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學
【摘要】審題與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審題不清,立意不準,作文就會出現(xiàn)偏題、跑題現(xiàn)象。這樣即便文字功底再好,最終也難免功虧一簣。
【關鍵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有人說,“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這話雖有些夸張,但也充分說明了作文的重要性。故而語文教師除了要致力于提高學生對此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立意思維與習慣,讓學生具備寫出優(yōu)秀作文的基本素養(yǎng)和功底外,語文教師還要通過以下幾種特別的方法,讓學生有效地應對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成就學生的高分作文夢想。
一、事因喻理明確法
事因喻理明確法就是通過認真分析、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思考并真正明確材料之所以講述某個事件的根本目的,并以之為前提進行立意的方法。具體說來,也就是作者想要用這則材料讓讀者明白什么道理,給讀者什么樣的生活啟示?然后以這些道理或者啟示為主旨進行立意。
比如,拿“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這則材料來說,之所以講述“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批判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yōu)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的社會不良現(xiàn)狀。作者是想要用這則材料讓讀者明示: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歷練,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生存能力的道理和啟示。故而,可用“經受過風雨的翅膀才能在更高的天空飛翔”或“走自食其力的路才會沐浴陽光”等反映這種道理和啟示的中心來立意。
二、情感好惡指向法
有些材料中的語句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它不僅是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的體現(xiàn),更是材料主旨和審題立意的主要導向與基點,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就能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比如,有一則關于“一些中國青年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的材料。面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的詢問,導師只能“苦笑”“無言以對”,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那些穿著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的意圖,也體現(xiàn)了材料的主旨,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要從“批評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的角度立意。
三、角色互換體味法
角色互換體味法就是采用轉換自我角色的方式,在全身心融入材料的相關情境之中后,想象并體味:如果材料的作者真是自己的話,那么“我”寫這則材料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讓閱讀的人明白什么道理?獲得什么啟示?或者其中的主人公真是自己的話,相關的遭遇會帶給我什么感受,使“我”認識到什么道理等等,繼而由體味的哲理來進行立意的方法。
比如,面對“小女孩學拉小提琴”的材料時,如果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不難體味到是老婦人的贊許聲:“拉得真不錯!”給了自己拉小提琴的不竭動力和自信,也就不難得出“贊美的力量”的立意。如果把自己想象成那位老婦女,就可以體味到“我”贊美小女孩“拉得真不錯!”的目的最主要的無非有兩個:一是小女孩的琴拉得很好聽,這樣做只是表達真實的感受,只是贊美;二是為了給她一定的鼓勵,讓她繼續(xù)堅持拉小提琴,最終獲得進步或成功。其實材料已經明確地表示過小女孩的小提琴拉得并不好,連她的父母也受不了,這樣就可否定第一觀點,得出“贊美是一種無窮的力量”的立意。
四、反復追問鑒別法
反復追問鑒別法就是在認真思考和分析過材料的基礎上,對已經得出的多個不同角度的立意,用“作者寫這則材料的目的和意圖最主要、最主要、最最主要的是哪一個?或者作者寫這則材料最想、最想、最最想凸顯的道理是什么?”來對自己進行不斷的、反復的追問,從而促使自己不受次要人物或事件的干擾,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出發(fā),判斷出材料最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從而準確審題和立意的方法。
比如,面對上則關于“小女孩學拉小提琴”的材料,有人可能會立意為“贊美的力量”,因為材料中有“每奏完一曲,老人都會連聲贊許:‘謝謝,拉得真不錯!終于有一天,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鋸床腿了”。也有人可能會立意為“堅持就會成功”,因為材料中有“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來樹林里為老人拉琴”。那么這兩個都與材料有一定聯(lián)系性的不同角度的立意,到底哪個才是較合理的立意?這就需要運用反復追問鑒別法來進行判定。只要通過對自己進行反復追問:作者寫這則材料最主要、最主要、最主要的目的和意圖是贊美還是堅持?或者作者寫這則材料最想、最想、最最想凸顯的道理是贊美還是堅持?在這樣的追問比較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材料并未對“堅持”進行作為主要內容或者主要寓意的凸顯,而“贊美”卻相反,該選哪個立意也就一目了然。我個人認為,在審題立意猶豫不決,把握不準該選哪一個來立意時,應盡量采用這種方法先進行鑒別哪個是最主要的,然后再去立意,因為做過這樣的鑒別,才能有效地保證立意準確。
總之,材料作文審題與立意的方法多種多樣且各有多用,教學中應根據(jù)實際,選取較為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立足全局多做思辨,使其能在比較中更好地把握材料本身所特定的主題和闡釋的哲理及要求,以確定最終的立意而有效消除跑題和偏題現(xiàn)象,實現(xiàn)語文成績的提高與寫作教學的完美結合,為學生的寫作得到理想的分數(shù)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忠,徐晉升.審題要準 立意要新[J].小作家選刊, 2007
(5).
[2]寧興安.淺談高中作文教學的審題立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0(24).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