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進
【摘 要】作為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當堂掌握好知識,且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用以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要達到如是境地,必須對以往“知識傳授方式”作一個徹底變革,即“知識問題化、問題試題化”。
【關鍵詞】知識;問題;試題
乘一葉扁舟,駛進浩瀚深邃的歷史長河,搖櫓溯源,品味咀嚼木櫝竹簡、錦帛紙箋中的流香翰墨,不難發(fā)現(xiàn):歷朝歷代,國家或地區(qū)選拔人才大都是通過“試題”來實現(xiàn),以至于在名門望族、尋常百姓中頻繁流傳出“一卷定終生”、“鯉魚跳龍門”等片面說法,多少士子為之趨之若鶩、前仆后繼,縱使“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心甘情愿。管中窺豹,由此可見“試題”在促進個人成長、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當今社會,素質(zhì)教育、課堂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試題早已摒棄了諸如“八股文”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及行文套路,少了眾多純粹記憶性知識的考察,更多體現(xiàn)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試。目光轉(zhuǎn)及我校新課堂改革,如今也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筆者忝為課改浪潮中的一名弄潮兒及踐行者,偶爾在沙灘上撿起幾只精美的貝殼,細細端詳把玩,放在耳畔,依稀能聽到海的聲音,若有所悟:
一、知識問題化 在活動探究中習得知識
地理知識一般分為“陳述性知識”(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識”(怎么做),不同類型的知識應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層面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硬件或軟件),采取不同且與之相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都要盡量避免采取“填鴨式”或“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杜絕將知識毫無懸念、平鋪直敘地告知學生,缺少跌宕起伏的教學節(jié)奏,稀有思維的碰撞斗爭,激蕩不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的波瀾,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懵懵懂懂、迷迷糊糊。正如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所言:“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加,我會完全理解?!?/p>
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將知識點轉(zhuǎn)變?yōu)樘剿餍詥栴}點、能力點、增長點,且以具體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即“知識問題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究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性強,教學效果好。同時,問題設計要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①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欲望;②問題要能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思維;③問題敘述語要能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及深層次的思考;④問題言辭要精煉準確、言簡意賅。以《鋒面系統(tǒng)》(湘教版·必修I)助學案設計片段為例,筆者作如下處理:
(一)知識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
(二)知識問題化
1.閱讀課本P54鋒面介紹及“鋒面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鋒面?鋒面上方和下方分別是什么性質(zhì)的氣團?為什么會這樣分布?
(2)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你能解釋原因嗎?
2.閱讀課本P55冷鋒介紹及“冷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冷鋒定義:____氣團主動向______氣團推移所形成的鋒面。
(2)冷鋒鋒面上為什么能夠成云致雨?
(3)冷鋒符號用_____表示,符號之前稱為“鋒前”,符號之后稱為“鋒后”。判斷冷鋒鋒前、鋒后的氣團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降雨位置如何(鋒前/鋒后)?
(4)嘗試繪制“冷鋒示意圖”。
(5)冷鋒一直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中,冷鋒移動的方向與 氣團運行方向保持一致。描述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的特征?(提示:先判斷受何種性質(zhì)氣團控制?再從“氣溫、氣壓、天氣整體狀況——陰雨或晴朗”等方面考慮)
3.閱讀課本P55暖鋒介紹及“暖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略)
如上所述,問題的設計與呈現(xiàn),不是簡單的羅列與堆砌,應對照知識網(wǎng)絡,將問題逐一具體化、層次化,且具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與能力梯度、深度,讓學生有抓手、易上手。在這其中,學生先行自主閱讀文本、吟詠辨析、梳理思考,伴隨“疑義相與析”的小組合作交流,不斷挑戰(zhàn)思維高度,知識、能力、思維逐步分蘗拔節(jié),最終收獲成功、體悟生命本真、感味學習幸福。理解知識本質(zhì)含義、外延及適用范圍,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并內(nèi)化為自身知識,建構(gòu)完善知識網(wǎng)絡,印象深刻、經(jīng)久難忘。
二、問題試題化 在解題中鞏固知識
讀下面北半球某地天氣圖,回答問題。
1)甲乙分別是____鋒和____鋒;甲、乙兩鋒分別向 和____方向移動。
2)ABCD四點中,目前在冷氣團控制下的是 ?在暖氣團控制下的是 ?
