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姜才勝 鄭毓倩
摘 要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并且鼓勵學生將外部存在的知識轉化成主觀的內在的知識。本文主要從英語知識內化的相關條件以及將英語知識內化為學生素質的具體途徑這兩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老師英語的教學以及學生學習英語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知識內化機制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Knowledge Mechanis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Cuiping, JIANG Caisheng, ZHENG Yuqi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25)
Abstrac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is to guid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transformed into knowledge exists outside the inner subjective knowledge. This paper describes mainly from the English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conditions and the specific ways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English as the quality of these two areas, in the hope that teachers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nowledge mechanism; research
0 引言
知識內化的過程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要通過語言的感知、語言感知的登記以及對詞語的識別這三個過程來完成知識的內化,然后將獲取的新知識轉化成自己已有的知識,因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掌握足夠多的基礎知識才能將新的知識成功地進行內化,原有的基礎知識越扎實,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新的單詞以及句子才能識別得更快更好,才能快速地將新知識內化,從而形成新的英語知識儲備。
1 知識內化機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定位
大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將自己原本就具備的外部知識以及相關信息轉化成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有關聯(lián)的內部知識,從而加強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樣的過程就叫做知識的內化。通過知識內化的過程,對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句子、文章的理解以及知識量的豐富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過程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們擔當著不同的角色,老師主要是授予者,將分散的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而學生是接受者,通過自已以往的知識結構對老師授予的新知識進行消化吸收。
2 英語知識內化需要具備的條件
2.1 在英語學習材料方面應該具備的條件
學習材料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必備基礎,學習材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對新知識學習的效率以及最終結果。而學習材料的邏輯性則是英語知識內化的客觀性條件,因而學習材料中最關鍵的要素就要具備邏輯性,所謂邏輯性就是承載新的知識的學習材料要能夠與知識的內部建立相應的關聯(lián),與此同時,承載新知識的學習材料也要與學生們原本的材料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一來,學習材料的邏輯性意義就體現(xiàn)在將學生已有范圍內的有關概念與學習材料本身達成某種一致性,通俗地來說就是學習材料易于被學生們所理解。
2.2 在學生原本的認知結構方面應該具備的條件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單單靠具備邏輯性的學習材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在原本的認知結構中具備的適當?shù)幕A結構也是將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新知識進行內化的一個關鍵條件,因而只有當學生的認知結構有了一定的基礎,然后在新的學習材料進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時,學生在利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才能對新的知識進行輕而易舉的消化吸收,然后進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已有的知識,從而變成自己認知結構中的另一部分。
2.3 學生在進行知識內化過程中所應該具備的條件
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材料具備了邏輯性,而且自己原本的認知結構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結構,那么要想更好地做到知識的內化,學生還應該積極地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要主動地將學習材料與自己原本具備的知識結構中的舊知識進行結合,通過舊知識的輔助來加快對新的知識的吸收消化,因而學生的自我主動性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成功內化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3 將英語知識內化為學生素質的具體途徑
3.1 轉變并且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還課堂于學生
當前各高校以及社會中都對大學英語的四六級通過為重點關注對象,因而各高校在對英語的教學要求也就片面地追求高分抑或是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的實現(xiàn),那么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素質教育,首先就要轉變各高校這種片面化的教育觀念,作為英語老師也應該首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及理念,英語老師要以通過教育來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為最終目標,以淡化選拔觀念、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育宗旨,以教育學生為根本,為學生學會做事做人、學會自我求知、學會生活以及學會加強體格等奠定堅實的后盾,具體的在課(下轉第173頁)(上接第162頁)堂教育中,老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間積極性,讓學生踴躍發(fā)言,把主要的話語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們擔當?shù)氖墙虒W過程的策劃者、組織者以及合作者,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而對于學生來說學會去學習遠比掌握知識重要得多。
3.2 對課堂結構進行優(yōu)化,為學生參與課堂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中,學生一般都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中,因而對這種課堂結構應該進行優(yōu)化,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求索知識,要讓他們從學會轉變成會學。所以對老師來說,首先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其次就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預習在前,老師課堂授予在后,最后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因而預習、展示以及反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關鍵性要素了,這樣的課堂結構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了,也讓學生有了參與課堂的基礎,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為學生參與到課堂也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3.3 積極地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與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相比,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效果要高得多,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老師與學生彼此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得多,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老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融洽,也有利于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更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學習任務的明確,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能促進學生們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提高,對于老師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得老師從“教”轉化為“導”。
3.4 積極地開展課外活動,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首先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對英語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才能自覺地參與到英語學習的各種活動中去,并且且學且快樂。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的關鍵手段就是通過課外活動的教學輔助,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英語學習的課外活動,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增長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更有利于促使他們主動、健康地成長和學習。而英語的課外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諸如詩歌、散文朗誦,英文歌曲演唱等等。在英語課外活動的開展中,老師們要加強對課外活動的指導和管理,要切實關注課外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其需要實現(xiàn)的最終目標,對于老師來說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對于學生來說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內化。
參考文獻
[1] 王曉冬,金長城.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知識內化為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 張旭,溫有奎.基于認知的知識內化和外化研究[J].情報雜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