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勝
摘 要: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新課程的實施中,要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推動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注重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促進歷史學科發(fā)展和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改進方法
一、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歷史課堂上發(fā)揮效益的方法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1)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人數(shù)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2)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既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也為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3)小組成員應是活躍、動態(tài)的,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一貫的角色,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fā)揮。不僅如此,在合作學習之前,也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遇到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最有成效。
二、在多媒體的運用上,要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圖文聲像并茂??涿兰~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借助多媒體直觀教學,能將抽象化的問題簡單化,突破視覺的限制,努力再現(xiàn)過去歷史的生動情景,為學生直接觀察和認識過去塑造了有價值的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感知歷史知識,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多媒體的利用,是當前歷史教學中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選擇這些圖像資料的片段時,要注意切實結合歷史課程的難點和重點,要有較好的感染效果,在運用的時候,不能讓這些內(nèi)容占有過長的時間,本末倒置。同時,歷史教師還要提高認識,對多媒體教學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辯證地看待多媒體技術。在肯定其積極作用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多媒體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不可對其過分依賴而忽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從事歷史學科教育,需要有扎實的歷史知識功底。除了在研修班上繼續(xù)進修深造外,更要系統(tǒng)地學習史學名著,掌握歷史學科中的史學理論。如,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斯塔夫里阿諾斯著的《全球通史》等等,都蘊含了很高的史學價值。通過研讀史學名著,領略史家的研究態(tài)度,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把自己努力塑造成學者型的歷史教師。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歷史老師,我們應在教學中揚長避短,結合歷史課程的特點,把好的資源引進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要注意調(diào)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和課堂互動意識。
(作者單位 湖北省恩施市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
中學)
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