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源輝
摘 要:高三年級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一個學年,采用合適的復習模式將會幫助學生順利備戰(zhàn)高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體系+問題”;復習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復習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采用教材結構進行專題復習的模式,對專題內(nèi)容進行拓展補充和深度挖掘,這種模式過后的遺忘率很高,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越多;二是采用高考考點進行復習,這種模式從內(nèi)容看針對性強,但對知識的整合不夠,易割斷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要面對上百個考點,會出現(xiàn)“茫”和“亂”的問題。本人在復習教學中采用“體系+問題復習模式”進行教學,從學生角度看,這種模式會使知識內(nèi)容清晰直觀,知識運用要求明確,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與同行探討這一模式。
一、把握教材,領會課標,構建體系,帶出問題
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把眾多的知識進行整合,這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識方式。到高三年級的后期,學生要應對大量的考試,普遍存在著重應試輕課本、重能力輕知識的問題,出現(xiàn)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如果能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平時在解題訓練中能把知識結構體系作為工具,在頭腦中進行知識的掃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種解題訓練是對知識進行掃描,也是一種對知識的回歸。
知識結構體系的建構,基本上要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建構。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應簡單、清晰。每個體系要有一個主題內(nèi)容,通過主題內(nèi)容來帶動其他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記憶及過后清晰地回憶。在教學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建立很完整的、很龐大的知識樹,從操作看,學生很難駕駛這么龐大的知識網(wǎng)絡。這其實是一個處理核心知識和全面知識關系的體系。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只是一個讓學生駕駛知識的平臺而已,因此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時,要做到在建立清晰、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拓展。
■
如,上表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中進行知識的二級拓展:民主的本質(zhì)、人民民主專政。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三次拓展。這種結構符合不同學生的認識需要。教學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又要培養(yǎng)學生從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方式。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中,還應注意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又要防止把什么東西都往里放,
導致知識結構體系雜亂。
知識結構體系建構完以后,要從體系中找關系,形成問題。只有形成問題,才能把知識盤活,在上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識結構體系中能形成三個問題:
(1)要用民主政治本質(zhì)來看民主政治的內(nèi)容。
(2)民主政治內(nèi)容。公民政治權利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內(nèi)容、渠道及意義。
(3)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二、用問題來駕駛考點,以課標的要求來處理考點復習的深淺程度
每個考點是相對獨立的,考點又多,因此,我們需要用問題來對考點進行整合。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可以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政治生活的內(nèi)容”“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來整合本單元的9個考點。第二單元可以用“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4個問題來整合9個考點。
考點更多的是從內(nèi)容上來界定,至于內(nèi)容復習到什么程度,一要從課標的要求來把握;二要從大量的例題案例來歸納。
三、分析現(xiàn)實問題,把知識層面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聯(lián)系起來,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復習教學中首先向?qū)W生展示以下問題:
例1:(具體材料略)2008年度中央財政預算是如何體現(xiàn)我國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目標的?
例2:(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我國政府對糧食連續(xù)四年增產(chǎn)所起的作用,并舉例說明。
例3:(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政府在解決黃河斷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演示例題讓學生直觀獲得這樣的認識:如何認識處理現(xiàn)實中的這類問題——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這種問題就是本單元所學知識要運用、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復習教學中所有知識都要指向這一問題,在“我國政府的性質(zhì)”教學復習中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政府的性質(zhì)”與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是一個什么關系,政府的性質(zhì)要求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及采取什么樣的政策。反過來,政府的行為和政策體現(xiàn)了政府只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再如,“政府的角色”的教學復習中用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來理解政府的行為和政府的政策。
然后再通過練習訓練(前面例題)進一步強化這種知識層面的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在試題練習中常常發(fā)現(xiàn)這種關系有的不是很明顯,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如例1,教材中并沒有講到政府職能的轉(zhuǎn)變,但可以用政府職能內(nèi)容的變化、政府工作的重點、政府工作的方式來說明,例題中的材料就是從財政預算投入的傾斜來說明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的。
最后,對之前提出的問題(認識和處理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進行歸納。(1)這類問題的判斷:其行為主體是政府部門或政府工作人員;(2)涉及知識(不包括涉外行為和對外政策):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和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3)設問類型:如何看待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政府應如何做。
