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艷,秦學鋒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 063009)
近十年來,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詞匯和語法是孤立分開的這種傳統(tǒng)觀念遭遇了巨大的挑戰(zhàn)。由于語塊有助于改善二語學習者語言輸出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同時也能減輕學習者語言輸出時的負荷,因此介于詞匯和語法之間的這種語塊理論備受國內(nèi)語言學習者的關注(王立非、張巖,2006;戚焱、丁言仁,2011)。但是國內(nèi)對語塊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語塊理論還不夠完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王立非、陳香蘭,2009)。目前,國內(nèi)對語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語塊的相關理論介紹和基于語塊的教學研究。本文從這兩個方面對十來年的語塊研究進行回顧,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改善方法。
目前國內(nèi)關于語塊的理論介紹大部分來自國外。主要集中在語塊的命名、定義和分類這三個方面。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這三方面還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創(chuàng)造出了多達57個術語(Wray,2002),如“l(fā)exical chunks”、“l(fā)exical phrases”、“formulaic language”、“stereotyped phrases”等。國內(nèi)的學者根據(jù)不同的研究目的,將其翻譯成了不同的名稱,例如常見的有“詞塊”、“語塊”、“程式語”、“預制語塊”等。這些術語都有不同的側重,有的比較注重于詞語層面,有的比較側重句子層面,有的則側重于半預制語言。但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對這些概念通常并不加以嚴格區(qū)分。
語塊術語的多樣性決定了語塊定義的多樣性。目前對語塊的定義尚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詮釋?;谡Z法學的語塊研究的定義如“介于詞匯和句子中間的模塊化短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詞匯語法單位”(Nattinger&DeCarrico,1992)。基于心理語言學的語塊研究的定義如“一串預制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是以整體形式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Wray&Perkins,2000)?;谡Z料庫語言學的語塊研究的定義如“在語料庫中頻繁出現(xiàn)的不同長度的連續(xù)詞語片段”(衛(wèi)乃興,2007)。雖然這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對語塊進行定義,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語塊在形式上具有整體性和在語義上具有約定性。這就意味著語塊要受到語法和語義的限制,語言學習者不需要用語法結構對其進行分析,在使用的時候直接提取。
與語塊的名稱與定義一樣,語塊的分類也具有多樣性。目前,國內(nèi)比較認同 Nattinger&DeCarrico (1992)的四類分類方法,即:
(1)多元詞語塊(poly words):指功能像單個詞項的短語。不允許有任何變化。
(2)習俗語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通常指作為獨立話語,說話者可以使用整體存儲的語言構塊。它們是諺語、警句和程式化的交際用語。
(3)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ts):是指由某些固定結構形成的短語,人們可以根據(jù)需要替換其中的詞。
(4)句子建構語塊(sentence builders):為句子提供基本框架,有空缺部分。
國內(nèi)的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嘗試對語塊進行分類。毛澄怡(2008)按照結構將語塊分為4類:句子層面帶空語塊、句子層面固定語塊、短語層面帶空短語和短語層面固定短語。戚焱(2010)按功能將語塊分為語篇、人際和話題內(nèi)容3大類。
語塊是語言教學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國內(nèi)將語塊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的最早始于楊玉晨(1995),通過對選詞錯誤出現(xiàn)原因的分析,得出詞匯教學重心應由詞單位教學轉向短語單位或句單位教學。近十年來,國內(nèi)有很多學者就語塊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這些研究設計到了語言教學的多個方面,其中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
在聽力方面,聽力理解被認為是基于語塊的信息提取和編碼過程。語塊在形式上的整體性和在語義上的約定性可以緩解聽者的心理壓力,有利于提高聽者對信息處理的速度,從而更準確的理解語篇的結構和意義。秦紅霞(2009)通過實證研究表明,語塊知識和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有重要作用。曾慶敏(2012)對聽力理解中的語塊進行系統(tǒng)的定位后得出,基于語塊的聽力理解比其它聽力理解策略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
在口語方面,語塊對口語教學的作用有:為語法計算爭取時間并且有利于確保意義的準確性與恰當性。甄鳳超(2009)基于語料庫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習者的語塊知識會直接影響外語口語交際的流利度、準確性和恰當性,并呈現(xiàn)正相關的關系。姚寶梁(2004)在對利用預制語塊教授口語的研究中指出,預制語塊是語言使用中形成的慣例化語言構塊,使用者無需知道其內(nèi)部的結構就可以流利的進行口頭表達,可以確保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從而避免語言錯誤。
在閱讀方面,語塊學習法能夠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清楚閱讀障礙,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以及閱讀理解水平。黎芳(2010)的關于語塊運用對閱讀理解表現(xiàn)的預測力研究和李紅英(2011)的關于基于課堂實踐的詞匯法閱讀教學研究都為語塊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提供了實證依據(jù)。
