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富
【摘要】目的:探討CT對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抽取68例2011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之間在我院接受治療并采用CT平掃的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病歷資料,采用回顧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對其診斷價值進行評估。結果:以上68例患者,經(jīng)CT平掃檢測,共發(fā)現(xiàn)81處實質性損傷,其中合并多發(fā)性損傷的患者有13例,空腔臟器以及實質性臟器的損傷部位主要包括了脾臟、肝臟、空腸、胃、胰腺以及結腸損傷。并且經(jīng)CT平掃可將腰椎和下部肋骨骨折、腹水情況等清晰地顯示出來。結論:臨床上將CT平掃用于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診斷,其診斷價值較高,故而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CT;腹部閉合性損傷;診斷價值
腹部閉合性損傷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普外科急癥,其治療的關鍵就是正確的判斷患者是否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腹部臟器損傷。目前對于該急診的診斷方法具有多樣性,其中最常用的檢查診斷方法就是CT,與超聲檢查相比之下,其準確性更高。下面本文將以68例2011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之間在我院接受治療并采用CT平掃的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CT檢測的臨床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抽取68例2011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之間在我院接受治療并采用CT平掃的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病歷資料,采用回顧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齡在15~68歲之間,平均年齡35.6歲,之上的原因主要包括了斗毆傷、擠壓傷以及車禍傷,患者均是在致傷之后25分鐘~2小時入院,并且均進行了CT檢測。
CT檢測的具體方法:采用全身單排的螺旋CT,對患者腹部進行常規(guī)的軸位掃描,并且層厚為10mm,范圍在劍突與腎下緣之間,并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對全部的病灶實施掃描[1]。
對CT圖像的分析:主要是通過圖像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了實質性臟器的損傷,例如:腎上腺、胰腺、肝臟、脾臟以及胃等,并對已經(jīng)發(fā)生了損傷的臟器進行分級處理。再者就是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了上腰椎以及下部肋骨部位的骨折,還有就是借此觀察患者是否有游離腹水產(chǎn)生。
對患者的診斷:對患者損傷的最終判定主要是將臨床隨訪以及手術證實相結合來進行判定的。
結果
以上68例患者,經(jīng)CT平掃檢測,共發(fā)現(xiàn)81處實質性損傷,其中合并多發(fā)性損傷的患者有13例,空腔臟器以及實質性臟器的損傷部位主要包括了脾臟(21例)、肝臟(15例)、空腸(16例)、胃(11例)、胰腺(8例)以及結腸(10例)損傷。并且經(jīng)CT平掃可將腰椎和下部肋骨骨折、腹水情況等清晰地顯示出來。對患者的脾臟損傷進行分級,表現(xiàn)為以下情況:一級8例,二級6例,三級7例;對患者的肝臟損傷進行分級,表現(xiàn)為以下情況:一級7例,二級4例,三級3例、四級1例;對患者的腎臟損傷進行分級,表現(xiàn)為以下情況:一級5例,二級7例,三級3例。合并胰腺和脾臟的損傷患者有4例、合并肝臟和脾臟的損傷患者有3例,合并胃和空腸的損傷患者有3例,合并腹水、上腰椎以及下部肋骨部位骨折的患者有3例。并且以上68例患者中,在出診過程中漏診的有4例,而導致漏診產(chǎn)生的原因則主要是由于臨床診斷醫(yī)師觀察不仔細以及患者在呼吸時產(chǎn)生的運動偽影所致。
討論
