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蘭 孫 平
(山東省聊城市第三中學)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高中歷史學科課程,主要分為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作為具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學科之一,高中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價值觀等能力。因此,提高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史料教學的主要特點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史料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依據(j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對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的重視、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等。史料教學,則是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法,主要是以一種純粹地傳授和灌輸為主,以教師、課本以及課堂為中心,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相反,史料教學則有效地克服了這一缺陷。史料教學更多地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中,并且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同時,史料教學還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考和體驗學習的機會,從而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弱點。
史料教學模式是一種立體式教學,其能夠使教師帶領學生回歸歷史現(xiàn)場,探究歷史的真相,從而獲取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信息。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史料。這些史料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應歷史的變化發(fā)展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史料,不僅能夠有效地傳遞歷史的真實感,而且還能夠主動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史料教學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以學生作為中心,發(fā)揮史料的特點和優(yōu)勢,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對史料教學法的應用,既能夠順利地完成高中歷史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學生不斷地提高自身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時,也會相應地提升教師的教學魅力。
一般來說,史料主要是人類在不斷地社會實踐活動中保留下來的各種文字資料和實物,包括文獻檔案、前人著述、影響資料和遺址遺物等。
由于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因而留給后世的史料也豐富多樣。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各種史料進行科學地選擇,從而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史料的選擇,盡量要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典型性。
比如,當教師在講述有關我國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50年歷史時,教師可以選擇老舍的戲劇本《茶館》。雖然《茶館》是一部文學作品,講述茶館老板王利發(fā)的故事,但是該劇本也從側(cè)面展示了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和各個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通過文學作品與歷史教科書的相互補充,從而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更加深刻地洞察歷史。例如,在講解到有關北宋時期社會風俗的相關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選擇歷史圖畫《清明上河圖》。該畫作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于世的精品,生動地描寫了我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城市的風貌以及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北宋時期城市經(jīng)濟繁榮的良好見證。因此,通過在教學中與文獻史料進行聯(lián)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北宋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
因此,史料的選取,對改善歷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在高中歷史的史料教學中,不能夠僅僅地停留在史料的表面,還要不斷地挖掘史料背后的隱身含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借助史料,合理地向?qū)W生提問,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及時地向?qū)W生解讀史料,才能夠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
比如,在講述有關羅斯福新政的歷史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搜集有關新政前后的一些著作、人物報告以及影像資料等。影片《世界現(xiàn)代史——羅斯福新政》,則是講述的有關該時期的歷史。因此,教師可以在觀看前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背景?羅斯福爐邊談話的意義、時間?羅斯福新政的評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以便于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
同時,在影像資料播放期間,教師可以適時地為學生解讀。比如,美國黑色星期四的由來,經(jīng)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策略與羅斯福新政的差異,爐邊談話的歷史故事等。通過對這些相關內(nèi)容的解讀,從而有利于學生全方位地掌握羅斯福時期及其前后的歷史概況。
及時地歸納總結,在史料教學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總結歸納,有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
比如,在對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料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相關史料,分別從金融、農(nóng)業(yè)、工業(yè)、社會保障等方面對新政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歸納和總結。
總之,史料教學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用史料,適時地解讀提問,并進行及時地歸納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田千來.新課標下歷史教學手段芻議——高中歷史形象思維教學談[J].新課程研究,2011,01(03):23.
[2]凌旸.選擇與運用——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中史料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