細致,想象力也特別豐富。有的學生觀察到嫩嫩的草尖,有的學生把目光停留在郊外的野菜上……
學生例文:
那天從樹下經(jīng)過,不知出自誰的手筆:陽光給樹鍍了層金似的,花兒悄然綻放,陣陣花香讓我突然驚醒,原來春天已經(jīng)到了。
樹并不高,樹上三三兩兩聚成一小簇,像片片白雪,細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朵朵花兒,潔白的花小巧玲瓏,像蝴蝶在樹上歇腳,悄聲訴說著春的消息?;ㄈ锸前字袔┓奂t的,好像天邊的云霞,緋紅纏綿,又像少女羞紅的小臉,白皙透紅。遠遠望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卻也成真了。
伴著清晨的霧氣,輕輕觸碰,沁涼透心,那是春天的生機勃勃,柔軟的感覺,好像一碰就會羞澀地合攏。花瓣好像沒有一點瑕疵,接受著陽光的溫暖、春風的撫摸與霧氣的親吻,散發(fā)著花香陣陣,在每個人耳邊低聲呢喃著“春天來了”。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xùn)練,學生開始有寫不完的話,談不完的感受。這對于師生來說,是一次次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碰撞。長此以往,學生克服了對寫作的畏懼感,自然而然地愛上了作文。
三、“讀”“寫”兩不厭,更上一層樓
閱讀教學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學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雖然它們承擔的教學任務(wù)不同,但它們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作文教學不應(yīng)該是孤立存在的,而應(yīng)該是與閱讀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
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輔助進行寫作教學,為學生寫作拓展新思維。如在教授《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就可以結(jié)合已學過的《音樂巨人貝多芬》,引導(dǎo)學生就人物肖像描寫集中進行比較閱讀,揭示寫作規(guī)律。接下來,引導(dǎo)學生選擇本班的一位同學或某一位任課老師進行外貌描寫,力求傳神。因為前面有了鋪墊,學生就可以把握觀察的順序與描寫的重點,做到有物有序,繪聲繪色。
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讓學生多關(guān)注自己的父親,或者是那雙有力的大手,或者是深邃的目光,或者是寬闊的雙肩,回想自己的父親有沒有讓自己難忘的一幕;當我們學習胡適先生《我的母親》時,就可以寫寫時常為我們掖被角,為我們包餃子的媽媽;學習《俗世奇人》時,就搜集自己身邊的“奇人”來展示一下;學習《吆喝》時,鼓勵學生走向菜市場觀察市井百態(tài),聆聽叫喊聲,將自己家鄉(xiāng)所特有的民俗風情寫出來……
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時,筆者鼓勵學生深入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這個階層,學生娓娓道來,思路非常清晰。當天晚上的小作文題目是《士的故事》,一些學生博古通今,見解深刻而又獨到,讓我大開眼界。
學生例文:
〖JZ〗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親手設(shè)計害了自己引薦的人——韓信,蕭何背上了千古罵名。
可又有誰看到,他不過是同諸葛亮一般的忠臣呢?他引薦韓信,是因為他的確有一代名將的風范。蕭何信他可以幫助劉邦打敗西楚霸王,一統(tǒng)江山。
親手謀害韓信又何嘗不為忠君呢?韓信即將謀反,江山要收歸他人手中,他怎能任他而為呢?如果可以,他也不愿意親手策劃這一切??善闪耍且]韓信的人,是韓信最信任的人。若他不接受這個任務(wù),難道就是道德了嗎?
看著自己引薦的人奪了皇上的權(quán),這才是所謂的道德仁義嗎?所以他不得已向韓信下了殺手。
他不過是忠君愛國罷了,有什么錯呢?
這樣,就跟作文教學相結(jié)合了。閱讀教學不但要使學生了解內(nèi)容,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奧秘。
四、知己又知彼,攜手共提高
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yīng)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新《課標》還強調(diào)“重視引導(dǎo)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讓學生結(jié)對子或以小組為單位評改自己的作文,學生的興趣很濃。于是我就試行了,事先做好指導(dǎo)。講評課上,讓學生朗讀自己的好作文、好段落、好句子、好詞語,這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也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中學語文的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又漫長的活動,雖“路漫漫”仍需各位同仁“上下求索”?!暗嗡┦且蝗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敝挥虚L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的學生才會在作文世界中越飛越高,越飛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