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圖式理論,探討運用KWL的閱讀技巧,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信心。
【關鍵詞】圖式理論KWL閱讀策略大學英語讀寫教學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C-0121-03
一、問題的提出
聽、說、讀、寫、譯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五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和寫作作為英語學習中兩種必要的技能是相輔相成的。然而長期以來,大學公共英語課所采用的教材,閱讀和寫作雖共用一本,但它們一直作為兩種獨立技能被分別教授。被動地接受和輸出信息,是我國傳統(tǒng)的讀寫教學方式。這種讀寫教學過程,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無法指導學生如何建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聯(lián)系。其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讀者在閱讀材料前不知道如何調(diào)動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和閱歷來形成新的概念和背景知識。因此,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缺乏想象力,在頭腦中也沒有任何閱讀目的,在寫作中覺得無話可說,不知從哪里下筆。結(jié)果,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無法提高,感覺閱讀的材料枯燥無味,對讀和寫作失去興趣和信心。就我國大學生的英語讀寫水平而言,閱讀是我國學生的一大難題,寫作比閱讀更遜一籌。
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整體語言水平的重要標尺,寫作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人們常說,讀寫不分家,讀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寫的能力。閱讀是吸收的過程,寫作是傾吐的過程,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務必要幫助學生了解讀寫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積極思考、推測的交際過程,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讀書和寫作之間的關聯(lián),并要將讀書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
根據(jù)我們發(fā)給學生的“關于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情況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統(tǒng)計,大部分學生對目前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的教學感到不滿意,他們認為當前的教學法落后,效果不佳。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把KWL的閱讀方式運用在大學英語的讀寫教學中,以讀促寫,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加快閱讀速度,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KWL 的理論依據(jù)
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康德于1781年最早提出了圖式理論。他認為圖式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用于理解、解釋心理活動過程的一種理論模式,人的大腦中存在純概念的東西,圖式是連接概念和感知對象的紐帶。1932年,人工智能學家F.C.Bartlett把圖式定義為人們過去的經(jīng)歷在大腦中的動態(tài)組織,并將圖式概念運用到記憶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研究中,圖式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980年和1983年,人工智能學家D.E.Rumehart和P.L .Carrel又分別把該理論進一步加以完善并將其運用到外語教學中,用于解釋外語學習和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1985年,由于人工智能科學對心理學研究的影響,J.Anderson等人把圖式理論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一部分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圖式理論認為,任何語言材料,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并無意義,它只用于指導聽者或讀者如何根據(jù)自己原有的知識,恢復或構(gòu)成新的知識。閱讀中,或者是因為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致使學生難以激活頭腦中的相關圖式知識,或由于學生的原有知識圖式量的不足,存在文化差異、學科差異等,還不具備基本的可激活圖式,可無法完成圖式知識的量變與更新。
圖式實際上就是各種各樣的知識(語言知識、歷史知識或一種專業(yè)知識)在大腦中的存儲單位,圖式的總和即是一個人的全部知識,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背景知識。加強學生的背景知識,建立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圖式理論的精髓所在?;谶@種理論,Ogle于1986年提出了一種指導閱讀的策略,即KWL閱讀策略。啟發(fā)和建立學生的背景知識既是閱讀前的一個重要工作,也是寫作活動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決定著最終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質(zhì)量。因此,本項目的研究對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產(chǎn)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試圖根據(jù)圖式理論,利用KWL的閱讀技巧,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以期達到同時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為全日制2011級大學本科學生,專業(yè)分別是護理學和社會保險,學生人數(shù)共86人。
(三)研究工具。本項目的研究工具有兩個,一是與本項目有關的調(diào)查問卷。二是SPSS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軟件。
(四)研究方法。本項目研究首先采用問卷形式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其目的是調(diào)查學生對讀寫教學課程看法、收獲、要求及建議,同時介紹KWL。然后選兩個班跟蹤研究,一個班為實驗班,教師在上閱讀課時,給學生傳授KWL的閱讀技巧,在讀寫課堂上反復使用KWL,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另一個班為非實驗班,采用傳統(tǒng)的讀寫分離的教學方法,一個學期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成績進行總結(jié)對比。
(五)研究程序。首先,根據(jù)項目內(nèi)容設計調(diào)查問卷。其次,利用下課前10分鐘,把問卷調(diào)查表發(fā)給學生。為保證調(diào)查結(jié)果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客觀性,在學生填寫問卷前,老師應向?qū)W生介紹問卷的內(nèi)容,說明填寫問卷的要求,學生最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所有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統(tǒng)計在兩周內(nèi)完成。接著,根據(jù)統(tǒng)計結(jié)果,參照同學們的讀寫成績,確定具有代表性的班別作為實驗對象并開展研究工作。
四、KWL在讀寫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如表1所示,K 代表“What do I know”,這是一個集體討論或個人思考的過程。此過程的目的在于調(diào)動學生獲取對某個材料的已有知識,并從別人的表述中增進自己的知識;W是“What do I want to know?”此過程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材料,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提出問題以表達心中渴望獲得新知識的愿望,解決問題便成為學生閱讀的目的;L指“What have I Learned”。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嘗試從文章找出問題的答案,并總結(jié)自己在文章中學到的新知識。
