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鳳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的高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考競爭又愈來愈激烈,我們老師唯有轉(zhuǎn)變觀念,由傳授知識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給予活生生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權(quán)利,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才能在新時期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生;高效課堂;讀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自己的天職,而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在課堂,因此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是每一位教師應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基本課題??吹礁咝дn堂案例中學生臉上或領悟或自信的笑容,感受到課堂氣氛的輕松愉快,不由心生羨慕,自己的學生也能這樣多好。為此,我認真反思加強學習,從高效課堂案例中獲取經(jīng)驗,從專業(yè)理論中汲取營養(yǎng),并充分挖掘自身潛能,不斷進行探索,對每節(jié)課都投入熱忱,充分細致準備,努力讓學生在40分鐘內(nèi)最大可能地獲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通過實踐,我認為高效課堂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課堂上學生必須讀書
語文教材選取的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作品,抒情性強,文辭優(yōu)美,適合誦讀。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讓瑯瑯的讀書聲回歸課堂,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為此,在課堂上,我嘗試把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改變?yōu)閷W生的誦讀品味,采取學生齊讀、指名范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吟誦,在誦讀中體會文句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情感美,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敏感。
實踐也證明,聽十遍不如高聲讀一遍。學生大聲讀書最直接的好處是防止打瞌睡,活躍課堂氣氛,關鍵是增進記憶,引起相關聯(lián)想。讀《歸去來兮辭》,讀到陶淵明歸隱田園后閑適自得的語段時,學生禁不住搖頭晃腦,差點就要“登東皋而舒嘯”了;讀李密的《陳情表》描寫祖母病篤,讀到祖孫相依為命的語段時,學生聲調(diào)低沉,緩慢深情……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不由沉思、沉醉了,作品的意蘊美感也漸漸領會了。老師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課堂上學生必須動手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但老師講得天花亂墜,不如學生學得扎扎實實,教師的講解始終不能取代學生的感悟和體驗,只有在體驗中形成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我們應該把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作為評價課堂是否高效的落腳點,教師要講得高效,更應該讓學生學得高效。課堂要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教師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由課堂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推手”,既傳授知識,又引導思考;既培養(yǎng)能力,更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和鍛煉。唯有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去“經(jīng)歷”“體驗”,教室才能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長的樂園,課堂才能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成就青春夢想的舞臺。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評一評,把學生搞累?!庇洸磺迨悄奈粚<业脑捔?,但對我觸動很大。課堂上,我重視學生的思考和參與,每節(jié)課時我都圍繞考點精心設計一些文言字句讓學生解釋翻譯,在參與中加深理解,將零碎復雜的文言特殊現(xiàn)象有效地識記掌握;另外,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設計一些靈活的語言運用題來深化學生的思維:學《歸去來兮辭》后,為進一步感悟陶淵明的人生境界,我設計出仿寫題“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樹,挺立于塵世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崇尚自然追求個性的理想主義者,守護著自己心靈自由的精神家園”;學《滕王閣序》時,我仿文中對仗工整的語言特點,設計對聯(lián)“滕王閣,閣藏鴿,鴿飛閣不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__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補充;講《逍遙游》后,讓學生為莊子寫100字以內(nèi)的人物評論,點評莊子,以走進莊子的心靈世界……我的一系列嘗試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課堂由知識本位的灌輸式、填鴨式轉(zhuǎn)變?yōu)閷W生感悟式、體驗式,確保了學生學習的高效。
三、課堂上學生必須展示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背景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成為了學習的常態(tài)。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質(zhì)疑釋疑、體驗成功的地方,而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老師要盡量壓縮集體授課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保證課堂的主動性、生動性和生成性,鼓勵不同個性的學習見解,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課堂的智慧。在教學中,我既看重學生的分組合作探究,又注重學生的交流。每個問題提出后,每個練習題完成后,我都要求同桌、同組同學互相交流、探討,或啟發(fā)思維或切磋借鑒,通過交流完善問題的答案,增強合作。
在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我先要求學生用散文化的優(yōu)美語言擴寫成100字左右的文段。學生在展示交流中,不斷體會、比較、豐富,對該名句有了新的理解,古詩鑒賞題中賞析寫景名句時的答題角度他們也就更清晰了,這就是交流討論后對問題的深化和完善。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的高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考競爭又愈來愈激烈,我們老師唯有轉(zhuǎn)變觀念,由傳授知識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給予活生生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權(quán)利,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才能在新時期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