編輯 張珍珍
endprint
摘 要:高三年級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一個學年,采用合適的復習模式將會幫助學生順利備戰(zhàn)高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體系+問題”;復習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復習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采用教材結構進行專題復習的模式,對專題內(nèi)容進行拓展補充和深度挖掘,這種模式過后的遺忘率很高,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越多;二是采用高考考點進行復習,這種模式從內(nèi)容看針對性強,但對知識的整合不夠,易割斷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要面對上百個考點,會出現(xiàn)“茫”和“亂”的問題。本人在復習教學中采用“體系+問題復習模式”進行教學,從學生角度看,這種模式會使知識內(nèi)容清晰直觀,知識運用要求明確,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與同行探討這一模式。
一、把握教材,領會課標,構建體系,帶出問題
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把眾多的知識進行整合,這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識方式。到高三年級的后期,學生要應對大量的考試,普遍存在著重應試輕課本、重能力輕知識的問題,出現(xiàn)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如果能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平時在解題訓練中能把知識結構體系作為工具,在頭腦中進行知識的掃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種解題訓練是對知識進行掃描,也是一種對知識的回歸。
知識結構體系的建構,基本上要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建構。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應簡單、清晰。每個體系要有一個主題內(nèi)容,通過主題內(nèi)容來帶動其他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記憶及過后清晰地回憶。在教學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建立很完整的、很龐大的知識樹,從操作看,學生很難駕駛這么龐大的知識網(wǎng)絡。這其實是一個處理核心知識和全面知識關系的體系。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只是一個讓學生駕駛知識的平臺而已,因此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時,要做到在建立清晰、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拓展。
■
如,上表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中進行知識的二級拓展:民主的本質(zhì)、人民民主專政。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三次拓展。這種結構符合不同學生的認識需要。教學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又要培養(yǎng)學生從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方式。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中,還應注意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又要防止把什么東西都往里放,
導致知識結構體系雜亂。
知識結構體系建構完以后,要從體系中找關系,形成問題。只有形成問題,才能把知識盤活,在上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識結構體系中能形成三個問題:
(1)要用民主政治本質(zhì)來看民主政治的內(nèi)容。
(2)民主政治內(nèi)容。公民政治權利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內(nèi)容、渠道及意義。
(3)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二、用問題來駕駛考點,以課標的要求來處理考點復習的深淺程度
每個考點是相對獨立的,考點又多,因此,我們需要用問題來對考點進行整合。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可以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政治生活的內(nèi)容”“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來整合本單元的9個考點。第二單元可以用“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4個問題來整合9個考點。
考點更多的是從內(nèi)容上來界定,至于內(nèi)容復習到什么程度,一要從課標的要求來把握;二要從大量的例題案例來歸納。
三、分析現(xiàn)實問題,把知識層面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聯(lián)系起來,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復習教學中首先向?qū)W生展示以下問題:
例1:(具體材料略)2008年度中央財政預算是如何體現(xiàn)我國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目標的?
例2:(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我國政府對糧食連續(xù)四年增產(chǎn)所起的作用,并舉例說明。
例3:(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政府在解決黃河斷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演示例題讓學生直觀獲得這樣的認識:如何認識處理現(xiàn)實中的這類問題——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這種問題就是本單元所學知識要運用、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復習教學中所有知識都要指向這一問題,在“我國政府的性質(zhì)”教學復習中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政府的性質(zhì)”與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是一個什么關系,政府的性質(zhì)要求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及采取什么樣的政策。反過來,政府的行為和政策體現(xiàn)了政府只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再如,“政府的角色”的教學復習中用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來理解政府的行為和政府的政策。
然后再通過練習訓練(前面例題)進一步強化這種知識層面的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在試題練習中常常發(fā)現(xiàn)這種關系有的不是很明顯,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如例1,教材中并沒有講到政府職能的轉(zhuǎn)變,但可以用政府職能內(nèi)容的變化、政府工作的重點、政府工作的方式來說明,例題中的材料就是從財政預算投入的傾斜來說明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的。
最后,對之前提出的問題(認識和處理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進行歸納。(1)這類問題的判斷:其行為主體是政府部門或政府工作人員;(2)涉及知識(不包括涉外行為和對外政策):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和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3)設問類型:如何看待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政府應如何做。
編輯 張珍珍
endprint
