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麗
【摘 要】現(xiàn)階段,有關(guān)憲法學的研究方法很多,這些方法從不同視角和不同視野對憲法進行了研究,并且不同方法間已經(jīng)形成了各自的體系。要想對憲法學的研究方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就必須要先對方法本身進行研究,并且要對憲法的研究方法與其他法律的研究方法進行比較。除此之外,還必須借助對歷史分析方法的學習來更深入地了解憲法學研究方法。
【關(guān)鍵詞】憲法學;研究方法;研究;歷史分析方法
近期以來,中國憲法學者將憲法學研究方法問題的探討作為了研究重點之一。憲法學者對研究方法的反思是學科成長的體現(xiàn),研究方法的成熟是一門學科成熟的標志,反之,研究方法的滯后則會對學科發(fā)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目前中國憲法學界關(guān)于憲法學研究方法問題的探討還不夠成熟?;诖?,本文在對中國憲法學研究方法簡單回顧的基礎(chǔ)上,探討確立中國憲法學研究方法時所要關(guān)注的幾個問題,以期對以后的憲法學研究方法否認學習有些微助益。
一、中國憲法學研究方法的回顧
(一)通過第一代憲法學教材體現(xiàn)出了對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討,
1982年憲法頒行為憲法學研究打開了大門,相繼出版、發(fā)表了一批憲法學著作、學術(shù)論文、教材和普法性質(zhì)的憲法讀物。這一階段出版、發(fā)表的憲法學教材、專著及論文中所提及或者實際體現(xiàn)的憲法學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1)階級分析方法;(2)歷史分析方法;(3)比較分析方法;(4)系統(tǒng)分析方法;(5)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法。
從學者們的論述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對研究方法的自覺意識的初步探索。各類教材在導論部分都提及了研究方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這些研究方法。這在當時是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也正如學者們自己所言,其所論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如憲法學的研究方法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憲法學研究方法還沒有與法理學及一般部門法的研究方法從根本上區(qū)別開來;研究方法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不是很密切,對憲法文本乃至有關(guān)法律文本進行較為簡單的注釋、說明和引用,成為憲法學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等。諸如這些局限性都在后來的研究與探討中慢慢得到改觀。
(二)第二代教材及論文對憲法學研究方法的探討
如果說第一代憲法學者開啟了憲法學研究方法的大門,第二代憲法學人則在踏入大門之后,開辟了不同的路線,將所倡導的研究方法推向了多元化發(fā)展趨勢。憲法學人所運用的方法列舉出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用法權(quán)分析方法重構(gòu)憲法學體系;(2)經(jīng)濟分析方法,包括憲政的經(jīng)濟分析和經(jīng)濟憲法學;(3)規(guī)范憲法學的方法;(4)憲法哲學的方法;(5)憲法解釋學的方法;(6)憲法社會學方法;(7)憲法學的實證研究方法;(8)憲法學研究的邏輯分析方法、價值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等。
方法的多元化與流派化是學科成熟的標志之一,也是憲法學研究開始走向正軌的體現(xiàn)。在憲法學研究上,由不同的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視角和領(lǐng)域;由不同的視角和領(lǐng)域,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體系。由此,憲法學研究開始逐步展顯出一片繁榮景象。
但是,在憲法學研究方法“繁榮景象”的背后也有值得憲法學者深思的地方。筆者認為,憲法學者在對憲法學研究方法進行進一步研究和學習時至少要考慮如下因素:什么是法學研究方法?何為憲法學研究方法?確立當代中國憲法學研究方法要注意哪些問題等?以下分述之。
二、憲法學研究方法
(一)法學研究方法之概念
研究方法是指在探討問題時所持的立場和方式方法手段的總和。方法有多種,通常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方法論:哲學基礎(chǔ)、邏輯、范式、價值、客觀性;第二類是普通方法:歷史分析、比較研究、規(guī)范分析、階級(本質(zhì))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系統(tǒng)分析法等;第三類是具體方法,方法手段如:問卷、訪問法、觀察法、計算機技術(shù)、統(tǒng)計分析、利益衡量、價值補充、漏洞補充、文獻研究等具體方法。方法論基礎(chǔ)是根,普通方法和具體方法是枝和葉。方法論基礎(chǔ)決定普通方法和具體方法的運用和展開,同時普通方法和具體方法也服務(wù)于方法論立場的學習。
(二)憲法學研究方法之概念
