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璐
“分層教學”,這個詞并不陌生,因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培優(yōu)補差”,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的個性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學科組開展課題:“百首經(jīng)典名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百首經(jīng)典名曲的鑒賞如何有效地滲透到學生的音樂課堂中,如何真正成為學生心中的“百首”,一直是我們討論和深究的話題,那么,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是否可以使百首經(jīng)典名曲的鑒賞與之相運用呢?
一、分層鑒賞的原因
每個學生因環(huán)境、教育和個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影響都具有較大的差異,為了使學生在每節(jié)課中都有所收獲,優(yōu)差分化降低到最小,就要制定符合各種程度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而百首經(jīng)典名曲與我們音樂課的教學內(nèi)容并不沖突,甚至應該說是一種擴充和延生,那么它的滲透同樣也需要一定的目標性和方法性。根據(jù)學生間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同樣可以將百首經(jīng)典名曲的鑒賞方式進行不同層次和種類的劃分,這種針對性的分層鑒賞才能有效地開展于每一個學生當中。
二、分層鑒賞的方法
(一)根據(jù)學生能力和興趣分層
班級學生的音樂知識和實際操作水平應該是有所差異的,有的同學音樂素質(zhì)好,音準好,節(jié)奏感強,又有一定的音樂特長(如正在學習樂器的、校合唱隊成員等);而有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差,能聽出音高但是唱不準或者能唱準,但是不能準確地說出音名,而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倒是很高;還有的就是逆反心理強,根本就不喜歡音樂的。一百首經(jīng)典名曲,但從數(shù)量上來看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如果還想要有質(zhì)量就必須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先進行簡單有效的分類,試想可以將百首經(jīng)典名曲劃分為歌曲類、欣賞類或器樂類。那些正在學習樂器的同學,我們可以在課后將他們集中起來,給他們介紹一些器樂類的經(jīng)典名曲, 比如鋼琴曲《彩云追月》、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賽馬》,他們正在學,會比較感興趣,也就愿意在課后花上一小部分的時間去了解這些名曲,或者有的同學可以在學彈的同時就順便學習了作品的背景、賞析等內(nèi)容;而那些在音樂課上特別喜歡唱歌的或者校合唱隊音準較好的同學,我們可以推薦他們在課后去聽一些歌曲類的經(jīng)典名曲,比如《茉莉花》、《校園的早晨》、《歌唱祖國》,首先先傳唱開來,為更深層次的了解打好基礎 。那么欣賞類的經(jīng)典名曲對于學生來講往往比較枯燥,并不感興趣,我們也可以把這些曲子放到音樂課堂中,或者選擇與單元內(nèi)容相關的欣賞體裁的形式呈現(xiàn),教師引領,與學生一起通過分段、手勢、圖形等互動的活動方式開展鑒賞。當然,我們還可以將歌曲類再細分為中國歌曲和外國歌曲或器樂類劃分為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學生可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種類進行聆聽和鑒賞。
(二)將課堂鑒賞和課后鑒賞有機結(jié)合
既然要面向全體學生,按學生能力和興趣分層的鑒賞還太過局限,我們還應該在課后分類欣賞的基礎上再作提升。比如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首歌曲《夏夜》,它是一首簡單的、填充式的二聲部合唱歌曲,活潑天真,充滿童趣,表現(xiàn)了夏夜里螢火蟲閃閃爍爍、漫天飛舞的可愛形象。因為它的傳唱性,所以它也被編為百首經(jīng)典名曲中的一首,那么這樣一來,我們除了可以讓學生先在課后開展了解和聆聽這些初步淺層次的鑒賞之外,接下來就可以在課堂當中繼續(xù)開展起來了。鑒于它是一首二聲部的歌曲,所以我們安排音色比較好的同學聆聽和演唱第一聲部的主旋律部分,而那些音準較好的同學則可以負責第二聲部的鑒賞和實踐。然后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可以進行雙聲部的相互聆聽和學唱過程性的分享,并交流難易感想,老師則根據(jù)學生給予的反饋信息進行整合和訓練學生之間的合唱初步合作。這樣將課后鑒賞和課堂實際生成有機結(jié)合,學生對于作品的了解就更具深刻性了,那么我們在學生中間開展“百首經(jīng)典名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的目標性和方法性就更為明確了,效果也會隨之而付諸。
(三)由淺入深的制定分層目標
一百首經(jīng)典名曲,對于學生來說種類不同,階層不同,接受的難易程度更為不同。為了使之新鮮度始終保持,我們也需要由淺入深的制定鑒賞目標。不管是哪一類別,我們都可以依照這樣一種鑒賞的階梯模式進行:反復聆聽(自然記憶旋律)——初步哼唱——作品名稱和旋律的對接——了解作品(樂曲概述、創(chuàng)作背景、樂曲賞析),從體驗到比較到探究到合作,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傊鶕?jù)學生課后和課堂上所反饋的情況進行目標和實際操作方法的制定,那么之一課題的開展也就始終貫穿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去了,自然生成,扎實有效。
三、分層鑒賞的注意點
(一)課題組老師要切實有效的制定好每一階段的分層模式,規(guī)范化、清晰化和計劃性。
(二)課題組老師要有較強的課堂和課后的組織能力,恰當?shù)慕M織和指導,學生百首經(jīng)典名曲的滲透才會更具有推進性。
(三)要有長期的計劃,不可以急于求成,這一課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貫穿,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總之,分層鑒賞對于“百首經(jīng)典名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