在寫作方面,語塊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塊被認為是構建語篇的非常有效的語言材料,學習者積累的語塊越多,寫作中的語言表達就越準確、越地道。丁言仁和戚炎(2011)在詞塊與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中表明,與語法知識相比,詞塊對英語寫作成績具有更強的預測力。詞塊知識在英語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語法知識位于其次。
在翻譯方面,基于語塊的研究還比較少。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譯者掌握大量的語塊能夠大大減少翻譯過程的認知心理負擔,使得翻譯過程更加流暢。
近十年來,盡管國內(nèi)語塊的教學研究成果很多,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國內(nèi)對語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語和寫作方面,聽力和閱讀次之,翻譯最少。要想綜合考察語塊的不同功能與作用,就要從各個方面對語塊進行均衡的探究。第二,多數(shù)關于語塊理論運用到教學的實證研究中,相關研究樣本較小,實踐時間都比較短。這對實踐結果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響。在以后的實證研究中,要盡可能的進行大規(guī)模的長時間的語塊教學實踐,使得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第三,當前語塊教學研究結果明顯存在著趨同的走勢,這樣很有可能會夸大語塊在教學中的作用,干擾對語塊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性的判斷。因此,當?shù)贸鰧嶒灲Y果與相關理論相悖時,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提出異議,這樣才會更有利于語塊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第四,鑒于國內(nèi)外圍繞語塊展開了大量研究,可以利用元分析方法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定量綜合計算各獨立研究的合并效應量,并通過挖掘各獨立研究中的協(xié)變量(如樣本水平、教師、實驗處理時長、實驗條件、測試工具、以及教學內(nèi)容等),綜合分析和評價各協(xié)變量對合并效應量的影響,以客觀評價語塊教學的實際效應。(秦學鋒、楊東英,2013)
盡管國內(nèi)基本認同語塊理論在教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但是也要學會以辯證的思維方式來看待這種語言現(xiàn)象。鑒于國內(nèi)關于語塊的相關理論以及基于語塊的教學研究都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首先今后的研究任務就是對語塊理論進行完善,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語塊理論體系。其次,在繼承前人語塊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還應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方法對語塊在外語學習中的效果展開深入研究。
[1]Nattinger,J.R.&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2.
[2]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3]Wray,A.&R.Perkins.The functions of formulaic language:An integrated model[J].Language&Communication,2000,(20):1-28.
[4]丁言仁,戚焱.詞塊運用與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5):49-53.
[5]黎芳,語塊運用對閱讀理解表現(xiàn)的預測力研究[J].夢學刊,2010,31(3):135-138.
[6]李紅英.基于課堂實踐的詞匯法閱讀教學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1,24(4):109-112.
[7]毛澄怡.語塊及其在英語學習者會話中的使用特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2):58-62.
[8]戚焱,丁言仁.中美大學生口語中詞塊使用特點對比分析[J].外語界,2011,(3):52-59.
[9]秦紅霞.語塊教學對學生聽力能力影響的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09(1):67-70.
[10]秦學鋒,楊東英.系統(tǒng)評價軟件RewMan在外語元分析研究中的運用——以語塊教學法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為例[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3,(4):132-138.
[11]王立非,張巖.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議論文中的語塊使用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4):36-41.
[12]王立非,陳香蘭.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在中國的進展[J].外國語,2009,(6):90-94.
[13]衛(wèi)乃興.中國學生英語口語的段玉雪特征研究-COLSEC語料庫的詞塊證據(jù)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7,(3):280-291.
[14]姚寶梁.預制語塊與中學英語口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4,(4):33-38.
[15]楊玉晨.英語表達選詞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1995,16(2): 82-86.
[16]曾慶敏.基于語塊的二語聽力理解認知模式探析[J].外國語文,2012,28(2):120-126.
[17]甄鳳超.“語塊”與外語口語流利度,準確性及恰當性的相關研究——基于COLSEC語料庫的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09,2(4):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