憲法學研究方法是在法學研究方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它是指對憲法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方式方法總和。憲法學研究方法的特性是由憲法學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同于其他學科所決定的。要法學憲法學研究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之間差異,就必須將他們進行比較,如此才能夠得出具體的結(jié)論。
三、法學研究方法與憲法學研究方法之比較
法學研究方法是以法的一般規(guī)律為立足點來研究法這一社會現(xiàn)象,它主要圍繞著法的產(chǎn)生、運行、變更、存廢等而展開,法學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圍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法的產(chǎn)生;第二個部分是法的運行;第三個部分是法的變更;第四個部分是法的存廢。而憲法屬于法的一種,具有法的一般特性,可同時憲法的法律位階又決定了它的研究方法與法學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它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別之處。因此,在對憲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不能夠簡單地將一般法的研究方法移植過來。要以憲法之“憲”為著眼點,去找尋憲法學特有的研究方法,是我們作為一名憲法學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四、具體的憲法學研究方法之歷史分析方法
具體的憲法學研究方法有如下幾種:第一種是階級分析方法,從不同階級的視角來進行分析;第二種方法是歷史分析方法,通過對歷史的考察來對憲法學進行分析;第三種是比較分析方法,通過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來進行 研究;第四種是系統(tǒng)分析方法;第五種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法。上述分析方法中,唯有歷史分析方法沒有得到過多的重視,正在被邊緣化,因此,筆者接下來就對歷史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歷史分析方法的釋義與地位
歷史分析方法是運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以及社會現(xiàn)象的方法。它是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在法學研究中的體現(xiàn),屬于法學方法論體系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
由于歷史分析方法能夠從不同方向來為支持不同的哲學理財,因此,它具備中立性和普適性的特點。由于歷史學分析方法能夠適應(yīng)于很多的方面,因此,在憲法學研究領(lǐng)域,它并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如,一些憲法學者認為,歷史方法只不過是憲法學研究還處于蒙昧時期所采用的方法,是“憲法學方法的無特定性狀況”的體現(xiàn)。endprint
筆者認為,歷史分析方法在憲法學的研究中非常重要,雖然他具備普適性,沒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它在憲法學的主流知識體系中能夠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僅僅因為其具有普適性而不對其予以重視,這對憲法學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害的。對于有學者提出的歷史分析方法在憲法學中的運用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筆者是這么認為的,這些不足并不完全是由歷史分析方法本身引起,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不足,是因為在具體的技術(shù)操作上不當所造成。實際上,歷史分析方法是一種非??茖W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價值,其對憲法學研究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歷史分析方法的缺陷
歷史分析方法有永恒的價值,但是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歷史分析方法在論證某項制度是否合理的過程中,太注重對歷史合理性的考察,從而使得制度自身的價值被人們疏忽,如果將其運用于憲法學中,就會使得憲法學在價值問題上較為模糊。
歷史分析方法非常注重資料的真實可靠,是一種實證分析方法,而這種分析方法對于制度的價值并不做過多的評判。利用實證分析方法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深入研究制度本身的內(nèi)涵,讓人們了解這個制度的本質(zhì)。實證分析方法并不去研究制度應(yīng)當是什么。歷史分析方法作為實證方法的一種,他在研究憲法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對憲法內(nèi)涵的分析,并沒有向人們揭示憲法應(yīng)當是什么樣子。歷史分析方法過分注重憲法是否符合歷史發(fā)展需要,上是否符合國家的基本國情,而對于憲法應(yīng)當具備的價值不做過多的研究,降低了憲法學的理論價值。