表1K-W -L
Know(步驟1)
(before reading) What(步驟2)
(before or while reading ) Learned(步驟3)
(after reading)
在讀寫課堂教學中,KWL策略的運用包括三個基本步驟,如下,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九單元為例。
步驟1:閱讀課文前,老師把問題(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ollege success?)拋給學生,讓學生把已知的知識獨立寫出來,考查學生能寫些什么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組織這些內(nèi)容,然后在小組或全班同學中討論,展示他們的作業(yè)。在學生展示作業(yè)的過程中,老師可適當?shù)馗龑W生寫作中的出現(xiàn)的詞匯及語法方面的錯誤。由于學生本身是大學生,對這個話題饒有興趣,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間的互動頻繁,課堂氣氛顯得非?;钴S。
步驟2:老師讓學生完成步驟1的討論后再去閱讀范文,以引起學生對步驟1留下的問題的注意和思考。同時,老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前,寫出自己的閱讀目的、預料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等,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課文。在有了以上的預測后,學生就能自覺地發(fā)現(xiàn)并欣賞文章的獨到之處,將新的知識輸入到大腦中。由于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讀,他們讀得認真、仔細而且熱情很高。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可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不斷提出更多的問題,找出更多答案。
步驟3:學生就步驟2自己提出的問題找出答案之后,老師便要引導他們分析課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找出文章的語言點、難點和重點,同時,老師也可以就課文中學生容易忽略的一些細節(jié)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最后老師要求學生按照所讀文章的寫作體裁,把步驟1原有的知識和步驟2獲得的新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成一篇文章。
完成以上三個步驟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之后,學生相互之間的知識得到互補,既加深了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寫作時也有話可說了。課后,如果老師再給學生布置一篇題材和內(nèi)容與課堂上學生練習過的材料相近的讀寫任務,效果會更佳。
五、結(jié)果反饋分析
通過一個學期的追蹤研究,考試后兩個班學生的讀寫成績通過SPSS分析得出表2的結(jié)果。
表2獨立樣本T分析
表2表明:實驗班同學的平均成績比非實驗班同學的成績多10分;實驗班同學之間的成績均衡度比非實驗班的??;P=0.000<0.005,說明在顯著意義上有差異。非實驗班的同學成績提高不明顯,而實驗班同學在接受KWL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后,寫作的內(nèi)容、句子結(jié)構(gòu)、詞匯的使用、語言準確性以及整體印象方面均有顯著的提高;在語言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上提高特別顯著。
實踐與研究表明,以讀促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從學生完成的情況反饋中可以看出,與傳統(tǒng)的閱讀、寫作分開教學的方法相比較,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既獨特又新穎,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寫作能力。老師教學生在閱讀鑒賞的同時滲透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側(cè)重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使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寫作的思維模式,真正做到用英語思維,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每個步驟進行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求學生動腦想,還要求學生動手寫,按照作文的標準格式把已知的和想知道的東西表達出來。這個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復習了舊知識,也可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積累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互動能讓閱讀與寫作都變得鮮活,讓學生的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都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從而造就高效的課堂教學,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自信。學生在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上也均提高顯。
六、結(jié)語
傳統(tǒng)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評性思維。與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相比較,基于圖示理論的KWL,使得學習環(huán)境比較輕松,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老師很尊重每個學生個體,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解決了許多中國學生在課堂上常常羞于開口、擔心犯錯被老師和同學笑話、保持沉默、不主動參加課堂活動的老大難問題。實踐證明,KWL 的整個讀寫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求知欲展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啟發(fā)式思維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快樂地學習,有效地發(fā)(下轉(zhuǎn)第165頁)(上接122第頁)展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終身獨立學習自自主學習的能力的目的。讀寫結(jié)合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培養(yǎng)學生真正以語言為工具來探索、研究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Aebersold J A,F(xiàn)ield M L. From reader to reading teacher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商學君,穆婉姝.基于認知圖示理論的閱讀教學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3)
[3]鄭樹棠,等.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204-206
[4]李平.從圖式論看閱讀前導對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作用——一份實驗報告[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9(5)
[5]李森.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新思路:體裁教學法[J]. 外語界,2002(5)
[6]付永超.論大學英語讀寫課中“探究式”任務型交際活動的設計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11(12下)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3JGA130)
【作者簡介】歐敏鴻(1963-), 女,廣西梧州人,廣西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法。
(責編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