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在老大身上的事,從來都不是一家公司的事,而是整個行業(yè)的震蕩。
于是在消息宣布之后,多年老對手、焦慮的趕集網立即發(fā)出了內部郵件,自稱流量已超過58,58高管隨后在朋友圈反唇相譏,煞是精彩,原文照錄如下:
“我忍不住評價幾句,從58同城上市,增發(fā),和騰訊合作,我們還沒有發(fā)內部郵件,就有人開始分析大局發(fā)給自己員工了。文章是枯燥無味的市場大好,我們大好,弟兄們努力的三段論。我只想問幾句,騰訊7.36億都可以控股貴公司了,看了貴公司幾個月后,為啥選擇在58做個小股東,而不選擇貴公司?這些為啥不和弟兄們講清楚?為啥引用的數據只引用2013年5月份艾瑞的招聘對比數據,艾瑞2014年5月的數據出來了,招聘,房產,黃頁各個頻道的對比數據都有了,為啥不拿出來給弟兄們看看?一直說移動一片大好,為啥不列出91,360,豌豆莢,百度應用各個平臺的下載量對比,和弟兄們說?我有點不淡定了,有些時候說出來再看球就比較淡定了,淡定,淡定?!?/p>
只有同行最了解同行,已無須廢話解讀。騰訊入股58之后,業(yè)界多處傳出了百度、阿里評估接手趕集的風聲,但條件是要求控股,而且給的價格不算很高。
百度、阿里巴巴接手趕集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問題是,現(xiàn)在本地生活服務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純流量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場景、用戶關系。顯然騰訊可以給58大量場景的延伸,以及人與人的鏈接,這是百度、阿里巴巴所不具備的。
從投資人角度講,燒錢這么多年,早已到了退出的時候了。老股東很難繼續(xù)跟投,新股東要拿出巨額的真金白銀去和“騰訊+58”組合血拼太難了,賣給百度阿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看具體估值多少了。資本的游戲規(guī)則,從來都是殘酷的。
一個坐擁6億用戶QQ+超級移動船票微信,對中國互聯(lián)網控制力最強。一個坐擁中國互聯(lián)網的O2O長尾流量,通過早期地面推廣隊伍“干了沒人愿意干的苦活臟活累活”,從資本、商戶到品牌建立了難以逾越的優(yōu)勢。
之前,騰訊入股搜狗36.5%,搜狗是搜索第二名;入股大眾點評20%,點評是被美團超越的團購第二名;入股京東20%,京東是電商第二名。“第一+第一”是中國互聯(lián)網前所未有的超級組合,這將給整個行業(yè)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
58的業(yè)績加上O2O概念的性感,使得分類信息的價值開始凸顯。騰訊入股58也就不足為奇,只是在上市被搶先了的趕集網,在被并購的時候再次被搶先,此種尷尬不言而喻。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