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璟煜(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 白銀市 730700)
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化學知識,還應注重學生的化學思維的培養(yǎng)。只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這里我僅從邏輯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幾個方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做一個簡單的討論。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將無序的知識有序化,系統(tǒng)化。自然科學都具有嚴密的邏輯學和科學性,化學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學教學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比如在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N2→NO→NO2→HNO3→NH3→銨鹽這樣一條邏輯主線來展開教學,這里從非金屬元素單質→氧化物→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氫化物→鹽,這是學習所有的非金屬元素的一條基本線索,邏輯性非常強,在其他一些元素如硫元素、碳元素等的教學中都可以采用這樣的邏輯線索。
其次在化學習題的設計和講解中也可以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實驗:根據(jù)如下實驗藥品和裝置設計實驗檢驗濃硫酸與碳加熱的實驗產物。
對于這個題目首先分析濃硫酸與碳加熱的產物有什么?有SO2、CO2和H2O。要檢驗這三種產物,需要選用的試劑分別為什么?檢驗SO2可用品紅溶液,檢驗CO2可用澄清石灰水,而檢驗H2O可用無水CuSO4。其次是檢驗的先后順序應該是怎么樣的?因為檢驗CO2和SO2時都要通過溶液,會帶出水,所以需要先檢驗H2O,其次再檢驗CO2和SO2,那么CO2和SO2應先檢驗那種氣體呢?因為SO2同樣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在檢驗CO2之前需要排除SO2的干擾,故應先檢驗SO2同時要除盡SO2最后才是檢驗CO2。那么又該如何除去SO2呢?可利用SO2的還原性選用酸性高錳酸鉀將其氧化除去。這里在備選試劑里面給了兩瓶品紅溶液,一瓶拿來檢驗SO2沒問題,但是另外一瓶拿來做什么用呢?因為在檢驗CO2之前要除盡SO2,那么就需要確定SO2已經除盡,同樣用品紅溶液來檢驗,若品紅不褪色說明SO2已經除盡。通過這么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和不斷的提問,這個題目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在解題的同時也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很多地方,只要教師稍微用心,做一些簡單的設計和引導就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發(fā)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它指的是在思考問題是能夠突破固有的知識結構和認識框架,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也能夠從一個問題舉一反三的去思考其他的問題。發(fā)散思維好的學生其思維的視野更開闊,創(chuàng)造能力也更強。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類比歸納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比如在講銨鹽的通性,與強堿加熱生成NH3和H2O時,可以聯(lián)想到碳酸鹽的通性,與強酸反應生成CO2和H2O;在講Al(OH)3高溫加熱分解生成Al2O3時可以總結出所有的難溶的氫氧化物加熱都有類似的性質,生成對應的氧化物和水。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去挖掘,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
其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也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方法,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延伸,積極聯(lián)想,向深處鉆研,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例如習題:如何鑒別家里常用的食鹽和純堿兩種物質。對于這個題目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大膽的去想象,方法一:直接嘗味道,食鹽有咸味而純堿沒有;方法二:取少量兩種固體分別溶于少量水中,用手去試,因為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會有一種滑滑的感覺;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開來,既能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事例學會用化學的思維來思考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也鞏固了純堿的弱堿性以及碳酸根和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相信每一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的經驗和方法。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教育,更應該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應該成為我們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習慣性的有意識行為。
[1]王曉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8(2).
[2]趙鐵柱.淺談高中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