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華
朱寶華/江蘇商貿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江蘇南通226011)。
所謂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學習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它是一個人多種智力因素結合和多種心理機制參與的一種綜合性能力[1]。教育學家阿布·文托夫勒曾經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睂W會學習是當前社會人才的必備素質,是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點。
自學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學校、家庭、社會,涉及學校決策、教師引導、學生激勵等諸多方面。面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自學能力的現狀,諸如基礎知識參差不齊、自學意識不足、自信心不強等現實困難,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孤立地看待這些問題,要從源頭上抓起。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導師制理論,從導師制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契合點出發(fā),提出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導師制起源于牛津大學,是15世紀初“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chuàng)。牛津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已培養(yǎng)了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9位英國首相。究其成功秘訣,主要原因是被公認的最好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導師制。導師制學生一旦被牛津大學錄取報到后,學院就會給他指定一位導師,每位導師所帶學生少則3-5人,多則10人左右。導師是學生所選擇科目的學者,他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yè)和品行,并協(xié)助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指導其如何進步。導師制最大的特點是要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思想品德、職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1.自由思想營造學生自學的寬松氛圍。自由主義是牛津大學導師制的思想基礎,紅衣主教紐曼曾經講過:“心智的培養(yǎng)不是要將心智塑造成或犧牲于某種特殊的或偶然的目的,某種專門的行業(yè)或職業(yè)、研究或科學,相反,心智的培養(yǎng)是為了給自身以最高的修養(yǎng)?!碑斍埃瑢W生上職業(yè)院校的目標被“找工作”所窄化,就業(yè)率的高低也成了評價職業(yè)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量化標準。久而久之,學生就把學習看成了一項目的性很強的“任務”。這種功利性太強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個體心智的成熟和個性的發(fā)揮,也不可能營造學生寬松的自學氛圍。
2.批判思維激活學生自學的熱情。導師制的核心不在于簡單傳授已有知識,而是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意識與能力[2]。“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敢于向權威、向導師質疑,而不是逆來順受、被動消化導師的知識。在批判思維中探尋真理,在批判思維中尋求突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自學的過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學習氛圍,用自身已有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路徑不一,更易產生不同的結論,這時就需要有批判思維的意識,真理在批判中越辯越明。
3.點對點的導學保證學生自學的效果。從形式上來看,我國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和導師制最大的區(qū)別是班級授課制和點對點的導學制。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是同一層次的面上教育,有利于規(guī)?;@是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導師制的模式是點對點個性教學,這是教學資源高度富足條件下的選擇。由于學生知識和能力基礎不一,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有別,自學的進度和能力差異大,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授課制,而應該采用點對點的導學制,這樣才能因材施教,保證效果。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職業(yè)院校教師要真正有效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性,關鍵是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如何打破常規(gu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動機,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如何幫助學習者采用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以課堂為中心點,把自我學習的內容和要點貫穿其中,授之以“漁”;如何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和條件,以達到事半功倍。
1.以學生為主體?!耙詫W生為主體”是教師“教學”的根本理念,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理念。教師的定位,落實到“主導”上,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不能“一言談”,要傾聽學生的期盼,了解學生的困惑,把學生學習的效果作為驗證教師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定位,落實在“主體”上,充分認識學習是個人的內在需求,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任務,充分認識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學習的地點不只是課堂,而應該延伸到教室外,學習的方式也不只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應該延伸到學生的自我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注重方法傳授。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對教學信息的簡單復制過程,而是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的再認知過程。在認知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由此轉化為自身的學習成果。自主學習對導師在學習上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處于準分離狀態(tài),導師的指導是否具有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茖W的指導首先需要教師全面認識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能力、學習方式等諸方面的因素,其次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以避免盲目性指導過程的出現。
3.打造自主學習平臺。自主學習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要以知識點為中心、能力測試為手段,提供一個集教、學、練、考、評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該平臺顛覆了以往以課堂教學為主的課程教學形式,學生通過現代化的網絡手段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地登錄到學習平臺進行某門課程的學習。學習平臺是對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輔助,有效擴展和延伸課程內容;是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過程化管理,讓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是針對自身特點打造的個性化、開放式的導學服務,可以更好地把握重難點,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
學生是自學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跟外部環(huán)境和導師引導有關聯(lián),更重要的是學生內在的基本能力要達到相應的水平。這些能力主要包含善于思考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與自我調整的能力。
1.善于思考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自學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問題,問題的產生起源于思考。自學的過程中,沒有老師設問,只能自我發(fā)問,而學生對自我發(fā)問的興趣往往大于老師的設問。學生要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去看待書本和教師的傳授,通過加強思維鍛煉,能較快掌握適合自己的科學的思考方法,逐步形成正確的推理、演繹、歸納等習慣,準確捕捉知識點、重點、難點,提高自學的效率。同時,也要鼓勵自己敢于假設和大膽想象,激發(fā)靈感,產生新的知識火花。
2.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學是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認知新知識的過程,是對學習者心智的一種考驗。強化學習者強烈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能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但學習畢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時間的持之以恒,學習者要面對來自外界的干擾,要面對來自內心的情緒波動,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才能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坐得住,鉆得進。
3.自我調整的能力。自學一個階段以后,需要進行自我測試,結果或喜或憂。這就需要學習者調整好心態(tài),喜則激發(fā)繼續(xù)學習的興趣,憂則對標找差,尋求更好的方法,切不可洋洋得意或自暴自棄,要堅信堅持就是勝利。
[1] 傅莉.對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 [J].中國電力教育,2010(22):175.
[2] 何齊宗,蔡連玉.本科生導師制:形式主義與思想共識[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