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陽
中國少兒報刊作為中國報業(yè)的朝陽產(chǎn)業(yè),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Α?缛胄率兰o的我國的少兒報刊,無論從品種、數(shù)量、質(zhì)量等方面看,還是從少兒報刊自身的知識性、趣味性、多樣性上看,都呈現(xiàn)出繁花似錦的發(fā)展態(tài)勢。①閱讀少兒報刊是廣大少年兒童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少年兒童的課余生活,更擔負著引導、教育青少年的重要職責,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心理健康維護的重要平臺和媒介?!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少兒報刊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因而,少兒報刊的編輯和發(fā)展必須注重青少年兒童的自身特性和心理特點,少兒報刊的內(nèi)容、形式、傳達的思想情感必須要適應少年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特色,為少年兒童群體所“喜聞樂見”,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少兒報刊編輯必須具有強烈的“兒童意識”,融入兒童中去,體察兒童的天性和邏輯,辦出符合少年兒童閱讀特質(zhì)的好刊物。
葉寧先生在《新聞出版報》第2663期撰文認為,少兒報刊編輯存在著觀念上的誤區(qū)。文章說:“研究一下全國眾多的少兒報刊,發(fā)現(xiàn)不少刊物擺出一副居高臨下、誨人不倦、諄諄教導、一味灌輸?shù)拇舭迕婵?,使刊物無法做到讓孩子心動而喜歡。少兒報刊這種過于濃厚的教化特征和非市場化因素,與報刊的市場經(jīng)營要求很不相稱?!碑斚律賰簣罂木庉嫲l(fā)展的確存在“成人視角”偏重的問題。
少兒報刊是少年兒童的,應以少兒的語境來編輯。但由于少兒報刊的編輯都為成年人,難免在編輯報刊時不自覺地帶入成人的視角和口吻,這導致少兒報刊產(chǎn)生一種居高臨下、說教口吻的感覺,使得少年兒童喪失了閱讀報刊的興趣,甚至對報刊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這就十分不利于少兒報刊的編輯和發(fā)展。
少兒報刊編輯中“成人視角”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成年人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jīng)歷比少年兒童豐富,因而更加“高明”;而兒童則是幼稚、無知、缺乏知識、缺少自主能力和判斷力、需要引導的對象,在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成年人在編輯少兒報刊時,難免會先入為主,以一種引導、教誨的口吻和思路編輯報刊,就造成了嚴重的“成人視角”。
少兒報刊的編輯必須盡力杜絕“成人視角”,不能一廂情愿地從大人的角度出發(fā)對報刊進行編輯構想,滿足于大人的“自說自話”,要深入了解少年兒童,體察少兒的心理結構、情感狀態(tài),避免“成人視角”對少兒報刊編輯發(fā)展的阻礙。
要樹立少兒報刊編輯的“兒童意識”,少兒報刊的編輯者必須切實走進少年兒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通過親身體驗和與少年兒童的面對面溝通,構建起對少年兒童心理、邏輯、知識結構的直觀、感性的理解。
少兒報的編輯必須要與小讀者進行長期、深人的接觸,以達到對小讀者的思想、心理、情感、心緒、興趣、需求、審美情趣等真正的了解和立體的體驗。少兒報刊的編輯應當深入學校,到小讀者中去,通過調(diào)查問卷、面對面交流、開展座談會等形式,傾聽小讀者對于報刊編輯的意見和建議,深入了解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興趣愛好。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報社應當及時調(diào)整、修改編輯計劃,創(chuàng)新報刊欄目設計。作為成年人編輯,必須要注意觀察、揣摩自己身邊的少年兒童,了解他們的好惡和心理特征;甚至還可以通過回憶童年、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等感性的、抽象的方式來走進少年兒童,融入少年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同時,少兒報應當提高小讀者在報刊編輯發(fā)展中的參與度,每期都可隨刊發(fā)放反饋問卷,及時了解小讀者對每期刊物的反響、意見和建議。還可定期組織讀者活動,邀請小讀者及家長一起參與到刊物的編輯中來,為刊物的欄目和內(nèi)容出謀劃策,鼓勵小讀者積極投稿。還可以建立和發(fā)展自己的“粉絲群”,讓這些鐵桿粉絲變成報紙的策劃、編輯和作者,讓小讀者辦自己的報紙,并鼓勵盡可能多的同學積極投稿,做編外小記者,使刊物真正成為“走進孩子”的好刊物。②
