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筆者所任教的某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部分學生為對象,調查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情況,并對調查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學習者自主性;自主學習;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1.引言
20世紀中葉以來,自主學習理論和實踐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外語自主學習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大力推廣。人們對于自主學習在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已經(jīng)達成基本共識,但是對于自主學習本質的認識及如何定義自主學習難于達成一致,國內外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對語言自主學習進行了不同的界定。但作為外語教學的實踐者,我們應該尋找一種可以指導我們教學實踐的定義。
因此,以程琳教授為代表的英語課標研制組專家們結合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為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定義:“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能自己參與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能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有內在的驅動力,能積極主動、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調整自己的學習。
2.調查目的和內容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高中教學,就必須了解高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他們對待英語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需要、要求。2013年11月,筆者對所任教的江蘇某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3個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外語自主學習的7個方面,即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和學習環(huán)境。
3.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調查的對象為江蘇某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3個年級的部分學生,每個年級隨機抽100人,共300人。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的設計以美國賓特里奇教授等人編制的“學習動機策略問卷”的中學版和龐維國編制的“中小學生學習自主性量表”為基礎,根據(jù)《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本人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做了相應的改動,最終以《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調查問卷》來收集數(shù)據(jù)。
本調查問卷共31題,均為單選題,選項分5級:A我從不這樣、B我有時或偶爾這樣、C我經(jīng)常這樣、D我總是這樣、E___或A我從不能夠、B我有時能夠、C我經(jīng)常能夠、D我總是能夠、E____。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及方便統(tǒng)計,只計算了各個選擇項的百分比。
4.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具體結果見下表:
4.1學習動機
有關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設計了7道題,題號為:1、2、3、4、5、29和31,其中29題的選項為A積極配合老師、B比較配合老師、C比較被動、D根本不聽老師。
根據(jù)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表明,有近70%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學好英語;對英語考試不感到焦慮及在英語課堂上認為是比較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學生約各占60%;認為經(jīng)常從自己的學習錯誤中得到提高的學生百分比略高于一半。但是本調查同時也表明有78.45%的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或不是很感興趣;有81.03%的學生不能堅持在課后進行聽讀等訓練;有91.93%的學生做好英語作業(yè)后不檢查核對,說明了學生的自我負責精神極差。
4.2學習內容
6、7、8三題是有關學習內容方面的,有68.89%的學生不了解教師和教材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說明他們在英語課堂上是盲目的;62.10%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弱項轉化為下一步努力的目標;有將近1/3的學生從不制定英語學習目標;也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時制定學習目標但不能很好地執(zhí)行。事實表明,有些教師上課缺乏針對性,沒有突出重點和難點,說明了教師的備課沒有到位。同時也表明,教師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弱項,沒有很好地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并督促執(zhí)行。
4.3學習時間管理
第9題有近2/3的學生沒有制定英語學習時間計劃,有約1/3的學生有時或偶爾為之,在E項上,有很多學生表明不能按計劃執(zhí)行,這說明了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對學生管得太死。因此,英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制定合理的英語學習時間計劃,并督促他們執(zhí)行和根據(jù)實際學習情況調整計劃。
4.4學習策略
11到19題與學習策略相關??傮w上看,學生沒有運用好學習策略。很少有學生使用自我提問策略、預習策略、對知識分類整理策略。對于復習備考,約75%的學生是沒有計劃的,比較少的學生能使用復習策略。有近60%的學生在閱讀時抓不住要點和中心。在識記單詞、閱讀中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記筆記的策略這三方面的學生數(shù)剛過一半。有很多學生在E項上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學習策略,也不講什么學習方法,只是按自己一貫的學習習慣進行學習。從中可以看出,英語課堂教學重點還是在知識傳授,對策略培訓沒有足夠的重視。而我們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首先要教會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同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策略的機會。
4.5學習過程監(jiān)控
學習過程監(jiān)控包括20、21和30題。根據(jù)調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有71.32%的學生不能克服學習中的干擾,抗干擾能力較差。有84.67%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有近一半的學生在不感興趣時還能堅持學習。
4.6學習結果監(jiān)控
22題到26題為學習結果監(jiān)控的調查。22題表明有約一半的學生從不對英語學習情況做自我總結;有約2/3的學生在取得滿意的成績時不會或很少獎勵自己,他們更愿意受到家長或老師的獎勵;在成績不好的時候能進行自我鼓勵或自我責備的學生有過半;能識別和運用有效學習策略的學生還不到一半;能反思并改善學習行為和技能的學生則更少,只占約1/4。以上幾題的調查數(shù)據(jù)說明了學生不善于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結果,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總結和反思,把學習策略的使用和學習結果聯(lián)系起來,并能針對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
4.7學習環(huán)境利用情況
27題,利用同伴或老師幫助自己學習的學生還不到30%,有約一半的學生有時候這樣做;28題有超過2/3的學生不能很好利用圖書館或網(wǎng)絡等資源,其中多數(shù)學生上網(wǎng)只是為了聊天和玩游戲。高中學生雖然自尊心和獨立性在增強,但也不能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和監(jiān)督。
5.問題與建議
5.1學生方面的問題
首先,學生不了解自主學習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更何談有效運用;其次,學生缺乏或沒有對自己學習的計劃和管理,學習漫無目的;另外,學生不會拓寬學習英語的渠道,即不會營造自己學習的社會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
5.2教師方面的問題
盡管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多年,但還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是厭倦英語學習。另一方面,英語教師自身素質也有待提高,包括教師的發(fā)音、板書、課堂上對重難點的把握、作業(yè)的挑選與批改等。
5.3建議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英語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應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學”,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師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講究教師的“教法”更要注重學生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學習策略融入日常教學中。
第二、教師要因勢利導,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實踐英語教學,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適當增加趣味性的學習資料、課堂活動靈活多變、開展英語角、英語墻報、英語班會、影視欣賞等課外活動。
第三、教給學生學習策略,讓學生學會學習,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英語課程標準編制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6
[4]鄭敏.自主學習的起源與發(fā)展[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作者簡介】
沈英(1973.7-),女,江蘇蘇州人,本科;職稱: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