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我國面對外籍學生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就應立足于課堂,聚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是,在一堂中國水墨校本課的課堂上,學生在水墨的揮灑中開始了一段品繪、理解文化的旅程。
課前,教師用水墨繪本的形式制作了故事動畫。上課時,先配合動畫講述元代著名畫家王冕刻苦求學、淡泊名利的成長故事,然后出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讀一讀題寫的詩句,看一看暈染的筆墨,感受畫家借這枝梅花想要表達的意思。帶著這種理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畫梅,最后,每位學生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來為自己的作品題詞。學生有的題了“梅花香自苦寒來”,有的題了“俏不爭春”,還有人繪聲繪色地吟誦了一首描寫梅花的古詩。此時此刻,若不是他們有著金發(fā)碧眼的外表,我真難以相信他們竟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學生。
就在我陶醉其中的時候,突然間教室里傳來了一個不一樣的聲音:“老師,其實除了梅花,還有很多花也會說話!”“哦?你來說一說?!薄敖處煿?jié)送康乃馨,表達對師長的問候……”一個美國女孩說道。來自荷蘭的小伙子也站了起來:“在我們荷蘭,郁金香最有名,而且有很多種顏色,不同的顏色有著不同的花語?!边@時,班里唯一的一名愛爾蘭學生說道:“在愛爾蘭,人們會將薰衣草綁在橋上,祈求好運到來。”這樣的回答還有很多,一時間我似乎已經看到了玫瑰的艷麗,聞到了郁金香的清新,甚至仿佛漫步在薰衣草的花海中。
“是??!同學們,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我們都喜愛用花來寄托表達情感。只是西方人的表達更加奔放直接,而東方人會更加含蓄地把情感藏匿在藝術的畫作中。”教師的小結像是在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揭開一個最終的謎底,同時也敞開了一扇理解之窗。
作為一節(jié)校本課,每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就像是課堂主流的分支,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將學生的思想匯集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條主干流中來,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汲取知識、融會貫通。而聰明可愛的孩子們在最后又能夠帶著自己汲取的知識與文化各自分散開來,將課堂拓展得更寬,讓文化流淌得更遠。
我想,這樣一節(jié)國際理解教育下的美術校本課,它不僅是一節(jié)傳授技能的美術課,也是一節(jié)傳播文化的人文課;它不僅回望著歷史與傳統(tǒng),也在展望著當代與未來;它不僅在理解著中國,更在包容著世界。墨染花語,讓所有美麗的句子涵養(yǎng)學生們的心性,也讓文化的清香滋養(yǎng)幼小的心靈茁壯成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