摘 要:高三年級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一個學年,采用合適的復習模式將會幫助學生順利備戰(zhàn)高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體系+問題”;復習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復習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采用教材結構進行專題復習的模式,對專題內(nèi)容進行拓展補充和深度挖掘,這種模式過后的遺忘率很高,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越多;二是采用高考考點進行復習,這種模式從內(nèi)容看針對性強,但對知識的整合不夠,易割斷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要面對上百個考點,會出現(xiàn)“?!焙汀皝y”的問題。本人在復習教學中采用“體系+問題復習模式”進行教學,從學生角度看,這種模式會使知識內(nèi)容清晰直觀,知識運用要求明確,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與同行探討這一模式。
一、把握教材,領會課標,構建體系,帶出問題
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把眾多的知識進行整合,這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識方式。到高三年級的后期,學生要應對大量的考試,普遍存在著重應試輕課本、重能力輕知識的問題,出現(xiàn)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如果能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平時在解題訓練中能把知識結構體系作為工具,在頭腦中進行知識的掃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種解題訓練是對知識進行掃描,也是一種對知識的回歸。
知識結構體系的建構,基本上要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建構。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應簡單、清晰。每個體系要有一個主題內(nèi)容,通過主題內(nèi)容來帶動其他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記憶及過后清晰地回憶。在教學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建立很完整的、很龐大的知識樹,從操作看,學生很難駕駛這么龐大的知識網(wǎng)絡。這其實是一個處理核心知識和全面知識關系的體系。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只是一個讓學生駕駛知識的平臺而已,因此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時,要做到在建立清晰、簡單的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拓展。
■
如,上表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中進行知識的二級拓展:民主的本質(zhì)、人民民主專政。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三次拓展。這種結構符合不同學生的認識需要。教學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又要培養(yǎng)學生從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方式。在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中,還應注意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又要防止把什么東西都往里放,
導致知識結構體系雜亂。
知識結構體系建構完以后,要從體系中找關系,形成問題。只有形成問題,才能把知識盤活,在上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識結構體系中能形成三個問題:
(1)要用民主政治本質(zhì)來看民主政治的內(nèi)容。
(2)民主政治內(nèi)容。公民政治權利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內(nèi)容、渠道及意義。
(3)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二、用問題來駕駛考點,以課標的要求來處理考點復習的深淺程度
每個考點是相對獨立的,考點又多,因此,我們需要用問題來對考點進行整合。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可以用“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政治生活的內(nèi)容”“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來整合本單元的9個考點。第二單元可以用“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4個問題來整合9個考點。
考點更多的是從內(nèi)容上來界定,至于內(nèi)容復習到什么程度,一要從課標的要求來把握;二要從大量的例題案例來歸納。
三、分析現(xiàn)實問題,把知識層面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聯(lián)系起來,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復習教學中首先向?qū)W生展示以下問題:
例1:(具體材料略)2008年度中央財政預算是如何體現(xiàn)我國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目標的?
例2:(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我國政府對糧食連續(xù)四年增產(chǎn)所起的作用,并舉例說明。
例3:(具體材料略)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政府在解決黃河斷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演示例題讓學生直觀獲得這樣的認識:如何認識處理現(xiàn)實中的這類問題——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這種問題就是本單元所學知識要運用、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復習教學中所有知識都要指向這一問題,在“我國政府的性質(zhì)”教學復習中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政府的性質(zhì)”與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是一個什么關系,政府的性質(zhì)要求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及采取什么樣的政策。反過來,政府的行為和政策體現(xiàn)了政府只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再如,“政府的角色”的教學復習中用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來理解政府的行為和政府的政策。
然后再通過練習訓練(前面例題)進一步強化這種知識層面的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在試題練習中常常發(fā)現(xiàn)這種關系有的不是很明顯,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如例1,教材中并沒有講到政府職能的轉(zhuǎn)變,但可以用政府職能內(nèi)容的變化、政府工作的重點、政府工作的方式來說明,例題中的材料就是從財政預算投入的傾斜來說明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的。
最后,對之前提出的問題(認識和處理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進行歸納。(1)這類問題的判斷:其行為主體是政府部門或政府工作人員;(2)涉及知識(不包括涉外行為和對外政策):政府的性質(zhì)、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和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3)設問類型:如何看待政府的行為或政府的政策;政府應如何做。
編輯 張珍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