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君
課堂上,除了有聲語言,還有一種無聲的語言,即形體語言。所謂形體語言,就是用眼神、表情、舉止等來表達某種意思的一種無聲語言。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準確、熟練的運用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布魯克斯曾說:“形體語言對于教師幫助學生保持長時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比绾问剐误w語言發(fā)揮得最好,淺談如下:
一、教師眼神的運用藝術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教師的眼神有著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深沉的感情。上課鈴響,教師步人教室在講臺上站定,用目光掃視一下全班學生,學生即可安定下來,班長就會主動喊起立。這時教師的眼神應目光灼灼,用自信、熱情和富有鼓勵的眼神環(huán)顧教室,學生受教師眼神的啟示,注意力很快就會集中,精神抖擻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應流露出敏捷、靈活的眼神,不時地環(huán)顧所有學生,及時地調(diào)控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使學習活動有序進行。在教授教學重點和難點時,教師的眼神應流露出聚精會神、信心十足、堅定不移的目光,配合慷慨激昂的情緒,學生就會受到一種暗示,積極思考。提問學生時,教師的眼神應注視學生,流露出鼓勵和滿懷熱情的目光,學生就會受到鼓舞,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遇到學生違反紀律時,教師應用默默地、嚴肅地目光注視該學生,用眼神制止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在感到教師給了自己“面子”的情況下會悄然地改正。下課時教師應流露出滿意、贊許和繼續(xù)努力的眼神,使學生獲得這節(jié)課十分有意義的感受。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流露出黯淡無光,漫不經(jīng)心,或只看教案或黑板,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很好集中,情緒消沉,萎靡不振,教學活動很難開展得好。有一篇散文詩曾這樣描繪和歌頌教師的眼睛。有時,它像柔和的月光,靜靜地瀉在全班學生的身上,讓幾十顆年輕的心在一片柔靜的氛圍中編織著美麗的憧憬;有時,它像和煦的春風,給犯有錯誤的學生送去勇氣,送去溫暖,送去自尊自強的信心;有時,它像跳躍的火苗,點燃無數(shù)探索的思想,無數(shù)閃光的青春;教師的眼睛,沒有貪婪,沒有陰冷,沒有嘲諷,更沒有兇殘;教師的眼睛,燃燒著熱情,融匯著睿智,流淌著真誠。著名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說:“一身之氣在于臉,一臉之氣在于眼?!苯虒W是一門藝術,和舞臺藝術一樣,正確地運用眼神,會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魅力。
二、教師表情的運用藝術
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它是人的心靈、思想、神經(jīng)的顯示屏幕,比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同樣說“坐下”,微笑著說對學生是贊許和鼓勵;板著面孔說,則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否定,不滿意。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如能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在面部表情的使用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笑的運用。因為微笑是一個人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應,如果經(jīng)常用在學生身上,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這必將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真誠自然的微笑,是那么吸引人,那么美。它會化作一股強大的感召力,把全班學生的心凝聚在一起?!拔闯汕{(diào)先有情”,師生之間拉近了距離,“親其師、信其道”,感情相融,學生會很快走進你的“光圈”,聽從你的指揮,達到教學的最佳狀態(tài)。
三、教師舉止的運用藝術
舉止是指人的身體動作,也是表達形體語言的一種信息系統(tǒng)。英國科學家培根說,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高雅合適的動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舉止得體,高雅大方,不僅能表現(xiàn)自己的修養(yǎng)、氣質(zhì)、風度,而且可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記得一位數(shù)學教師在講授直角坐標系時,一甩手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標準的坐標系,如同用尺子畫出的一般規(guī)范。一個動作就顯示了教師純熟的基本功。接著,這位教師面對學生,雙腿并攏,立正姿式,伸直雙臂。教師的姿態(tài)和黑板上的坐標系相呼應?!昂靡粋€標準的直角坐標系!”同學們鄂然了,第一次發(fā)現(xiàn)教師的舉止這么美,身材這么挺拔,在第一次接受直角坐標系這個新知識時,就將它牢牢地印在了心里。教師優(yōu)美自然的舉止給教學增添了立體感,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教學效果。
課堂上教師的形體語言,一定要服從教學目的的要求,服從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與課堂教學的氣氛、情境及學生心理需要相統(tǒng)一,還要和教師內(nèi)心的思想與活動相一致,做到親切自然、莊重大方,一舉手,一投足,一顧一盼,都恰到好處,都要體現(xiàn)教師的風度。只有將美妙的形體語言和簡潔明快的有聲語言結合起來,才能成為講臺上的“表演藝術家”。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