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使用教材,發(fā)揮教材中語言文字的魅力,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語文課程標準》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育人意識,采用以景悅目的教學方法,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情感教育 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是打基礎的,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語文教師要懷著春風化雨的熱情,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擴大視野,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充分使用教材,發(fā)揮教材中語言文字的魅力,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呢?
一、教師要有育人意識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人,語文教師應樹立鮮明的育人觀念,既教文,又育人,重視情感教育的正確導向,把《語文課程標準》中“情感”的要求滲透于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只有把“人”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教學的真正價值。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語文《為你打開一扇門》時,我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堂:同學們,當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學的大門前,面對這所陌生的校園時,你會有哪些感覺?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學生說出自己面對新校門時的內心感受,諸如:欣喜、快樂、興奮、迫不及待地想探個究竟、想領略門內的風采……)是的,一所陌生的大門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同學們都想踏進中學的門檻,融入中學的校園?,F在,同樣有一扇門向大家敞開,這是作家趙麗宏給大家打開的一扇門,他將引領大家徜徉一片神奇快樂的園地。大家想不想踏進這扇大門?這樣設計的思路是讓學生從情感上認可作者打開的是一扇什么樣的門?(文學之門)因為文學把我們引進了遼闊美好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世界上最奇麗的風景,懂得人生的真諦。
二、根據初中生情感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特點,采用以景悅目的教學方法
初中生熱情活潑、富有活力,情緒高亢,激情滿懷,愛唱愛笑,喜歡浪漫情調,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他們熱愛民族英雄,崇敬正義事業(yè),有為事業(yè)奮斗和獻身的精神與激情。情緒波動比較大,兩極性表現明顯,對于同一事物經常出現兩種對立情緒。他們更喜歡審視自己,進行內省。他們極為敏感,自我評價的原則性和批判性進一步發(fā)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以景悅目。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以文學藝術的精品讓學生欣賞,帶領他們進入作品的優(yōu)美意境,領略無限美妙的風光。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學作品,教師在鉆研教材時,須努力把握作品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再以情觀景,步入作品描繪的境界。教師有了真切的感受,就能通過朗讀、吟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再通過繪聲繪色的描摹渲染,在學生眼前展現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觀賞迷人的風光,獲得美的享受。
如《飛紅滴翠記黃山》,是一篇語句優(yōu)美、寫法獨特的散文。教學時怎樣把學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以至樂而忘返呢?我采用了三者結合和兩個調動的方法。三者結合就是把文章和詩、畫結合起來教學,兩個調動就是調動學生的視覺和思維器官,啟發(fā)他們展開想象。文中有這樣的語句:“由于它是黃山的三大主峰(蓮花、天都、光明頂)之一,在群峰的環(huán)抱中,好像是天國的都會,所以取名‘天都峰。這是一座高聳入云,盤空千仞的險峰?!弊プ∵@些句子,我搜集了天都峰的圖片,引導學生讀文看圖,再扣住文中語句:“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手里抓著搖晃的鐵索,幾乎垂直向上攀登,這時,如果回首身后,兩側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峭壁,萬丈深淵,不能不叫人心驚膽戰(zhàn)。如果從遠處遙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個接著一個,連綿不斷,魚貫而上,如同一條懸空的彩帶,飄動在萬綠叢中。”指導學生朗讀,展開想象。又以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激發(fā)學生攀高峰覽勝景的豪情。作者還在文中不惜筆墨地描繪了黃山怪石、古松、云霧、日出,我引導學生讀描述的詞句,說描繪的形象,然后用多媒體播放黃山風光,使學生賞心悅目,如入其境。再回頭看徐霞客的贊譽:“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奔毤毱肺?,黃山之景令人難忘。
以景悅目的意圖,不僅是讓學生飽眼福,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是讓學生沉浸在美好意境中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懂嬌嚼C水》所繪桂林山水的清奇峭拔,《岳陽樓記》中洞庭湖的雄偉壯觀,《綠》中梅雨潭那醉人的綠,《濟南的冬天》中秀氣的小山,無不是熏陶感染學生的好教材。教學這些課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處處美,為生活在這樣的土地上感到無比自豪。
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的滲透,運用師生情感的互動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就能使整個教學活動趨于“和諧”,就能實現新課程目標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協調發(fā)展,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