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梅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中醫(yī)院,浙江 桐鄉(xiāng) 314500)
會陰部騎跨傷時,將尿道擠向恥骨聯合下方,常引起尿道球部損傷,會出現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難、尿外滲等臨床表現。根據尿道球部損傷的程度選擇實施經會陰尿道修補術或斷端吻合術,患者一般均需留置導尿管治療,其尿管護理也具有??铺攸c。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了10例尿道騎跨傷患者,尿管護理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組尿道騎跨傷10例,均為男性,年齡16~38歲,平均年齡25歲,其中6例因尿道斷裂傷實施了經會陰尿道修補術或斷端吻合術,6例手術患者均在手術中留置導尿管,另4例傷后能順利插入導尿管。患者導尿時間短者1周,長者4周,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尿線粗,無明顯排尿困難感覺,并且隨訪6個月,如果患者出現尿線變細需行尿道擴張治療,以防止尿道狹窄形成。
2.1 心理護理:尿道騎跨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流血及排尿困難,并且需長時間留置導尿,故有恐慌、焦慮心理,應向其介紹手術大概方式及根據傷情評估大約留置導尿管時間,告知愈后較好,可消除緊張情緒,配合治療。
2.2 制度管理:醫(yī)院應健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針對尿道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的培訓,熟練掌握操作規(guī)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2.3 抑制勃起:患者多為男性青壯年,夜間勃起較常見,勃起時可導致球部尿道海綿體傷口出血,或止血后再次出血,可選己烯雌酚等藥物抑制勃起,以減少出血利于傷口愈合,在球部尿道傷口出血時可用紗布掌壓患處達到局部壓迫止血的效果,其效滿意。
2.4 尿道的固定及尿道外口消毒:應妥善固定尿管,防止折疊扭曲,保障引流通暢。應采用密閉式引流裝置,保證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位置。同時活動或者搬運時夾閉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避免尿路感染。要保持尿道外口清潔,2次/d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外口、會陰部和導尿管露出尿道外口側的2 cm。應及時清洗掉血跡及尿道分泌物,減少逆行感染發(fā)生機率。
2.5 尿管口徑選擇及留置時間:根據患者年齡及尿道球部損傷程度來選擇適當的尿管口徑,并不是越粗越好,口徑越大會造成尿道正常黏膜損傷,尿道分泌物引流不暢,形成局部感染灶,可加重傷后尿道狹窄程度,故我們一般選用F16乳膠氣囊尿管。輕度的球部尿道損傷,能順利導尿的患者留置尿管時間一般為1周,而尿道斷裂傷患者根據術后恢復情況,可留置2~4周。因留置導尿與醫(yī)院泌尿系感染的關系密切,插管后3 d菌尿發(fā)生率26.7%,7 d菌尿發(fā)生率66.7%,10 d發(fā)生率93.3%[1]。因此,應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時間。
2.6 觀察尿液性狀:患者早期均有血尿,隨著球部損傷的修復,血尿會轉清接著會出現尿路感染的跡象,包括尿液混濁,同時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液沿尿管壁流出等情況。如發(fā)現尿液中出現棉絮狀沉積物,應考慮存在真菌感染,應及時匯報醫(yī)生處理。
2.7 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處理:當插入導尿管時,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微生物可直接進入膀胱而感染,而且當患者長期放置尿管時,微生物更容易經由尿管外移行潛入膀胱[2]造成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應根據尿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嚴禁濫用廣譜抗生素,避免用抗菌藥物直接進行膀胱沖洗,以減少細菌耐藥及二重感染的風險。同時鼓勵患者每日飲水3 000 ml,加強尿液的自我沖洗作用。朱靜等人提倡72 h更換引流袋即保持導尿系統(tǒng)的密閉性又降低醫(yī)療成本,未增加尿道感染的機會[3]。
2.8 拔管后尿路狹窄的防治:如尿道損傷較輕,一般不會合并尿道狹窄,但尿道存在斷裂傷需手術修補處理則拔管后尿道狹窄的發(fā)生機會較大,拔管后1周患者即應開始尿道擴張治療,1次/周,持續(xù)1個月,然后根據尿線變細情況可予每半月或1月1次,連續(xù)3~6個月。另可在尿道擴張后加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液行尿道灌注,可進一步減低尿道狹窄程度。
尿道騎跨傷臨床較常見,其尿管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能有效減少尿路感染,尿道狹窄的發(fā)生率,上述體會望能與同行共勉。
[1] 徐 敏,徐 楁,張優(yōu)琴,等.留置導尿與泌尿系感染的關系[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2001,11(5):368.
[2] 張俊芠.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與預防策略[J]. 中華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8):70.
[3] 朱 靜.胸腰椎手術后留置氣囊導尿管護理的探討[J]. 吉林醫(yī)學,2010,31(17):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