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宵婷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教材內容簡單,在35分鐘的課堂內,教師應該如何合理設計教學文本、設定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什么樣的文本適合所教年級段的學生?針對這些問題,上海著名外語教育專家、教研員朱浦老師提出的“文本再構”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fā)。編寫的文本再構是教師基于教材和授課對象的能力水平,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教學內容重新組織并呈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本文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英語文本再構這一理念的幾點理解。
一、“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教學應用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上海地區(qū)小學生使用的牛津英語教材在教學內容上,明顯語料不足,很難豐富學生的語用。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大費周折地創(chuàng)設多個情境,追求課堂形式,刻意去達到一種華而不實的效果,不僅起不到促進的作用,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也沒有得到培養(yǎng)。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忽視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關聯性、真實性、實效性,忽視了所授內容的文本有效再構。針對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所授內容需要文本再構的現實,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充當“魔術師”,創(chuàng)造情境,在文本再構中當“園藝師”,添綠撫紅,使二者有機結合,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有這樣一段話:“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簡而言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朱浦老師這樣認為:“教材不是圣經,它只是主要的教學資源之一;世上沒有一套教材是專為你所教的學生而編寫的;教師要對教材和教學資源整合、調整、和補充。”
仔細研讀小學英語(牛津上海版)第一冊到第六冊的單元主題和話題,我們會發(fā)現牛津英語的編寫體系是building blocks體系,每個Module的主題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里面每個單元的話題隨著年級的上升而改變著,牛津教材非常注重橫向的各個模塊在教學內容之間的循序漸進,以及縱向的語言材料和語言技能滾動和復現。這就說明教材的單元體系已經強調了英語的學習不能斷,知識才能得到積累。筆者認為基于教材的文本再構使教學內容的統(tǒng)整性更強了,且知識點也能照顧得更加全面,能更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含有語境、語用和語義的教學內容。
二、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一方面,文本再構,無論怎么變,還是應該以教材為出發(fā)點,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整合課程資源,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文本的難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工具性的特點,所以在文本再構的同時,應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兼顧語言學習的特點,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再構文本。另一方面,一切的教學行為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現有的語言基礎及能力,決定了教師文本再構的方向及內容。一切都要從學生出發(fā),一切都必須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基礎出發(fā)進行合理的文本再構。
1.化難為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文本再構是基于教材的再構,也就是說以“用教材來教英語”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最重要的是,文本再構不是為了增加文本的難度,而是要體現文本的適度。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并加以生動的語言、圖片、音樂等多種方式的渲染,把原本枯燥的內容重組和架構成適切的文本,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貼近生活,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語境的創(chuàng)設與文本的再創(chuàng),同時要兼顧解決語言的工具性的特點。通過整體解讀教材,整合教學內容,整合新舊知識,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實、具體、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語言的輸入輸出量,有效增加了學生語用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在牛津英語2A M4U2 In the forest 的第二課時中,原教材的編寫意圖就是讓學生掌握新授句型Look at the ____./Its____./It likes _____.教學中筆者發(fā)現這樣的教學場景還不夠生活化、趣味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與學生一個真實生活般能靈活運用語言交際的場景示范,以幫助學生提高生活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于是我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內容上加以再設計,在第一課時結尾引入Steven,第二課時創(chuàng)設了和Steven一家去動物園語言情境。
教材內容:
Look at the animals.
Look at the lion. Its big. It likes meat.
Look at the monkey. Its small. It likes bananas.
Look at the hippo. It likes grass. Look at the hippos mouth.
Wow! Its so big!
教材提供了一個場景,但是沒有一定的情境,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缺乏語用目的。于是我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再構。
主文本:Text 1:Look at the animal. Its a lion. Its big. It can run fast. It likes meat. I like the lion.
Text 2:Look at the animal. Its a giraffe. Its tall. Its brown and yellow.It likes leaves. I like the giraffe.
Text 3:Look at the animal. Its a monkey. Its small and brown. It can swing on the tree. It likes bananas. I like the monkey.endprint
輔助文本:
1. Hello, I am Steven. I like animals. I am going to the zoo with my family.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zoo. I take many photos with lovely animals.
2. I see my sister. Look at her. She is tossing rocks(石頭) to the monkey.
3. Dont tease(欺負) the animals.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I like animals.
這個文本看似比教材內容長很多,其實它是不斷進行重復(repetition)的過程,不斷地增加新授句型的復現率,對所授新知進行不斷的鞏固與復習。而且筆者還為整個文本增加了一個“頭”和“尾巴”,讓情境完整而有意義,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實效,同時點明本課時的話題“I like animals”。
3.靈活變化,符合教學邏輯
新課標針對教材的使用建議: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或刪減。(2)適當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3)適當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4)適當調整教學順序。(5)調整教學方法。因此除了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調整之外,我們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變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讀教材,靈活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局限于教材的結構,按部就班,通過對教材的整合和重組,加強聯系,增強復現,化解難度,以更高、更寬的眼光來設計教學,優(yōu)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對教材內容的文本再構,我們的宗旨是對原有的教材進行改編后,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綜上所述,文本再構要在英語教學中得以應用,就要求教師充分解讀教材,整合教學資源,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言基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反思,不斷實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作為教師的我們,有效合理地生成英語教學內容,形成再構教學文本,正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英語時更加注重語用功能,培養(yǎng)其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而不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朱浦老師曾說過:“上海市中小學英語教學必將走一條獨立語段教學之路。獨立語段教學也必將成為改變我國中小學外語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獨立語段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對于獨立語段教學中的目標再構、文本再構及過程再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教師都將成為創(chuàng)造者。”文本再構就是一個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使學生享受英語學習,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感悟英語為生活帶來的美好,將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所追求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