3)ABCD四點中可能有降水的是____。
4)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B地的天氣將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
從上面例題不難窺探:試題設計必須以考綱為準繩,涵蓋主要知識點,且要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深入淺出。學生通過閱讀圖文材料(淺讀或精讀),提取有效信息(表層或深層),聯(lián)系定位相關知識點,篩選加工、整合遷移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
【摘 要】作為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當堂掌握好知識,且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用以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要達到如是境地,必須對以往“知識傳授方式”作一個徹底變革,即“知識問題化、問題試題化”。
【關鍵詞】知識;問題;試題
乘一葉扁舟,駛進浩瀚深邃的歷史長河,搖櫓溯源,品味咀嚼木櫝竹簡、錦帛紙箋中的流香翰墨,不難發(fā)現(xiàn):歷朝歷代,國家或地區(qū)選拔人才大都是通過“試題”來實現(xiàn),以至于在名門望族、尋常百姓中頻繁流傳出“一卷定終生”、“鯉魚跳龍門”等片面說法,多少士子為之趨之若鶩、前仆后繼,縱使“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心甘情愿。管中窺豹,由此可見“試題”在促進個人成長、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當今社會,素質(zhì)教育、課堂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試題早已摒棄了諸如“八股文”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及行文套路,少了眾多純粹記憶性知識的考察,更多體現(xiàn)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試。目光轉(zhuǎn)及我校新課堂改革,如今也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筆者忝為課改浪潮中的一名弄潮兒及踐行者,偶爾在沙灘上撿起幾只精美的貝殼,細細端詳把玩,放在耳畔,依稀能聽到海的聲音,若有所悟:
一、知識問題化 在活動探究中習得知識
地理知識一般分為“陳述性知識”(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識”(怎么做),不同類型的知識應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層面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硬件或軟件),采取不同且與之相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都要盡量避免采取“填鴨式”或“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杜絕將知識毫無懸念、平鋪直敘地告知學生,缺少跌宕起伏的教學節(jié)奏,稀有思維的碰撞斗爭,激蕩不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的波瀾,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懵懵懂懂、迷迷糊糊。正如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所言:“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加,我會完全理解?!?/p>
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將知識點轉(zhuǎn)變?yōu)樘剿餍詥栴}點、能力點、增長點,且以具體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即“知識問題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究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性強,教學效果好。同時,問題設計要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①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欲望;②問題要能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思維;③問題敘述語要能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及深層次的思考;④問題言辭要精煉準確、言簡意賅。以《鋒面系統(tǒng)》(湘教版·必修I)助學案設計片段為例,筆者作如下處理:
(一)知識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
(二)知識問題化
1.閱讀課本P54鋒面介紹及“鋒面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鋒面?鋒面上方和下方分別是什么性質(zhì)的氣團?為什么會這樣分布?
(2)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你能解釋原因嗎?
2.閱讀課本P55冷鋒介紹及“冷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冷鋒定義:____氣團主動向______氣團推移所形成的鋒面。
(2)冷鋒鋒面上為什么能夠成云致雨?
(3)冷鋒符號用_____表示,符號之前稱為“鋒前”,符號之后稱為“鋒后”。判斷冷鋒鋒前、鋒后的氣團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降雨位置如何(鋒前/鋒后)?
(4)嘗試繪制“冷鋒示意圖”。
(5)冷鋒一直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中,冷鋒移動的方向與 氣團運行方向保持一致。描述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的特征?(提示:先判斷受何種性質(zhì)氣團控制?再從“氣溫、氣壓、天氣整體狀況——陰雨或晴朗”等方面考慮)
3.閱讀課本P55暖鋒介紹及“暖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略)
如上所述,問題的設計與呈現(xiàn),不是簡單的羅列與堆砌,應對照知識網(wǎng)絡,將問題逐一具體化、層次化,且具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與能力梯度、深度,讓學生有抓手、易上手。在這其中,學生先行自主閱讀文本、吟詠辨析、梳理思考,伴隨“疑義相與析”的小組合作交流,不斷挑戰(zhàn)思維高度,知識、能力、思維逐步分蘗拔節(jié),最終收獲成功、體悟生命本真、感味學習幸福。理解知識本質(zhì)含義、外延及適用范圍,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并內(nèi)化為自身知識,建構(gòu)完善知識網(wǎng)絡,印象深刻、經(jīng)久難忘。
二、問題試題化 在解題中鞏固知識
讀下面北半球某地天氣圖,回答問題。
1)甲乙分別是____鋒和____鋒;甲、乙兩鋒分別向 和____方向移動。
2)ABCD四點中,目前在冷氣團控制下的是 ?在暖氣團控制下的是 ?