在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有所謂的“兒童視角”,即“小說借助于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xiàn)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征,小說的敘述調(diào)子、姿態(tài)、結構及心理意識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選定的兒童的敘事角度”。兒童視角在觀察、描摹事物,講述和理解事件時所表露出的都是兒童所特有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不僅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需要重視這種“兒童視角”和“兒童意識”,少兒報刊的編輯也需要樹立這種“兒童意識”,才能辦出符合少年兒童期望的好刊物。
少兒報刊編輯必須樹立“為小讀者服務”的意識。無論是從報刊編輯的通則來說,還是從少兒報編輯的特殊性來看,全心全意為小讀者服務,不僅是少兒報的最高準則,也是在商品經(jīng)濟中少兒報生存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而誰擁有了讀者,誰就擁有了市場;誰擁有了市場,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③少年兒童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讀者群體,因而少兒報刊在編輯發(fā)展時,就必須抓住少年兒童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樹立“兒童意識”,為少年兒童辦刊物,辦適合少年兒童的刊物。少兒報刊承載著培養(yǎng)少年兒童人文情懷的重任,是豐富少年兒童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少年兒童出版社創(chuàng)辦的《少年文藝》,是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本兒童文學期刊,它強調(diào)“少年的”、“文學的”特性,讓刊物站在少年兒童的立場,注重文學對少年兒童心靈滋養(yǎng)的價值,為培養(yǎng)少年的人文情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④
“兒童意識”是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意識特征,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意識指導實踐,所以只有樹立強烈的“兒童意識”,少兒報刊編輯才能在設計欄目、編輯報刊內(nèi)容時充分體現(xiàn)少年兒童的特色,刊物才能更容易為少年兒童所接受?!皟和庾R”必須體現(xiàn)在刊物的每一個細節(jié)當中,大到刊物編輯的整體意識、思路,小到刊物的開本、封面設計、字體、頁面設計、欄目名稱,都需要具有強烈的“兒童意識”,都要能夠吸引少年兒童的眼球,能夠引起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并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知識結構和閱讀習慣。一些過于正式、嚴肅和成人化的欄目和內(nèi)容會導致少兒刊物的讀者流失,不利于刊物的發(fā)展。
樹立“兒童意識”還體現(xiàn)在,少兒刊物的編輯必須充分體察兒童心理和興趣審美取向,在刊物內(nèi)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人文性,還應體現(xiàn)出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少兒刊物過分注重知識性的內(nèi)容,只是千篇一律地刊登一些客觀性、知識性的內(nèi)容,而比較缺乏人文性、情感性的內(nèi)容。另外,在刊物的編輯中,還應注意版面安排和圖文并茂,作為少兒刊物,必須要充分重視小讀者的群體特殊性,在刊物的細節(jié)、美工方面多下功夫,使得刊物無論是外在形式還是內(nèi)在思想上,都符合青少年兒童的心理需求和審美特質(zhì),實現(xiàn)少兒刊物引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同時增強報刊的競爭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言:“教訓對于兒童,冷酷而疏遠;感情對于兒童,卻有共鳴似的作用。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少兒報刊作為以少年兒童為主要受眾群體的刊物,也必須注重深入少年兒童中去,體察少年兒童的心態(tài)和情感,樹立強烈的“兒童意識”。少兒報刊的編輯必須盡量避免想當然的“成人視角”,杜絕以居高臨下的、說教的、死板的態(tài)度來進行少兒報的編輯工作,要努力“走進孩子”,注意觀察身邊的少年兒童,加強與少年兒童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將小讀者納入到少兒報刊的編輯行列中來,促進與小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少兒報刊真正成為少年兒童的刊物,成為“兒童意識”濃厚、“兒童特色”突出的刊物。
注釋
①周青:《中國少兒報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3月,第2頁。
②徐霞:《論當前形勢下少兒報刊的發(fā)展對策》[J],《新聞傳播》,2012年第7期,第102頁。
③李淑華:《少兒報刊要強化讀者意識》[J],《記者搖籃》,2000年第4期,第45頁。
④朱亞娟:《少兒報刊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學教育》,2013年第23期,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