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揚揚
摘 要 鋼琴學習不僅能開發(fā)兒童智力,也是使兒童獲得音樂和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我國,鋼琴業(yè)余學習中,兒童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兒童的心理變化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面對目前兒童鋼琴教學中教師的心理學知識的相對缺失,本文旨在通過對鋼琴學習中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兒童鋼琴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 鋼琴學習 心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quiry in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LONG Yangyang
(Applied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Learning piano not only can develop children's intellig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make children get the music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In China, the piano part-time study, children ar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pian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nges ar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Faced with the relative lack of child psychology teaching knowledge,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ldren studied piano teaching,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Key words piano learning; psychology; teaching
自鋼琴傳入中國,人們對鋼琴教學的研究也就隨之開始,鋼琴教學和鋼琴藝術都有著近300年的歷史。到19世紀下半葉,隨著心理學理論的發(fā)展,人們也將對鋼琴的研究與心理學越來越多的結合起來。鋼琴學習對于兒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了鋼琴學習。然而兒童其本身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和規(guī)律也越來越引起學者的注意。本文通過對兒童在鋼琴學習中的心理問題進行探究,分析符合兒童心理規(guī)律的兒童鋼琴教學方法。
1 兒童鋼琴學習的價值
兒童鋼琴學習對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鋼琴學習,首先便是要求兒童食譜樂譜。對于兒童來說,譜表中的五線四間等符號都是視覺辨析與記憶的難題。兒童通過視覺和思維的良好合作,達到對樂譜的記憶。通過樂譜符號的識讀與學習,在增強兒童次序感的同時,兒童思維的嚴密度也可大大提高。
鋼琴彈奏的初級環(huán)節(jié)是視奏,要求把樂譜中的符號轉換成演奏行為。為了完成視奏,彈奏著必須把鍵盤的位置和樂譜以及音樂語言準確的對應。視奏中彈奏者需要在理解樂譜的含義的同時用手指敲擊黑白鍵使之以聲音的形式展示出來。在視奏過程中,對彈奏著來說,要把握好樂譜時值、鍵盤的方位以及十指的交替協(xié)調等,這同時也是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同時也極大促進了人的直覺系統(tǒng)。鋼琴練習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大量五線譜,而五線譜中音符等又在不斷的變化,轉瞬即逝,練習者必須時刻要細心,集中注意力,對自己嚴格要求,如此一來,就會促使兒童學會去關注細節(jié),兒童對于學習任務的責任感也可被喚起,繼而也會關注任務完成的效果以及質量。
另外,鋼琴學習的質量好壞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兒童自身的實踐操作。遇到難題,鋼琴教師也只是擔當指導的角色,更重要的還需要靠兒童自我的體驗揣摩,需要兒童依靠自己獨立地克服難題。因此,兒童在鋼琴學習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獨立自主性,在其他學科學習中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學著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
現(xiàn)代的種種醫(yī)學實驗表明了手腦相聯(lián)的生理學以及心理學原理。因此,通過手腦并用便可借以開發(fā)人的智慧。無疑,鋼琴學習便成了開發(fā)腦功能的途徑之一,此外它也可以增強彈奏者的協(xié)調性。
另外,鋼琴的演奏還是一種具有個性化色彩的創(chuàng)作,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音樂傳送。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還會伴隨一種不由自主的肢體表達。其中肢體語言的產生,又可促進兒童個體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
2 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一些心理特點和問題
鋼琴教學時一門專業(yè)的學問,而兒童的鋼琴教學,更顯其特殊性。如何更好地讓兒童接受并愉快學習鋼琴,是一門學問。其中,對于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一些心理特點和問題,越發(fā)引起學者的重視。
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音樂能力是不同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音樂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其發(fā)展是驚人的。3歲的兒童,對演奏樂器懷有非常濃的興趣。到4歲或者5歲的兒童,由于受故事,詩歌等的熏陶,很快便可利用對語言的理解來理解體會并表達樂曲。6~8歲的兒童,可以鑒賞音高、和音。9歲之后,兒童便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對于樂曲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
要想準確把握兒童的鋼琴學習規(guī)律還需分析兒童學習鋼琴中的心理活動。通過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有如下特點:(1)對直接的感性認識的獲取較為主動,反之,對于被動的理性認識獲取較為被動。兒童多為鋼琴的美妙旋律所吸引,而在樂器學習中必然要加入基礎性的樂理知識和技巧,然而學習掌握這些知識的過程又是枯燥的,加之重復性的技巧訓練,兒童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足,因而兒童會表現(xiàn)出被動的情緒,而這種狀態(tài)也給兒童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2)好奇心強,但是缺乏意志力。兒童有著較強烈的好奇心,然而如果不能將兒童的好奇心轉換成兒童的鋼琴學習的興趣,投入到持之以恒的鋼琴學習中,那么對于鋼琴,兒童也只能停留在“短暫興趣”上,不可能使兒童進行系統(tǒng)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中。(3)喜歡創(chuàng)造性“亂彈琴”。教育心理學中有這樣的觀點:發(fā)展智力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在兒童的鋼琴學習中,教育工作者如果有意識地去激發(fā)兒童的這種思維,那么在增強兒童對音樂的理解的同時,又對其智力發(fā)展有很大益處。(4)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正常人可以將注意力保持在一件事上并且不被邊緣以外的思想所打攪的時間是11秒。然而,面對一部感興趣的小說,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又有無限延展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被稱作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人的本能,而有意注意則需要培養(yǎng)。生活中經常發(fā)現(xiàn)家長會要求兒童在規(guī)定時間內或按具體的遍數彈琴。在鋼琴反復練習中,會發(fā)現(xiàn),兒童特別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是一種很消極的方法,不僅不能提高兒童的鋼琴練習效果,而且還會使之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因此要需要使兒童認識到鋼琴的反復練習是不斷深化的過程,并不是單純的量的增加,在興趣的基礎上明確每一步的目標加強練習。(5)自卑膽怯心理。 在鋼琴練習中,有些兒童膽怯、被動,非常害怕公開演奏,更為明顯的是在私下練習時也因為擔心受他人嘲笑盡量降低音量,以求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在鋼琴練習難度增加時,兒童容易產生對技術的畏難心理,繼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有的甚至放棄了鋼琴學習。
3 應對策略
鋼琴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感知、注意力、意志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因素。兒童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是復雜的。鋼琴學習演奏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標。雖然學生是鋼琴演奏學習的主體,然而上述心理問題的應對和克服與教師有著很大的關系。
鋼琴教學工作者,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表現(xiàn)出的音樂能力特點來因材施教的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為了打開兒童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大門,鋼琴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感染、啟迪兒童對鋼琴的情感,用誘導或激勵的方式來加深兒童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對于兒童的“亂彈琴”家長和教師不可一味的壓制兒童,要對其創(chuàng)作給以有意的關注和肯定,必要時,鼓勵其充滿童真、童趣的樂曲,提供給兒童演奏其樂曲的機會。一個好的鋼琴教育者應該是讓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的指導者。
參考文獻
[1] 史愛華.兒童鋼琴學習價值新論——關于音樂與兒童智慧發(fā)展關系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9(1):42-45.
[2] 方樂樂.從發(fā)展心理學及社會生態(tài)學視角探索3-6歲幼兒園鋼琴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