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穎
當前,青少年群體缺乏感恩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究其根源,就是感恩教育在他們接受的教育體系中所占的位置已經(jīng)被邊緣化。在很多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經(jīng)成為一個盲區(qū),只知索取、不思回報。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不僅是要讓他們懂得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師長教育之恩、朋友關愛之恩,更是培養(yǎng)他們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意識和自立意識的重要手段。我認為,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精心培育班級“感恩文化”,是學校進行公民教育、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有效手段。
感恩父母,學會自立
我要求學生用一周的時間把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溫馨照片,使學生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我還讓學生把父母為培育自己成長所支付的費用盡可能地羅列出來,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平時視而不見的是一筆筆多么昂貴的財富,而這一筆筆財富又蘊含了父母深切的愛。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引導學生們在生活情境中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之心,我提出了三項感恩作業(yè):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為父母消除疲勞;當家一天為父母分擔家務。我要求學生們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具體的行動,讓學生們經(jīng)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自覺地把感恩之心轉(zhuǎn)化為自主的感恩行動,為今后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修養(yǎng)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礎。
感恩老師,擔當責任
為了讓學生理解老師的辛苦,我堅持利用每天晨檢的時間給學生講老師們的故事。英語唐老師為了畢業(yè)班的學生們能考出好成績堅持早晚給學生補課,卻經(jīng)常不能準時到幼兒園接自己的孩子。體育高老師的家離學校很遠,但無論春夏秋冬他都堅持早晨七點到校給田徑隊的學生們訓練,從未請過一天假。聽了這些真實的故事以后,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了且寫得工整漂亮了,學生對老師們的尊重與敬佩在不斷的溝通中變得更加深沉了。
在臨近畢業(yè)的時候,我利用班會時間展示了平時收集的個別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作業(yè)本,看到自己這六年來的巨大變化與進步,許多學生都感慨萬千。我還和學生們一起回憶了曾經(jīng)教過他們的老師,以及老師們曾經(jīng)給予他們的幫助。最后,全班同學一起評選出了“最讓我感動的老師”,每位同學都寫下了自己心目中最為敬佩和感謝的老師及推薦理由,讓老師們感動不已。
感恩母校,付諸行動
在畢業(yè)典禮中,學生們回憶自己在母校六年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經(jīng)歷,都情不自禁地給幾年來辛勤付出的老師們深深地鞠了一躬。儀式結束以后,為了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感恩母校、回報老師的機會,我又組織本班學生開展了感恩母?;顒?。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六個小組共計為老師和同學們服務330次,均受到好評。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學生們積極參與了許多募捐活動,其中有“為旱災地區(qū)的小朋友捐款”“為震區(qū)復課的小朋友捐獻學習用品”“為西部貧困地區(qū)小朋友捐獻圖書”等。每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學生們都會在給予別人幫助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施恩的快樂。為了回報母校的培育之恩,學生們還自發(fā)地利用課余時間撿垃圾、拾廢品,用賣廢品積攢下來的錢買了一面理容鏡,作為禮物送給母校。學生們從“受愛”到“施愛”,從知恩到報恩,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成為知恩圖報、心存博愛的人,為將來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公民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基礎。
感恩教育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內(nèi)化”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xiàn)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能夠營造感恩氛圍,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立意識,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存,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有助于融洽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校關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提升公民素養(yǎng),同時也有助于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