腹部閉合性損傷的具體特征:主要可以將其分為空腔臟器損傷和實質性臟器損傷,腹膜炎是前者的主要表現(xiàn),多是由于空腔臟器破裂嚴重污染腹腔所導致的;而失血性休克是后者的主要表現(xiàn),并且具有死亡率高、致死快、發(fā)展快和病情急的特點,除此之外,由于病情隱匿性較強,在腹部體征和臨床癥狀上具有并不明顯性,再加上患者處于昏迷或者是外傷狀態(tài)的情況下,發(fā)生誤診的幾率會更高。邁克爾創(chuàng)傷研究中心對漏診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漏診率達到8.1%。由此可見,要想有效的治療腹部閉合性損傷,做到早期準確診斷是關鍵。
影響早期診斷結果的相關性因素:①患者的意識清醒與否,這是了解患者腹部癥狀的關鍵,當腹腔滲入結腸內容物和少量腸內容物的時候,會導致不明顯腹膜刺激癥狀的發(fā)生,做腹部穿刺處理,得出的結果顯示為假陰性,進而造成治療延誤和誤診。②患者伴隨著其它部位的損傷,使醫(yī)護人員的視線轉移,進而持續(xù)加重腹內傷情,造成治療的延誤。因此醫(yī)護人員必須提高警惕,對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對早期的診斷結果不要過分的依賴,將病情做到早發(fā)現(xiàn)和早處理,并且加強再次檢查,降低誤診率。
合理的CT檢查:在臨床上借助CT檢測可以明確實質臟器的損傷程度以及部位,并且該檢測手段還可以將影像學證據(jù)直接獲得,進而因此作為定量和定性判斷實質性器管損傷的重要依據(jù),該技術與B超相比較之下,檢出的假陽性率更低,準確性更高。尤其是掃查腹膜后臟器的時候,診斷膈肌損傷和十二指腸損傷的價值更加具有獨特性。若將造影劑同時注入胃管進行CT檢測,對十二指腸損傷的效果更佳。在以上的調查研究中,對所有患者進行了CT 檢測,但是依舊存在4例漏診患者,由此可見,CT檢查存在局限性。①在進行空腔性臟器檢測時,判斷的間接性依據(jù)主要為CT變化值、回聲與游離氣體,對判斷的準確性造成直接的影響,導致判斷準確性的不高。②需對患者做搬動處理,進而影響了血流動力學不具有穩(wěn)定性患者的檢測結果。
關于臨床上采用CT對閉合性損傷進行定性和定位診斷的相關文獻和研究較多,其診斷的準確性均可達90%以上,國內與國外學者的報道相比較之下具有一致性[2]。但是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患者的檢出率較低的相關性因素主要包括了病情的急、重,或是體位的不當。在定位診斷過程中,一般實質性臟器損傷較多,主要是由于劇烈撞擊腹壁之后,腹內壓快速升高,直接擠壓實質性器官。經(jīng)以上調查顯示,在臨床上對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采用CT檢測,其診斷效果較好,但是也受部分因素的影響,如當患者的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時,不宜搬動,進而就不宜選擇CT檢測;再者就是在費用上相對其它檢測而言要高出許多,故而也不易被部分患者接受。因此,當以上條件均滿足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選擇CT檢測的手段對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實時檢查。
對于以上發(fā)生的漏診現(xiàn)象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①斷層掃描速度慢,患者無法自行的控制呼吸,進而導致產(chǎn)生呼吸偽影;②在進行CT片查看的過程中,由于病灶過小而遺漏;③在進行掃描時,厚度過大,致使容積效應的產(chǎn)生,多平面重建受阻[3]。通過以上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對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采用CT掃面技術進行檢測診斷,能夠將空腔臟器以及實質性臟器發(fā)生的損傷及其損傷程度進行清晰全面的顯示,在后期的臨床治療中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于武江,田生中,孫秀玲.閉合性腹部實質臟器損傷的CT評價[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2,(1):59-61,77.
[2]張長順,胡強恩,莫潔,饒圣祥,曾蒙蘇.CT平掃對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2,19(9501):83-84.
[3]Drasin TE,Anderson SW,Asandra A,et al.MDCT Evalua-tion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ree Intraperitoneal Fluid in Males with Absence of Identifiable In-jury[J].AJR Am J Roentgenol,2008,191(6):182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