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輝
摘 要:新時期初中階段教學工作逐漸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開展初中物理課題教學的工作中,如何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更新,豐富教學手段,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成了教師所關心的重點問題。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現(xiàn)階段初中各學科中物理是重要的學科之一,并且對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師要認清新課程的形式,對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物理教學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地把握,并且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以便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意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關注內容。
一、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
師生關系和諧與否,決定了物理課堂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物理學科具有濃重的理科特點,并且思維邏輯緊密,學生如果不喜歡物理教師,也就難以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開展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物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要注重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的保證。例如,在學習初中物理《聲音的特性》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與學生一起歌唱《青藏高原》,逐漸引入問題:為什么到最后聲音最高的時候,大家唱不上去了呢?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合理的討論,并且引入聲音高低的概念與特性,并且讓學生自主地體會。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不同音調的聲音,讓學生體會到不同音調聲音的區(qū)別。
二、教師應該注重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
對問題情境的合理設置,是現(xiàn)代教學工作開展中,對物理教師的重要要求。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想真正地保證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物理知識與人類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通過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引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問題的探索中。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牛頓第一定律》課堂教學中,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牛頓第一定律,并且可以用定律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實際生活中的運動場景,讓學生對物體運動過程進行探討,并且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推理,通過生活中的實驗以及實際經驗,認識到慣性的概念,進而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工作,體驗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教師要深入把握教材內容
新時期的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的相關教材內容進行了很大的修改與調整,很多舊教材中的內容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理與編排。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深入地對新教材內容進行把握,并且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物理學科的特點,提高課程教學內容的探索性與實踐性,這是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證。例如,在九年級全一冊《焦耳定律》課堂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的,并且通過相關實例的設計,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對電流熱效應進行認識,并且根據(jù)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的計算,逐漸了解焦耳定律。與此同時,通過對焦耳定律的計算,對相關知識的利用來對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進行防治和解決。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更加了解物理變量的控制方法,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學會對生活中的問題辯證地看待。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所強調的電流做功的形式與過程的學習要準確把握,并且結合生活中電器以及實驗設備,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形式。
物理與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物理知識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明顯的聯(lián)系。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準確的把握,通過科學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真正地做好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把握,通過綜合的教學改進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實效性,精心備課,尋找有效的提高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建裕.挖掘實驗教育功能,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12).
[2]張景志.談物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12).
[3]左國勝.談物理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J].職教通訊,2014(03).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高家店鎮(zhèn)初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