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紅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臨床常見的以慢性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異常的一組腸功能紊亂性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IBS的發(fā)病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腦腸軸及其釋放的血漿P物質(SP)、生長抑素(SS)和神經肽Y(NPY)等腦腸肽與IBS的癥狀密切相關,并在IB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了重要作用[1]。馬來酸曲美布汀具有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末梢神經和直接作用于胃腸平滑肌的雙向動力調節(jié)作用,可有效調節(jié)腸道功能,是治療IBS的常用藥物,但其對IBS患者SP、SS和NPY的影響及療效報道較少[2]。本研究觀察了馬來酸曲美布汀對IBS患者血漿中SP、SS和NPY水平的影響及療效,探討馬來酸曲美布汀在IBS中的應用價值及可能的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療的IBS患者62例。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公布的羅馬Ⅲ IBS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超聲、鋇灌腸或纖維內鏡檢查診斷為腸道腫瘤、腸結核、炎癥性腸病、腸道寄生蟲等器質性腸道病變者;②有胃腸道手術史;③有嚴重的心、肝、肺、腎和內分泌疾??;④孕婦和哺乳期婦女;⑤對馬來酸曲美布汀有嚴重不良反應,無法繼續(xù)治療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齡19~68歲,平均(46.5±8.4)歲,病程1~7年,平均(1.8±0.9)年。對照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20~71歲,平均(45.9±9.2)歲,病程1~8年,平均(2.1±0.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期間適度地調整飲食方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對癥處理及一般支持治療。觀察組餐前30 min口服馬來酸曲美布汀片(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30290),200 mg/次,3次/d;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胃腸解痙藥(如匹維溴胺,50 mg/次,3次/d)、止瀉藥(如復方地芬諾酯,2.5~5.0 mg/次,2~4次/d)。兩組均治療6周,療程結束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SP、SS和NPY的變化并觀察兩組的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漿SP、SS和NPY水平的測定 患者于治療前和治療6周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約3~5 mL,肝素抗凝,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漿,置-70 ℃低溫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漿中SP、SS和NPY水平,試劑盒由北京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由同一技師完成。
1.3.2 臨床療效評估[4]對治療前后兩組消化道常見癥狀腹痛和(或)腹部不適程度和頻度、腹脹程度和頻度、排便次數和糞便性狀以及異常排便等,分別進行等級評分,每項0~3分,總分18分。顯效:癥狀積分降低>80%以上;有效:癥狀積分降低50%~80%;無效:癥狀積分降低50%以下??傆行?顯效+有效??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 藥物不良反應 包括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頭暈、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和肝腎功能損害情況。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SP、SS和NPY水平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SP、SS和NP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兩組患者血漿SP、SS和NPY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或P<0.0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P、SS和NPY水平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6周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17%(χ2=4.29,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5例,其中惡心3例、皮疹1例、腹部不適1例;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3例,其中惡心1例、腹部不適1例和嗜睡疲乏1例,癥狀均較輕,未予特殊處理癥狀自行消失,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4,P>0.05)。治療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血、尿常規(guī)和肝、腎功指標進行檢測,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
腦腸軸是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間復雜的雙向通信系統,神經系統對胃腸運動的調控通過腦腸軸的“腦腸互動”實現,是獲得胃腸道穩(wěn)態(tài)的關鍵,腦腸互動失調或環(huán)節(jié)障礙是IBS病理生理機制的共同通路[5]。腦腸軸的變化和影響在IBS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6],而腦腸肽作為一類由胃腸道壁內肽能神經元、內分泌細胞或免疫細胞分泌的具有神經遞質和激素雙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調節(jié)內臟感覺、分泌和運動中起重要作用,這些神經遞質主要有SS、SP、NPY等。SP具有強烈的促消化道平滑肌收縮、加強結腸集團推進運動、刺激小腸及結腸黏膜分泌水和電解質的作用[7]。SS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纖維、胰島D細胞以及消化道粘膜中,可抑制各種胃腸道激素、胃酸的分泌,抑制胃腸道及膽道平滑肌運動,減少小腸對水、電解質及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8]。而NPY可與腸黏膜下神經節(jié)中周圍性膽堿乙酰轉移酶相結合,對胃腸運動和分泌起抑制作用[9],或在中樞通過作用于海馬和下丘腦而發(fā)揮其拮抗應激、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10]。正常情況下腦腸軸內興奮性和抑制性腦腸肽處于平衡狀態(tài),腦腸肽的分泌異??蓪е翴BS腸道癥狀和腸外癥狀,從而出現IBS的各種癥狀。
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胃腸道運動節(jié)律雙向調節(jié)劑,對消化道運動具有興奮及抑制的雙相作用,其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細胞膜的K+、Ca2+通道,也可作用于肌間神經叢的阿片受體,從而對興奮或抑制的胃腸道運動進行雙向調節(jié),將腸動力狀態(tài)調節(jié)到正常水平,從而可以有效緩解IBS患者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4-11]?;莸律萚2]研究發(fā)現,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參苓白術散用于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療效確切,作用機制為其能調節(jié)患者體內異常變化的血漿SS、NPY水平,達到治療IBS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IBS患者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SS、SP水平明顯下降,NPY水平明顯上升,且SS、SP的下降值和NPY水平的上升值明顯大于對照組,其對IBS治療的總有效率達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提示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IBS療效顯著,安全性佳。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馬來酸曲美布汀能抑制血漿SS、SP的釋放,促進NPY的釋放有關,通過調節(jié)腦腸肽分泌平衡,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IBS療效顯著,安全性較佳,其治療效果與抑制IBS患者血漿SS和SP的釋放和促進NPY釋放,調節(jié)腦腸肽分泌平衡密切相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顏淑紅,伊冬梅,馬效霞,等.胃腸神經肽與腸易激綜合征研究綜述[J].中外醫(yī)療,2012,31(25):186-187.
[2] 惠德生,陳隨才,張來啟,等.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參苓白術散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及對血漿生長抑素、神經肽Y水平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12):2342-2344.
[3]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4] 孫琛明,王萍,吳杰,等.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抗抑郁焦慮藥物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2):96-97,100.
[5] O′Mahony SM,Hyland NP,Dinan TG,et al.Maternal separation as a model of brain-gut axis dysfunction[J].Psychopharmacology,2011,214(1):71-88.
[6] 陸小鋒,余穎聰.白藜蘆醇對腸易激綜合征影響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8):3088-3090.
[7] 陳曉敏,張燕華,毛峻嶺,等.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結腸黏膜P物質、血管活性腸肽和肥大細胞的變化[J].胃腸病學,2008,13(4):228-230.
[8] 楊江升,徐珊,申屠利明,等.寧心安神法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模型大鼠生長抑素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5):710-712.
[9] 張建強,康美清.肝脾并調論治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及對患者血漿生長抑素、神經肽Y水平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6):112-113.
[10]唐洪梅,房財富,廖小紅,等.神經肽Y和5-羥色胺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模型大鼠中表達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7):916-920.
[11]蘭雄華,王旭升.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雙歧三聯活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