3)ABCD四點中可能有降水的是____。
4)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B地的天氣將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
從上面例題不難窺探:試題設計必須以考綱為準繩,涵蓋主要知識點,且要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深入淺出。學生通過閱讀圖文材料(淺讀或精讀),提取有效信息(表層或深層),聯(lián)系定位相關知識點,篩選加工、整合遷移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
【摘 要】作為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當堂掌握好知識,且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用以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要達到如是境地,必須對以往“知識傳授方式”作一個徹底變革,即“知識問題化、問題試題化”。
【關鍵詞】知識;問題;試題
乘一葉扁舟,駛進浩瀚深邃的歷史長河,搖櫓溯源,品味咀嚼木櫝竹簡、錦帛紙箋中的流香翰墨,不難發(fā)現(xiàn):歷朝歷代,國家或地區(qū)選拔人才大都是通過“試題”來實現(xiàn),以至于在名門望族、尋常百姓中頻繁流傳出“一卷定終生”、“鯉魚跳龍門”等片面說法,多少士子為之趨之若鶩、前仆后繼,縱使“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心甘情愿。管中窺豹,由此可見“試題”在促進個人成長、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當今社會,素質(zhì)教育、課堂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試題早已摒棄了諸如“八股文”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及行文套路,少了眾多純粹記憶性知識的考察,更多體現(xiàn)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試。目光轉(zhuǎn)及我校新課堂改革,如今也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筆者忝為課改浪潮中的一名弄潮兒及踐行者,偶爾在沙灘上撿起幾只精美的貝殼,細細端詳把玩,放在耳畔,依稀能聽到海的聲音,若有所悟:
一、知識問題化 在活動探究中習得知識
地理知識一般分為“陳述性知識”(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識”(怎么做),不同類型的知識應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層面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硬件或軟件),采取不同且與之相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都要盡量避免采取“填鴨式”或“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杜絕將知識毫無懸念、平鋪直敘地告知學生,缺少跌宕起伏的教學節(jié)奏,稀有思維的碰撞斗爭,激蕩不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的波瀾,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懵懵懂懂、迷迷糊糊。正如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所言:“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會完全理解?!?/p>
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將知識點轉(zhuǎn)變?yōu)樘剿餍詥栴}點、能力點、增長點,且以具體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即“知識問題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究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性強,教學效果好。同時,問題設計要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①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欲望;②問題要能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思維;③問題敘述語要能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及深層次的思考;④問題言辭要精煉準確、言簡意賅。以《鋒面系統(tǒng)》(湘教版·必修I)助學案設計片段為例,筆者作如下處理:
(一)知識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
(二)知識問題化
1.閱讀課本P54鋒面介紹及“鋒面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鋒面?鋒面上方和下方分別是什么性質(zhì)的氣團?為什么會這樣分布?
(2)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你能解釋原因嗎?
2.閱讀課本P55冷鋒介紹及“冷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冷鋒定義:____氣團主動向______氣團推移所形成的鋒面。
(2)冷鋒鋒面上為什么能夠成云致雨?
(3)冷鋒符號用_____表示,符號之前稱為“鋒前”,符號之后稱為“鋒后”。判斷冷鋒鋒前、鋒后的氣團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降雨位置如何(鋒前/鋒后)?
(4)嘗試繪制“冷鋒示意圖”。
(5)冷鋒一直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中,冷鋒移動的方向與 氣團運行方向保持一致。描述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的特征?(提示:先判斷受何種性質(zhì)氣團控制?再從“氣溫、氣壓、天氣整體狀況——陰雨或晴朗”等方面考慮)
3.閱讀課本P55暖鋒介紹及“暖鋒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略)
如上所述,問題的設計與呈現(xiàn),不是簡單的羅列與堆砌,應對照知識網(wǎng)絡,將問題逐一具體化、層次化,且具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與能力梯度、深度,讓學生有抓手、易上手。在這其中,學生先行自主閱讀文本、吟詠辨析、梳理思考,伴隨“疑義相與析”的小組合作交流,不斷挑戰(zhàn)思維高度,知識、能力、思維逐步分蘗拔節(jié),最終收獲成功、體悟生命本真、感味學習幸福。理解知識本質(zhì)含義、外延及適用范圍,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并內(nèi)化為自身知識,建構(gòu)完善知識網(wǎng)絡,印象深刻、經(jīng)久難忘。
二、問題試題化 在解題中鞏固知識
讀下面北半球某地天氣圖,回答問題。
1)甲乙分別是____鋒和____鋒;甲、乙兩鋒分別向 和____方向移動。
2)ABCD四點中,目前在冷氣團控制下的是 ?在暖氣團控制下的是 ?
3)ABCD四點中可能有降水的是____。
4)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B地的天氣將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
從上面例題不難窺探:試題設計必須以考綱為準繩,涵蓋主要知識點,且要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深入淺出。學生通過閱讀圖文材料(淺讀或精讀),提取有效信息(表層或深層),聯(lián)系定位相關知識點,篩選加工、整合遷移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