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進行心理測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做了一次“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guān)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準確性。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總共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考試,奇跡出現(xiàn)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其成績都有明顯提高,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敢于發(fā)表意見,與師生關(guān)系也很融洽。
實際上,這是一次期望心理實驗,名單是隨機抽取的,研究者借助他們的權(quán)威,將名單變成“權(quán)威性謊言”來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們一直把這份名單藏在內(nèi)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diào)滋潤著學生心田,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從而變得更加自信、自尊、自覺、自強,因此在各方面都獲得突出進步。這個效果非凡的實驗,后來被譽為“羅森塔爾效應”。
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說過:“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每個人都蘊含著巨大的潛力,而“相信自己行”的自信心則是喚醒和激發(fā)沉睡的潛力的一把萬能鑰匙??梢哉f,自信是歷史上一切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有了自信就有了導向和動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反之,缺乏自信則意味著自我埋沒,無所作為。每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才,都應堅定地樹立和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
猴子分粥,公平至上
動物園的猴山上有7只猴,它們每天的食物是飼養(yǎng)員送來的一桶粥。食物有限,為保證每只猴都能填飽肚子,眾猴決定建立分粥制度。它們先是實行抓鬮兒制,但很快大家發(fā)現(xiàn),抓到鬮兒的猴分得的粥最多,可有的猴一連幾天沒抓中鬮兒,連續(xù)幾天都吃不飽。隨后,抓鬮兒改成眾猴輪流分粥,這種辦法看似平等,可每只猴只有在自己分粥那天才能吃飽。接著改為由德高望重的老猴作為“山長”來分粥,開始這只老猴還比較公正,但沒過多久,眾猴開始拼命巴結(jié)他,他就為自己和會溜須拍馬的猴多分些粥,結(jié)果搞得猴山上烏煙瘴氣,怨聲載道。眾猴痛定思痛,決定實行民主化管理:由3只猴子組成分粥委員會,其余4只猴子組成監(jiān)督委員會,形成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誰知好景不長,彼此又開始相互指責,你說我假公濟私,我說你無理取鬧,等到他們鬧夠了,粥也涼了。猴子們最終商定:7只猴輪流分粥,但分粥者要等其他猴子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采用此法后,為了避免自己吃得最少,每只猴子在分粥時都盡量分得均等,7只碗里的粥幾乎一樣多。從此,猴子們再也不為爭吃粥而吵鬧不休了。
鄧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現(xiàn)實中,一切管理者必須要以民生利益為導向,不斷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切實保證在利益分配、資源分享上公平公正,才能持續(xù)提升國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打小報告等于束縛自己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飯后,小和尚洗碗時,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大和尚立馬跑到老和尚外打小報告:“師父,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大和尚立即啞口無言。
人都有可能“打破碗”,給別人打小報告就等于束縛了自己,誰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失誤呢?對他人苛刻,等于在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壓力;給別人留面子,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留下臺階。正所謂: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名利之害,甚于河豚之毒
鬼谷子王詡是戰(zhàn)國時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奇才隱士,著名的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都是其弟子。適逢伯樂壽誕,鬼谷子帶著弟子龐涓前去賀壽。不料,得知伯樂的大弟子因食河豚中毒身亡。奇怪的是,伯樂對這位自幼追隨自己、情同父子的弟子之死表現(xiàn)得并不怎么悲傷。龐涓問其原因,伯樂道:“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其味之美,也無他食能比。我多次勸他,莫因貪口腹之欲而招來亡身之禍,但他不聽。前幾次他垂釣河豚蒸而食之,僥幸未遇其毒,今日又食,終于身死。”伯樂又看著龐涓道:“世上的達官顯貴皆是如此,貪名逐利,身死名滅,卒為人笑?!惫砉茸勇劥耍粲兴傅貙嬩傅溃骸懊?,甚于河豚之毒,弟子謹記?!饼嬩改樕@不悅。后來龐涓官至魏國上將,戰(zhàn)功顯赫,但其貪暴奸險,樹敵無數(shù),陷害師兄孫臏,后在馬陵道中埋伏而喪命。伯樂的弟子們聽師父說起此事,才知道伯樂不僅善于相馬,也能相人呢!
吳承恩在《西游記》中說:“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從古至今,貪圖名利成了蕓蕓眾生難以跳出的怪圈,明知有許多人因此誤入歧途、害人害己,卻仍前赴后繼,至死不悟。要跳出貪名逐利的怪圈,唯有看破放下,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到達淡泊明志、寵辱不驚、超然忘我、奉獻為樂的境地,此外別無他法。
降低標準,鯉皆成“龍”
古代傳說黃河的鯉魚一旦躍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21世紀的新一代鯉魚們生來志大,聽說此事后紛紛去嘗試,無奈龍門太高,嘗試者個個累得半死,摔得滿身是傷,仍無一個能跳過去。鯉魚們經(jīng)過共謀,一起向龍王請求將龍門降低一些,但龍王不答應。它們就一齊跪在龍王面前苦求,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于被感動,遂答應了它們的要求,將龍門的高度降低。于是,鯉魚們排成隊,一個跟著一個跳過了龍門,全都變成了龍。但不久鯉魚們就發(fā)現(xiàn),雖然彼此間相互尊稱為“龍”,但德行、能力、水平還跟以前沒什么兩樣。他們又一起向龍王訴苦,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高度的,你們要想找到真正成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學術(shù)大師季羨林生前在談及學術(shù)職稱泛濫時,曾感慨地說:“現(xiàn)在是‘教授滿地走,講師多如狗,話雖不雅,卻是事實。這是學術(shù)的貶值,對真正的人才反而失去應有的評價標準和獎勵?!痹谡劦接腥朔Q他為“國學大師”時,他不安地說:“泡沫,都是泡沫。我不需要什么架子,都是很虛的東西。”可以說,在人才職稱或?qū)W位評定上,絕對不能降低標準,若出于私利需要而人為降低標準,必然造成職稱或?qū)W位貶值,導致魚龍混雜,真正的“龍”反而不為人們所知曉了。
寬厚能忍,化敵為友
在美國一個農(nóng)貿(mào)市場里,有位中國婦女的生意特別好,這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有些商戶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這位婦人只是寬容地笑笑,不予計較,不聲不響地把垃圾掃到自己攤位的角落里。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女觀察了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里來,你為什么不生氣?”中國婦女笑著說:“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里掃,垃圾越多就代表來年會賺更多的錢。現(xiàn)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里,我怎么舍得拒絕呢?”從此以后,那些垃圾不再出現(xiàn),到她那里買菜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周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狈▏骷矣旯f:“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边@位中國婦女正是以寬厚的德量,將眾多同行的羨慕嫉妒恨像垃圾一樣統(tǒng)統(tǒng)予以消化吸收,從而消解了競爭者的戾氣,化干戈為玉帛。反之,如若針鋒相對,以牙還牙,那只能使嫉恨加深,怨氣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