第二,歷史分析方法如果使用過度的話,會阻礙其他憲法研究方法的運用。對于憲法學的研究如果只采用一種方法顯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對憲法學做出科學、全面的解釋。其實,要真正研究好憲法學,就必須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實際上這些憲法研究方法本身是可以共存的。對于憲法學的研究當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研究方法成為主導,使得其他研究方法受到壓制。因此,如果運用歷史分析方法來對憲法學進行研究,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過度使用歷史分析方法的現(xiàn)象,從而會阻礙其他研究方法的運用。
第三,歷史分析方法可能使人們忽視制度變革的實踐。歷史分析方法的過度使用,可能會使人們過分關(guān)注制度的過去,關(guān)注制度的發(fā)展歷程,而對于制度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并不重視。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各項制度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完善相關(guān)的制度才能使其適用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而歷史分析方法對于制度的優(yōu)化并不關(guān)注,無法實現(xiàn)制度的完善。因此,歷史分析方法的過度使用容易讓人們忽視制度變革的實踐,忽視制度該如何去改變,以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變化的需求。
(三)歷史分析方法的價值
從唯物史觀的立場進行考慮,歷史分析方法具有非常大的價值。歷史分析方法在對我國憲法學的研究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使得他有著獨特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
1. 從歷史分析到社會分析
歷史分析方法在對憲法學的研究中有其特定的價值,它可以被拿來進行社會分析,分析社會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以及利益沖突。歷史分析方法的這一特定使得其從以往對制度合理性分析轉(zhuǎn)移到對制度的現(xiàn)實基礎(chǔ)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對憲法學的研究注重本身的合理性,并具有更明顯的現(xiàn)實指向。
2. 合理界定憲法學的研究重心
憲法學的研究對象是憲法,在研究過程中,它始終圍繞著憲法的基本規(guī)范來展開。憲法學在研究的過程中,以社會作為研究的背景,對我國現(xiàn)有的憲法制度從邏輯上來展開分析。從很多程度上來說,憲法學將全部的研究中心是考察現(xiàn)有的制度安排是否可以為解決各種利益沖突提供解決框架。其中,它最為關(guān)注的是的在人的權(quán)利受到侵害時,憲法是否能夠提供合理、及時的救濟。從這一研究重點來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憲法學是一門比較封閉的學科,其他學科無法隨意進入憲法學的領(lǐng)域。而歷史分析方法通過對社會利益沖突的憲法性解決機制的歷時性研究,從而能夠合理界定憲法學的研究重心,并且讓人們更好的認識到這一研究重心的存在。
3. 為憲法解釋提供資料與素材
歷史分析方法非常注重資料的收集,由于歷史分析方法在很久以前就開始對憲法學的研究,因此在憲法學資料的收集上已經(jīng)收獲頗豐。由于歷史分析法在長期對憲法學的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且收集了豐富的資料,使得其為憲法解釋提供資料與素材。
五、結(jié)語
林來梵教授經(jīng)過研究后認為, “一個成熟的憲法學流派應(yīng)當有特定的方法論作為標志。”筆者認為,除了特定的方法論外,特定的研究方法也應(yīng)當作為成熟憲法學流派存在的標志。憲法學是否成熟,主要是看他是否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實際上,任何一個單一的研究方法都無法概況出整個憲法學,都無法為憲法學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方法資源。憲法學是一門非常講究寬容的學問,它支持不同的研究方法來對自身進行研究,這從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憲法學自身所具有的魅力。由此可知,方法多元與價值寬容,是我國現(xiàn)階段憲法學研究必須秉持的學術(shù)理念。
參考文獻
[1] 林來梵.從憲法規(guī)范到規(guī)范憲法[M].法律出版社,2001.
[2] 胡錦光,陳雄.關(guān)于中國憲法學研究方法的思考[J].浙江學刊,2005年04期.
[3] 張光博主編.憲法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 吳家麟主編.憲法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3年版.
[5] 許崇德主編.憲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6] 列寧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