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霞
主題班會是指有鮮明主題的、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是班集體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當前許多班級的主題班會尚有不盡如人意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計劃、無主題。有的班級在學期開始就沒有將主題班會列入德育工作計劃。有的雖然列入了計劃,但不夠全面,針對性差,很難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2.包辦到底、滿堂灌。主題班會由班主任包辦,事先設計好教案,安排好發(fā)言、提問的同學,讓整個班會像一臺機器一樣“運轉”,或單一地批評學生,把班會變成了“批斗會”。
3.放任自由,片面取樂。以“學生自治”為由,讓參與主題班會的學生放任自由。
4.應付搪塞了事。個別班主任對待主題班會明顯有“任務”觀,一方面擔心學校抽查,一方面又限于準備不足、能力有限或根本就不想開展,敷衍了事。
產(chǎn)生以上弊端的原因很多,但只要班主任能采取良性的管理措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題班會就能走出誤區(qū),步入光明。
一、主題選擇“小而實”
班會的主題就是班主任的教育意圖,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小而實在的主題更容易實現(xiàn)最初的目的。比如有的老師把一節(jié)課的教育主題定為“文明禮貌教育”,就因過于寬泛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而有的老師把主題定為“餐桌禮儀的教育”就較為實在。
二、題目表述“簡而趣”
好的題目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在給班會定題目時一定要注意簡潔,富有情趣。
三、目標確定“具而博”
班會的活動目標就是班會要達成的目的、教育效果的表述,活動目標的具體有利于活動的設計。“博”是指教師應全面考慮活動的教育契機。任何一項活動都可能包含多種教育因素,只有教師做到全面,才更容易發(fā)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
四、內容選擇“三貼近”
選擇活動內容時要突出“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選擇一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常見的且具有時代氣息的內容。
五、方式突出“趣中育”
首先要安排那些富有情趣的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富有吸引力的同時設計出富有教育性的活動。
只要班主任運用良好的機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題班會就會變得豐富多彩。