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要:
中國需要這么多設計師嗎?這么多人畢業(yè)后多少人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三五年后還有多少人停留在本專業(yè)里,又有多少人會成為設計精英?這些問題高校一直在回避,另一方面藝術類招生每年都有幾十萬人,這種爆炸式的培養(yǎng)模式,對社會的發(fā)展到底是推進還是倒退呢?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問題
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第一所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院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1956年成立,中國在過去多年的時間內,不斷擴招,雖然高等學校的毛入學率上升了,但是教育質量卻沒有提升。世界上很多國家甚至歧視中國的設計,例如“米蘭國際家具展”就拒絕中國企業(yè)的參加。
一、設計考生的選拔不夠嚴格
在很多經濟發(fā)達國家,設計考生的選拔是非常難的,和理工科考生的選拔是一樣的,因為設計師是需要知識面比較廣的,智商比較高的人。但是在中國,對藝術生的選拔則是選擇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弱的。大學是否能招收到高素質的學生,對學校品牌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學習期間參加設計競賽所獲得的名次,畢業(yè)后在擇業(yè)時的去向。
學校在入學考試時如果把文化課的水平線定的高一些,把繪畫能力適當放寬松,學生的整體文化水平相對就會比較均衡。
二、學校里缺乏設計大師
20世紀有位教育家說過:“一所大學可以沒有多么大、多么專業(yè)的大樓,但不能沒有大師?!?/p>
例如:包豪斯被迫關閉后,阿摩理工學院(后來重組成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邀請密斯-凡德洛來任教,密斯-凡德洛當時想到美國哈佛任教,被哈佛拒絕后。阿摩理工學院校長,在顧問霍拉博德(John Holabird)的推薦下,仍然力聘這位只見過其建筑作品卻并不了解其教學能力的建筑師。因為他們一心想建成“美國最好的建筑學校,聘用世界上最好的系主任?!痹诿芩沟饺魏?,更是給了他極大的辦學自由,課程全面改革,盡量提供資金援助,連教師的聘任也由他來決定。
還有在包豪斯創(chuàng)造三大構成的莫霍利-納吉,他的影響是如此長遠,以至于現在的每所高校里都在基礎教育期間上三大構成課。由此可見,一位優(yōu)秀的大師對學校的影響是很大的,而我們中國的教師聘任制度,卻過于看重學歷,而對真正有設計能力的大師卻很少關注。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德稻教育集團合作也改變了教學形式,學生們開設了“時事新聞閱讀”、“團隊合作”、“表述與展示”、“知識產權與版權”等。他說:“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生產了大量的產品,但從創(chuàng)意設計的角度來看,很多產品的功能有待改進,還有一些產品耗能太大,在節(jié)能環(huán)保上做得還不夠。要呈現出更好的設計作品,學生們光會畫好看的圖紙是絕對不夠的?!?/p>
三、辦學思想過于統(tǒng)一
目前一些學校要進行本科評估,正朝著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方向發(fā)展,這種統(tǒng)一化的辦學思維,與設計鼓勵多元化、個性化是背道而馳的。特色辦學現在也在逐漸深入大學的辦學思想,突出強勢專業(yè)、特色學科,并且和地域特色、地域經濟相結合。
在中國一些特色專業(yè)都在被取消,比如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珠寶首飾制造、陶瓷玻璃等專業(yè),但在歐洲,這些專業(yè)仍然保留,并且具有碩士、博士的學歷。而培養(yǎng)這些特色專業(yè),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四、學生和老師作品的呈現方式過于保守
提供更多的更好地展示平臺,不僅僅是在學校內部舉辦學生作品展。而是要設法進行兄弟院校之間的作品展,并進行比賽,算出最佳的設計作品,這樣可以真正進行院校之間的教學效果溝通。還可以在大規(guī)模的展覽中,盛情邀請當地或外地的一些企業(yè)家前來觀摩并指導,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接受指導又可以為企業(yè)提供未來招聘的一手信息。
另外作品展示本身也可以設置成一門課,作品如何布置,場地如何設置,燈光、道具的擺放,這些也恰恰是《展示設計》課程應該學的知識。展示空間形態(tài)特征是展示主題營造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指通過空間的尺度、形態(tài)、比例及空間的層次關系對人的心里體驗產生的影響。
五、缺少藝術設計專業(yè)間的交叉互動
我們都知道藝術設計專業(yè)不同于純美術,它是將科學、藝術、技術融合于一體的專業(yè)??墒俏覀冊谶M行教學時,卻非常偏重藝術這一塊,而對科學、技術涉及的知識卻少而又少,這必然導致培養(yǎng)人才知識的匱乏和不全面。雖然藝術設計教育脫胎于傳統(tǒng)的美術專業(yè),但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兩者的巨大差別,也要認為的拉大這兩個專業(yè)的差別。
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同時學習工程技術、金融經濟、社會人文等知識,以便能夠解決問題之間的潛在矛盾。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應具有一定的市場意識。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強跨專業(yè)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們適當的擴大知識面。舉辦一些需要跨專業(yè)合作的項目和比賽,來刻意加強不同專業(yè)之間的合作。
我們一直在模仿包豪斯的表層形式,卻沒有真正繼承包豪斯的教育思想。烏爾姆設計學院是繼承包豪斯辦學理念的一所大學,但是它也僅存在了13年,它詳細研究了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為藝術設計更為容易介入工業(yè)生產開辟了道路。它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擁有了以理工科為依托的新方向,對藝術理論的構建貢獻是巨大的。
六、學生缺乏實踐項目的鍛煉
利用各類設計競賽和外形專利申報活動,可以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出現在這種活動中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藝術設計高等辦學單位應有意識抓住這種激勵教育方式,鍥而不舍,精心組織,展示并定位自我,從而激發(fā)出強烈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設計沖動。
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辦學模式有三個層次:半年制預科、3年制本科和眾多的實習工廠,每個工廠有一名藝術家和一名手工藝人擔任師傅,這是最好的將實踐和理論結合的方法??上У氖?,我們國內的大學雖然知道包豪斯的辦學理念,卻很少真正的去借鑒。導致我們的學生畢業(yè)后,很長時間無法和社會的實踐相結合。
七、增加設計理論課的比例
設計理論課對老師的教育水平要求極高,老師的理解和認識程度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認識程度。而理論課對于偏重于感性的藝術設計,恰恰是增強了其對技法的理解、觀念的創(chuàng)新、美的規(guī)律的總結。張道一先生將藝術理論分為由高到低的三個層次:技法性理論、創(chuàng)造性理論、原理性理論。學生只有對這三個方面有深入的學習,才有別于普通的作坊式師徒,才會具備深厚的內在專業(yè)素質。
【作者單位:新鄉(xiāng)學院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